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为什么连续出现三个皇帝禅让呢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南宋为什么连续出现三个皇帝禅让呢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4/1/14 0:44:53

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不绝于史,似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在宋朝,尤其是南宋则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禅让。如果是一两个则不足为奇,而出现三四个则足以成为一种重大现象了。

我们知道,中国在上古时期是实行禅让制的,即儒家所心向往之的王道理想——三代之治。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将帝位禅让给禹,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自禹之后,传子不传贤,进入所谓的“家天下”,儒家谓之“小康社会”,即“天下为家”的礼乐社会。

当然,尧舜禹的时代还处于部落联盟时期,这时的禅让是可以传给不同部落成员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到了家天下以后,王朝成了一家一姓之天下,传帝位只会传给自己的儿子。而能够继承帝位的人选,从理论上来讲,无疑是嫡长子。

嫡长子虽然是储君,但必须等到皇帝驾崩以后才能顺利继承帝位。如果皇帝在世,而嫡长子继承地位的,那一定是由于禅让的缘故。相比于尧舜禹时期的禅让,我们将这种皇帝生前提前传帝位于自己儿子的行为称为“内禅”,即在家族内部进行。

提起“内禅”,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南宋。

当然,其他朝代也不乏这种例子,如李渊让位于李世民,乾隆让位于嘉庆等等。但是,这些都是个案,最为典型的还是南宋,能够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政治文化。如在南宋时期,皇帝特别喜欢搞禅让,出现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内禅”的事件。

其实,我们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宋徽宗时期,就会发现,这时候已经出现这个苗头了。如我们所熟悉的靖康之难,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宋钦宗。面对来势汹汹的金人,宋徽宗胆怵了,为了不当亡国之君,便将帝位提早传于儿子宋钦宗。

而这个宋钦宗呢,对皇位不仅不动心,还哭哭啼啼的,仿佛让人觉得当皇帝跟上战场似的。其实这个宋钦宗可不傻,自己此时当皇帝无异于是接过一块烫手的山芋。他聪明是聪明,只是聪明过了头,只剩下了自己的谋算。殊不知自己也是赵氏子孙,难道不应该肩负起守土安民、延续祖宗基业的重担吗?似乎他忘了,这是他作为赵氏儿郎所不容推却的使命。

其实,这父子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谓的“父不父、子不子”是也。最后,金人攻破东京,将赵宋皇室悉数掠往北地,只剩下康王赵构这一条漏网之鱼,最后在一帮老臣的拥护下,登上帝位,建立了南宋王朝。

南宋王朝这一时期的禅让现象的缘由。

一、高宗禅让

宋高宗即位以后,定都临安。当然,这时的情况我们都熟悉,就不再一一赘述。在与金人达成合议之后,两国倒也相安无事,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只是朝廷上秦桧一手遮天,排斥异己,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我们常说这时期分为两派,即主战派和主和派。

当时朝廷的主流政策是消极的防御政策,即主和,不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且人若犯我,我也笑脸相迎,割地赔款了事而已。其实有一个道理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以战止战”,所谓的“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战争求和平则和平存”就是此理。可惜当时的主和派只贪图于一己之私利,根本罔顾这个道理。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当了36年皇帝以后,宋高宗感觉到疲倦了,便以“倦勤”为由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养子宋孝宗赵昚。其实,这时的赵构还是年富力强的,因为他禅位以后又活了二十五年,直到1187年才驾崩,享年81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够上排行榜前五名的。

二、孝宗禅让

如果说南宋还有明君的话,那么这个赵昚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他在即位以后,为岳飞平反,积极任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恢复中原。在内政上也颇有作为,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打击贪腐;在民生领域则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使得百姓能够富庶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后世对他的评价甚高,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赵昚当然是一位积极有为的皇帝,在任期间发起了“隆兴北伐”,可惜功败垂成。其实个中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批老将的离世,这时已经几无可用之将,因此失败在所难免。难怪乎后人总结道:“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失败后,赵昚逐渐转向内政,不再向外用兵,不过这时期的国内经济还是达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水平。

1187年,赵构驾崩。闻讯后,孝宗泣不成声,连续两天未能进食。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表示要服丧三年,在此期间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两年后禅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1194年,赵昚驾崩,终年六十八岁。

三、光宗禅让

说起这个光宗皇帝,一生可谓是乏善可陈,几无可称之事。他在位五年,终年54岁,几乎没有干过什么大事。

说起这个赵惇,也真是可怜,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时好时坏。而更悲惨的是他有一个不安分的皇后李凤娘。这个李后可不是什么善茬,生性嫉妒不说,还十分热衷于权力。因此赵惇病重,可以说是正中其下怀,如此自己便能干预政事了。于是,她极力为娘家捞好处,将很多人都封为王,大有当年吕后的风范,但是她可没有吕后那样的权谋,顶多是个私欲过盛的女人而已。

