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申君的外交战略被广泛传颂,一直作为说服他人的经典案例

春申君的外交战略被广泛传颂,一直作为说服他人的经典案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汪洋 访问量:3599 更新时间:2024/1/19 22:00:20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位相国,当时,楚国正遭受秦国的侵略,春申君化解了秦军的进攻,为楚国的安宁做出了贡献。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设计让被秦国扣留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成为了楚考烈,考烈王封他为春申君,授予淮北十二县的封地。

春申君得到封地以后,以明智、忠诚、宽厚的品德,平息了淮北地区的动乱,治理淮北各项事务,深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当秦军围攻邯郸时,他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打败了秦军,挽救了邯郸。

春申君还北伐灭了鲁国,统一了南方地区,并在那里开展文化和经济的建设,通过他的努力和英明的领导,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事业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但就是这样一位颇有作为和见识的外交家兼军事统帅,却在晚年的时候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就是将自己怀孕的爱妾送给楚考烈王,而他自己也因此身死族灭。

春申君的才华与作为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黄歇是贵族出身,在那个年代,很多贵族阶级都是酒囊饭袋,可是黄歇并非如此,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他成为了楚国的实际掌权者,掌握楚国大权长达几十年之久。

春申君的外交手段高明,他熟悉战国形势和政治环境,不断发掘和争取各种军事和外交资源,运用智慧说服了秦王,从而成功保护了楚国的安全,并且得到了秦昭襄王的信任。

春申君的外交战略被广泛传颂,一直作为说服他人的经典案例。

这就不得不说,年轻的黄歇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由于他勤读经书,精通外交策略,卓越睿智,因而可以沉着冷静,思维敏捷地处理复杂的外交事务,让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黄歇说服秦昭襄王的事情,绝对是高水平的外交手段。

当时楚国当政的是楚顷襄王,黄歇以辩才出众深得他的赏识,而秦国刚刚攻陷楚国的都城,打算一举消灭这个庞大的国家。

为了应对这次灭国的危机,黄歇被派往秦国,寻求缓和两国关系的机会。

当他到达秦国后,他发现秦国正在谋划再次对楚国发起进攻,黄歇知道这不仅是对楚国,也是对秦国不利的。

为此,黄歇书信劝说秦昭襄王不要继续向楚国进犯,而应该尝试用外交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把秦国联合韩、魏而攻击楚国的利弊说得清楚明白,力劝昭襄王不要以楚国为仇,而应以楚国为友。

黄歇警告秦昭襄王,继续攻打楚国不仅会拉着韩、魏与秦国为敌,而且也有可能会加强齐国的势力。

如果他攻打随水之西地区的话,那里的大江大河、山林沟谷,将无法生产粮食,秦昭襄王不能从中获益,秦国仅仅是得到了无意义的声名,而不是土地。

黄歇有能力预测秦国对楚国的进攻将会引发的后果,因此敦促秦昭襄王与楚国达成和平协议,他明确提出,阻碍秦昭襄王成为天下霸主的是韩国、魏国、齐国,因此应该与他们争斗,并且与楚国保持和平和友好关系,而不是继续无谓的纠纷。

黄歇的外交才能得到了秦昭襄王的赞赏,秦昭襄王意识到,战争并非唯一的选择,他明确表达了不会对楚国发起进攻的意愿,并且表示愿意与楚国和解。

自此之后,黄歇的智慧、外交技巧传为美谈,更为日后他帮助熊完登上王位积攒了政治经验。

秦昭襄王也记住了这次黄歇劝说他不要伐楚的理由,由此奠定了远交近攻的国策。

春申君由此在楚国内部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和威望,回国之后,他又发掘了许多人才,使得楚国政治运转良好。

楚考烈王与春申君黄歇的“友谊”

楚考烈王是黄歇主要辅佐的一代,而在成为考烈王之前,身为太子熊完的他,与黄歇的故事展示出了一种伟大的情谊和牺牲精神,更锻造出了两人的信任和友谊,正是黄歇的全局操盘,让熊完回国成功登上王位。

当时太子熊完出使秦国后,一直滞留在秦国,这一过程中,黄歇主动前往秦国与太子相伴,成为太子的心灵支柱和知己。

黄歇以可信可靠、诚实守信的品质赢得了太子的信任,并在之后的行动中选择了为太子冒险牺牲。

这期间,楚国国内政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项襄王重病而他的太子仍在秦国未能回国,这让楚国的政治环境更加动荡。

于是楚国让黄歇与秦国商议,但黄歇看到秦国想挟持楚太子以求利,便让太子私自逃回,自己则留在秦国与其周旋,楚太子成为楚国新的国君考烈王后,黄歇终于完成了任务。

秦国看到木已成舟,就放走了黄歇,因为这次大功,考烈王封黄歇为令尹并赐予淮北地十二县,而楚国的令尹已经是最高的官职,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相国、宰相,黄歇也由此走上了权力巅峰。

总的来说,楚考烈王与黄歇的故事,展现出一种伟大的友谊和牺牲精神,还彰显出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信念,以及面对艰难险阻的坚定决心,不过这些都为这个强大的国家埋下了叛乱的隐患。

