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三月,盗杀韩相侠累。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恶。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镒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累。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
其姊嫈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遂死于政尸之旁。
事件概述
韩傀,字侠累,韩国开国君主韩景侯的弟弟,第二任君主韩烈侯的叔父,时任韩国国相。
严遂,字仲子,时任韩国大夫,在韩烈侯的支持下进行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于是严仲子洋洋自得,同时凭借韩烈侯的宠臣身份,过分膨胀起来。
一次在开会的时候,严仲子将矛头对准了侠累,说他是改革的绊脚石。这话当众说出来,侠累就不愿意听了,于是怒斥严仲子。严仲子也急了,竟然拔剑刺向国相侠累,但让韩烈侯紧急喝止了。
严仲子离开后,清醒了下来,大概是越想越后怕,当着君主的面用武器刺国相,这本身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你让韩侯怎么想?即使是宠臣,但韩侯与国相还是亲戚呢!就算韩烈侯不追究自己,侠累可就不一定了。于是严仲子逃离了韩国,去列国周游 ,并寻找刺客对付侠累。
严仲子从别人那里听说聂政很勇猛,便趁着聂政老母过寿的契机,用百镒黄金做寿礼,想让聂政为他报仇。
聂政,本是韩国轵邑深井里人,因干了些脏活、为躲避仇家,带着老母和姐姐躲到了齐国,靠屠宰为生。聂政不认识严仲子,对方一下子拿来这么多黄金、让自己办事,但是考虑到老母亲还尚在,聂政不想为别人去献身,于是就给拒绝了。
等到聂政的老母亲过世,严仲子才又让聂政去行刺侠累。聂政服丧三年将姐姐嫁出,了却身后事,孤身赴韩。本来严仲子是想要派人协助聂政的,但聂政拒绝了,从后面聂政自毁身体来看,他应该是不想泄露自己的身份,以免连累到自己的姐姐。别人万一被抓住一个,可能就会泄露他的信息。
侠累高座于府上,很多护卫把守,聂政旁若无人地径直而入,在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上阶直刺侠累。聂政行刺得手后,知道自己是跑出去的,于是自毁面容、剜出眼睛、破腹而死。
韩国人不知这个刺客是谁,将尸体置于集市上,同时悬赏这个刺客的信息,但没有人知道这个刺客的信息。
聂政的姐姐聂嫈[yīng]听说了这件事后,知道这是聂政干的,她不想聂政干了这么大的事情却没人知道她是谁,她想告诉世人,就来到聂政尸体旁哭道:“这是轵邑深井里人聂政,他担心因为此事连累我,就自毁身体以免被人认出。我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而湮没了我贤弟的名声”。聂嫈[yīng]也因悲伤过度死在了聂政尸体旁。
解析
聂政、聂嫈姐弟俩慷慨赴死的故事传开之后,人们大都认为聂政是义士,聂嫈是烈女。聂嫈是烈女没错,但聂政可称不上是义士,顶多称得上是“义”
何为义?
“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六韬.文韬》;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素书.原始章》; “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吴子兵法》
对于做任务的聂政来说,聂政在被严仲子重金结交后,没有因身价的暴涨而自视甚高,也没有对严仲子想求自己办这么大的事而予取予求,即使身死也要完成,这是聂政的“义”,因此聂政的义之名让他在江湖上颇有名气,也使得严仲子愿意重金找他办事,聂政“所以行事立功”
但古代的“士”这个群体,是修习文韬武略为国为民者,只是后来变味了。
这种拿钱办事而不管公道对错的“义”,也是狭隘的义,是世俗化、鄙俗化后的“义”。聂政干的这事是为私,不是为公。要是恶人出点赏金,找人去杀和行刺者无冤无仇的人,就称为“义”的话,那有钱有权者的私欲,岂不是可以想干啥就干啥?被害者没做恶事,也没和行刺者有私仇,你拿了钱就去刺死了人家,对这个人公平吗?人们若是称颂这种“义”,就是鼓励这种风气大行其道,那么社会秩序岂不乱套?
后来的荆轲也是如此,秦国一统停下,结束了混乱的战国时代,荆轲刺杀秦始皇成功的话,秦国内乱、六国贵族复起,百姓们就又要再度进入战争的乱世了。
对于安排任务的严仲子来说,如何能使得动素未谋面的人去为自己办这件会搭上性命的危险之事呢?。很多人会说,用钱砸他。确实,有时候大量的金钱是能够使得动一些贪财的人,但刺杀韩国相国这事,不只是要完成刺杀这事,还得把自己撇干净,你怎么保证拿钱办事的人不把你出卖?
这需要办事的人讲义气。有本事又讲义气的人,可不单单是金钱能收买的,比如关羽关云长,曹操给他封官加爵,可关羽还是舍弃曹操、投奔他刘玄德哥哥去了,而当初刘备又给了关羽什么物质方面的奖励呢?没有吧。
对这类人该怎么办呢?
《三略.上略》中讲
“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给对方提高地位、给予大量钱财,有本事的人就会来效力;然后对他礼敬有加,用“义”激励他,对方就会为你拼命。
一定要注意的是,答应了给对方的礼赏待遇,一定不能食言。《三略》云: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死。
只要有香饵,鱼就会上钩;只要有重赏,必然会有人愿意舍命去换取。所以说,礼是将士们愿意加入的动力;重赏,是将士们愿意奋勇杀敌的动力。告诉大家参军能得到什么,打了胜仗又能得到什么,希望得到这些东西的人,就会争相参军、争相拼死去杀敌立功,以获取他们想得到的。
这里的礼,是精神层面的赏赐,因为一个人除了物质层面的需求,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内心里都是想被别人尊重的。所以,不能光用财货之类的去吸引人才,还得礼遇他们。
答应好给人家的待遇和钱财,人家来了之后却反悔了,这样也会留不住人的;告诉大家立功之后会有赏赐,大家立了功又反悔不赏功,这样以后再打仗,大家都不听使唤了,就算去了也不会再争着抢着往前冲了。
在企业也是如此,不给员工高工资,员工就磨洋工,干一分是一分;赚了大钱了,又不舍得发奖金,还用扣工资来威胁员工,这样大家更没有动力去为企业打拼。同样道理,企业要解决大家不好好干活、混日子的问题,靠威逼不解決根本问题,还是要通过设礼赏,才能让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争着抢着积极地去工作,主动地自觉地想办法去解决工作中、项目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大家才能一起用心把企业项目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