由于光宗生性懦弱,加上李后的欺凌使得光宗整日郁郁寡欢,病情越发的重了许多,逐渐变得疯癫起来,开始滥杀无辜,以至于群臣人人自危,再也无法忍受此种局面。

绍熙五年(1194)七月,大臣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即位,是为宋宁宗。但是,这件事,光宗显然是被蒙在鼓里的,因此他极不愿意搬入太上皇所住的寝宫。但无可奈何,木已成舟。

此后,光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庆元六年(1200),光宗驾崩,享年54岁,这对于他或是一种解脱吧,因为此后的南宋王朝权相弄权,江河日下。

我们回过头来看南宋的这种禅让现象,有的是为了甩锅而禅让,有的是因为劳累而禅让,有的是被迫而禅让。

不管怎么说,禅让在南宋不是一个个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正是南宋这个朝代的独特气质。

标签: 南宋皇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据多方资料显示,当时吴三桂在山海关只有多少万士兵?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山海关,文史百科

    吴三桂当时要是有30万精兵,现在说吴三桂便是大周圣祖三桂皇帝,终身击败满清,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平定准噶尔,文治武功,天下第一,千古一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据可考多方资料显示,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手中只有五万左右士兵,并且在山海关大战中和李自成打仗尚且处于下风,何况是和多尔

  • 逍遥津之战:曹魏名将张辽击败东吴十万大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逍遥津之战,张辽,战史风云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 ,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得以逃脱。一些东吴军人被俘。此战

  • 黄药师七大弟子武功排名∶陆乘风第五,第一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陆乘风,历史解密

    有人肯定看过哥哥张国荣参演的“东邪西毒”,这里面的东邪就是黄药师。而他又是天下五绝之一。这五绝分别是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洪七公和王重阳,他们的武功深不可测。江湖人誉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他的一生与桃花做伴,是一个痴情的习武之人。这样的人是不会缺少徒弟

  • 土行孙想要杀了姜子牙,为何姜子牙还是饶了他?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朝,野史秘闻

    土行孙靠着地行术和惧留孙的捆仙绳,西岐无人是他对手。土行孙又一次打胜仗,邓九公为他庆祝,摆下了酒席。邓九公多喝了几杯酒,说土行孙只要能破了西岐,就把邓婵玉许配给他。为了早日破西岐,得到邓婵玉,土行孙夜里去刺杀武王和姜子牙,但是却被姜子牙算出,最后布局让杨戬抓了他。可结果土行孙靠着地行术钻入地底逃走了

  • 乾隆南巡带回一女子,却冷落了她28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乾隆一次南巡,宠幸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接着被带回宫中,不久后,她便开始了长达28年的等待,到头来皇帝说起这事,理由却是:“我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糊涂”皇帝就是乾隆,相信每个人都听过一个词叫“康乾盛世”,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乾隆就是个明君,然而他脑袋也有不灵光的

  • 如果问古代哪个时期的皇帝最多,你会想到是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皇帝,文史百科

    如果问大家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最多,你会想到是哪个朝代呢?肯定是政权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了,如果把东周和西周算在一起的话有1200多年,加上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君王存在的历史时间都是非常悠久的。其实从汉朝以后,各朝代的统治时间都会在300年左右,除了元朝是个别情况,这也说明一个王朝的周期差不多就是30

  • 宋金灭辽对北宋来说,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

    说到白沟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从古至今,我们会在历史的画廊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奇闻轶事。尤其是北宋,它一方面开创了文人全面统帅军队的时代,另一方面也开创了宦官做主帅的先河,因而这也必定注定北宋人见人虐的结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记忆,回顾那段宋金灭辽时期,由宦官童贯而导致的一场让北宋颜面扫地

  • 状元是第一名,探花是第三名,为什么古人更想考中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科举考试相比高考来说难度要更甚,古时候有很多人考了一辈子,甚至都没能中秀才。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榜眼、探花,就可以获得“进士及第”的称号。这三人也就是考试中的第一、二、三名。但是对古人来说,他们更想考中第三名探花,而不是第一名状元,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很多人认为,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前三名,那么就可以直

  • 驸马被赐死,公主为何连夜召见4名男宠?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公主,野史秘闻

    我们都知道唐朝相比较其他年代,思想较为开放,尤其是在武皇的统治下,女性的地位开始渐渐上升,甚至还有了女官的存在,为了展现女性地位,很多女子都会选择招募一些男宠,历史上很多的太后获得权力以后都会这样做。今天我们要说的公主与她母亲一样,在丈夫被赐死以后连夜召见了4名男宠,但次日男宠们却被抬出。太平公主是

  • 朱高炽:身体肥胖,大智若愚,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大明王朝中独特的存在。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次,朱元璋派燕世子朱高炽破晓检阅军队,谁知他很快就回来了,朱元璋不解地问:“这么快就回来了?”朱高炽答:“皇爷爷,清晨太冷了,等将士们吃完早饭再检阅吧。”朱元璋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