因为说到底,这种互相利用换来的友谊,会随着权利的膨胀而渐渐失衡。

其实黄歇也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物,他有着出色的智谋和决断力,在楚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然而,黄歇的野心和狭隘的个人利益观往往导致他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最终加速了楚国的败亡。

在黄歇的治理下,楚国前期的经济和军事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三晋联军的攻打下,楚国境内的重要城池先后失陷,丧失了很多领土和人口。

而此时的黄歇更多地考虑到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整个国家的利益,他将重心放在了如何保护自己的淮北封地上,不顾楚国整体利益,开始挥兵北上攻奋,最终灭鲁,这样一来矛头对准了齐国,试图通过遏制齐国来保护自己。

然而,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军力和财力,而且加剧了与齐国的矛盾,使楚国处于更加被动挨打的局面。

而且黄歇之后的一系列作为,为得都不过是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些行为不仅无助于楚国整体利益,而且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和抵制,最终加速了楚国的败亡。

为了权利背信弃义

在历史上,春申君为了垄断楚国的权力,采取了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他不仅极力拉拢门客,消除异己,同时也积极提升自己在楚国的地位。

黄歇一直苦于考烈王无法有子嗣,他筛选了无数女子,却一直未能如愿,黄歇的三千食客中,有一个名叫李园的人,他想出一个巧妙的计策,想要利用楚王没有子嗣的难题为自己的妹妹谋利。

由于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倍感危机,担心一旦楚考烈王驾崩,他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因此,他开始考虑与楚王之间的关系,以便好保持自己的地位。

正巧,赵国人李园想把妹妹进献给楚王,但得知楚王无法生育,于是想先让妹妹怀上孩子,再让孩子成为楚王的太子,这样一来,春申君用就可以这样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地位,于是就答应了这个计划。

李园在考虑之后,决定让妹妹在进宫之前,先找寻另一位能让妹妹怀孕的男人,而这个人只能是春申君,因为李园心里明白,因为他和楚王是铁哥们,只有如此安排才能不会泄露消息。

于是李园煽风点火,再加上妹妹李嫣貌若天仙,很快春申君就深深地爱上了李嫣,并对她非常信任和满意。

计划完成第一步之后,李园开始不断地撺掇黄歇为自己谋求出路,说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应该早做定夺。

李园口中的话语不断地转动在黄歇的脑海里,他开始认真思量自己的利益。

黄歇知道自己不能因为一时的荣耀而迷失自我,当他认识到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后,就深信这富庶流金的生活将会转瞬即逝,黄歇知道李园的妹妹是他的唯一出路。

黄歇灵光一闪,想到应该隐瞒好李嫣怀孕的消息,并且让巫婆占卜胎儿的性别,一定要让李嫣替楚王生下男孩,成为太子,并成为楚王,这样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并以此为依托获取更大的利益。

受到怂恿的黄歇,通过对自己潜在利益的把握,坚定了送走李嫣的信念。

最后,这个已经怀孕的女子进入了楚王的后宫,并得到了黄歇暗中的支持。

春申君终于将李园的妹妹送到了楚王的枕边,并且让楚王彻底信任自己,令人震惊的是,楚王真的相信了春申君,并且非常宠爱这位女子,不久就生下了一位儿子,并立他为太子。

春申君的做法无疑是毫无底线的,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使用了这样的手段,更为可恶的是,他给楚王戴绿帽子,并且一错再错。

黄歇自此十分感慨李园的聪明才智,他们之间的互相利用和自私的心理通过这次的献女之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此一来,黄歇曾经凭借口才说服秦王与楚国和解,以及助考烈王登上王位,就都成了自私自利的政治投机。

从春申君的一生来看,他无疑是一个充满着虚荣和野心的人,而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楚国掌握最大的权利。

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自取灭灭亡

戏谑的是,春申君以为的好事还没发生,自己就先被手下的人算计了。

李园为了夺取春申君的地位,各处招揽勇力之士,厚待他们,准备实施血腥的政变。

然而,春申君门下的另一食客朱英察觉了李园的阴谋,并向春申君报告。

但是,黄歇并没有重视朱英的警告,反而讥讽他杞人忧天,不久,考烈王去世,李园趁势发动政变,将黄歇杀害,声称春申君谋反,很快楚国陷入了动荡和混乱之中。

朱英本是春申君的门下食客,他是一个有远见和才智的人,对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分析和判断力,有一天,他提前来到黄歇的府邸,准备和他说出心中的秘密。

朱英说:“大相国啊,我有一个不安的预感,最近李园在暗中活动,他想夺取您的地位,甚至可能为达到目的而搞起政变。”

然而,黄歇并未认为事情那么严重,他说:“李园只是一个小人物,他哪里有那么大本事夺取我的位置,我相信国家局势一定很稳,不需要采取过于激进的举动。”

朱英试图说服黄歇,说:“大相国,内鬼很可能已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如果我们再无所作为,很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等着我们。”

黄歇听后,想了想,却最终决定不采取朱英的建议,他说:“我认为无需为这些小人物的小想法担忧,他没有这样的能力,也不可能有这样的野心。”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黄歇的预想发展,李园在政变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最终夺取了春申君的地位,黄歇本来可以避免这个悲剧,但是他没有听从朱英的建议,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

黄歇被杀害的消息如惊涛骇浪一般迅速传开,震动了整个楚国。

据传闻,黄歇在考烈王染病期间时常陪伴左右,病情始终保密,唯有春申君知晓,然而这些都被李园得知,应该就与妹妹李嫣在宫中得宠有很大关系,这也成为了他暗杀春申君的情报之一。

黄歇的不幸遭遇成为楚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生命如同羽毛一样脆弱,如果没能先行一步,必定会遭受残酷的摧残。

而李园的昏庸和野心,却让楚国遭受到了更加沉重的打击和不幸,黄歇的死让楚国陷入了更加黑暗和混乱的状态,其他国家也开始趁虚而入。

但是说到底,黄歇背叛楚考烈王在先,又妇人之仁没有杀掉李园在后,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下场。

标签: 春申君

更多文章

  • 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和平原君在秦统一六国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春申君

    这四个人在战国组成了强大豪华的男子天团,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然而他们生活的时代基本都在战国中后期,还没等秦统一六国便都去世了,只是每个人的结局都不大一样。战国四公子,也称战国四君,这四人以礼贤下士,好养宾客而闻名。战国四公子分别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

  • 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最后怎么样了?谁最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春申君

    PS:本文5400余字,没耐心的小伙伴绕行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人们对于“四”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譬如说有什么“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发明”、“民国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诸如此类的,而“战国四君子”则是一个无比尊崇的称号,像什么“民国四公子”都弱爆了。这个“君子”是一种

  •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谁的结局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减压历史标签: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皆以好养“士”著称,门下食客三千,那都是标配。四人也以此著称于世,而且,是各有各的特点。四公子中,齐孟尝君田文和赵平原君赵胜,善于纵横捭阖之术,是继苏秦、公孙衍之后,高举合纵大旗的领袖级人物。魏信陵君魏无忌,则长于兵法,善征战。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则沉迷于玩弄权术。了解了战国四公子的所长

  •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国君呢?看楚国春申君的“梦幻”攻略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春申君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估计都听说过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典故,吕不韦通过投资秦国的质子异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而也是因为这个典故,使得很多人都怀疑秦始皇嬴政可能是吕不韦的骨肉?因为吕不韦将可能怀孕的侍妾送给了秦庄襄王,最后这名侍妾很快就剩下了嬴政(早产),如此离奇的巧合,也使得嬴政的身世成为了千百年来争论不

  • 战国末期,楚国令尹被当街刺杀?春申君: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阿蓝侃闻标签:春申君

    公元前238年,楚国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刺杀案。这一年,楚国的老国王楚考烈王,因病去世。楚考烈王去世之后,因为他的儿子比较年幼,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所以接下来,楚国的朝政大权,都落入到了当时楚国令尹春申君的手里。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春申君在楚国内部,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之前楚考烈王活着的

  • 春申君之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春申君

    春申君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作为楚国大臣,为楚国立下赫赫战功。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秦国联合韩、赵、魏攻打楚国时,春申君凭借一己之力,说服秦昭王退兵,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首都邯郸时,也是他派兵救援解围。还为楚国功打下鲁国。还有他说不清的英雄事迹。这些说明,春申君的确是极其聪明,有智慧

  • 给楚王戴“绿帽”生下孩子继承皇位,春申君为何如此大胆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春申君

    电视剧《芈月传》当中的黄歇大家印象还是很深刻吧,他和芈月两人青梅竹马,最终却因为两国利益不同,没能够走在一起,很多观众也是为此惋惜,其实历史当中的黄歇却有其人,而且是战国当中四公子之一。历史当中的黄歇在晚年的时候却不再是一位谦谦公子,竟然想给楚王戴“绿帽”,而且还想着将来的孩子能够继承王位,故事到底

  • 战国四公子中春申君死的最悲惨,竟被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春申君

    楚国人黄歇,人称春申君。他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全都是本国的贵族子弟,其门下全都聚集了众多食客,时人将四人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春申君长期担任楚国的相国。楚考烈王没有儿子,作为相国的春申君就派人四处物色看上去能生养的女子,进献给楚考烈王,但是楚考烈王却始终没有得

  • 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谁才是战国第一公子?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春申君

    战国群雄并立,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打打和和,好不热闹。国家博弈离不开智囊。没有人才底蕴,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可以说是分分钟就有被吞并的危险。既然人才难得,笼络人才就变得很重要。战国时期,最善于笼络人才的要算是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如果非要给四公子排个名的话,

  • 春申君黄歇:首次移花接木当上楚国二把手,2次移花接木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春申君

    战国时期无疑是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的时代。周王室衰微,于是有了战国七雄鼎立称霸;于是有了张仪、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四方,促成合纵、连横。于是有了廉颇、白起、李牧、王翦四大名将征战四方;于是有了黄歇、田文、魏无忌、赵胜四公子在政坛文坛上大放异彩。古诗文中,有着“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描写,拨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