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甘罗
俗话说,“志不在年少,志不在百岁”。甘罗12岁拜访首相一向是青春励志的典型。
但在正史中,甘罗当上首相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去哪了?
难不成他就是“商仲庸”的原型,长大后就会从大家的身边消失?
显然不是,且不说甘罗不是方仲永,但以甘罗的地位来说,12岁的秦国尚清就是一个什么都不做也能影响历史的重要人物。
关于甘罗的末日,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次秦王·嬴政和女王正在下棋。棋子掉在地上时,甘罗偷偷摸了摸女王的脚。
此时,甘罗13岁,秦王·嬴政只比他大3岁。虽然他还是个孩子,但那时没有人把他当孩子看待。
女王说甘罗摸了她的脚,秦王说他一定是不小心摸了她的脚。
不过,甘罗小小年纪就当上了总理,心情一直很好,而且有吕不韦总理的支持,他丝毫不怕辱骂秦王,嚣张地叫道:“我是故意的!”
秦王惜不想弄死他,但又受不了他对他的不尊重,只好找吕不韦总理。
这时吕不韦看甘罗年轻有为,怕他有朝一日取代自己,嫉妒杀了他。
当然,这个故事纯属影视剧中的情节,经不起推敲。
甘罗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
甘罗说服了张汤
甘罗的祖父是秦国前左派总理甘茂。秦昭襄王时,甘茂因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投奔秦国,出任秦国大臣。后来死在魏国,再也没有回来。为秦。
祖父甘茂去世后,甘罗回到秦国,以小妃的身份担任丞相吕不韦的家臣。
公元前244年,执掌秦国的吕不韦欲派张汤出使燕国为丞相,联合燕国攻打赵国。
当时三国的局面是秦国最强,燕国最弱。燕国为阻止赵国进攻,让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国也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做部长。
吕不韦的战略目标是联合弱小的燕国共同攻打赵国。
这时,吕不韦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想让张汤去燕国谋划对赵国的军事行动。
不过,张汤并不想去燕国,倒不是怕燕国拒绝,而是因为他曾率军侵略过赵国,而自己已经被列入了黑名单。来自赵国。捉住张汤,赐他百里田地。”
张汤的燕国使者必须途经赵国境内,所以拒绝了吕不韦的提议,这让吕不韦非常恼火。
张汤离开总理府时,12岁的甘罗正好看到吕不韦皱着眉头的脸,便上前问道:“先生,您怎么了?”
吕不韦一说出张汤不愿意去燕国当丞相的事,甘罗眼珠子一转,立即说道:“大人放心,我有办法让他去。”
吕不韦虽然知道这小子平时聪明伶俐,但没想过让他这么小就参与国事,所以训斥他不要多管闲事。
甘罗争辩道:“项佗从七岁起就是孔子的老师,现在我十二岁了,你让我试一试吧?”
吕不韦是这么想的,试一试也无妨,就答应了甘罗的请求。
甘罗向张汤保证任务顺利,他也没有多说,只提了武安君白起侮辱范雎,被范雎陷害致死的故事。
又问张汤:“与武安君相比,谁的功劳更大?相国比范雎大?”
很简单粗暴的比喻,张汤汗流浃背,只能答应出使,因为不知道是甘罗的反对,还是吕不韦的故意辱骂。
甘罗在赵国的使命
当吕不韦得知张汤准备以丞相身份出使燕国时,非常高兴,同时也对甘罗刮目相看。
这时,甘罗趁热打铁,再次主动出击,向吕不韦提出要求:“为我准备五辆马车,让我去赵国为张汤打开关节。”
甘罗召闻信侯曰:借大臣马车五乘,先报赵章堂。——《战国策》
吕不韦这次没有轻视甘罗,而是亲自将甘罗的要求告知了秦王。在秦王的邀请下,甘罗开始了他的赵国之旅。
赵王赵玉祥非常重视秦国使节。尽管使者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还是堂堂正正地到郊外迎接。
甘罗一看到赵默王,吓了他一跳,“陛下,您要遭殃了!”
赵玉祥王不解,甘罗就说燕太子丹去秦国当人质,秦国派张汤去燕国当丞相。
“秦燕互不欺负,没有别的原因,这不就是攻打赵国吗?陛下若不想面对两国联盟的势力,何不派五座城池前往?”秦让秦王送他们回去?”燕太子丹,助强赵攻弱燕。”
赵默宁王也不知道是真的害怕了,还是另有打算,居然答应了甘罗的建议,将五座城池送给了秦国。
燕国太子丹回国后,赵国发动了对燕国的战争。秦国在一旁观望,并没有帮助燕国。燕国很快就失去了三十六座城池。
后来赵国还是很好来的,又把从燕国掠夺来的11座城池送到了秦国。
就这样,秦国没有废掉一兵一卒,反而从头获得了16座城池。
甘罗总理甘罗回到秦国后,秦王·嬴政凭借巧妙的计谋让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16座城池,封他为秦国大臣,并把甘茂原有的田地和房屋都给了他。
上卿,在秦以前,多指高官或爵位,是比较显赫的职位。
在当时的秦国,对应于宰相,所以甘罗崇拜上清也被称为“甘罗崇拜宰相”。
这位丞相不是朝纲丞相,三国之后的丞相。
秦战国时期,百官之首称为“相邦”或“相国”。
甘罗的上卿大概类似于左右丞相的职位,但不是真正的职位,更多的是代表职位。
甘罗崇拜的背后
甘罗的才华不容否认。12岁时,他先后说服了张汤王和赵玉祥王,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攻克了十六座城池。他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顾问。
然而,他的功劳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比如说服张汤,与其说是说服,不如说是胁迫。在吕不韦总理的位置上,张汤不得不出任大使。
作为相府的小妃子,谁知道她能不能代表相国的目的呢?
其作用虽然明显,但副作用也大,有损吕不韦总理的名誉。说他欺负人,大臣们来吐槽吕不韦。
赵国的使命也是如此。他出使的初衷是为张汤打开关节,让赵国不杀张汤。
然而,当他真正去到赵国的时候,他私下做了一个决定,要赵国献城,然后秦国就背叛了与燕国的盟约。
这也是趁势欺压人,仗着秦国的实力,压赵国就范,损失的是秦国的名誉。
不管此举是受到吕不韦的启发还是他自己的主动,事实是这16个城市的出现并非如此轻易。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如果不考虑后果的话,能考虑的大有人在。但以甘罗的年龄,不得不说他不愧为年轻天才。
而且,甘罗在传教工作中立下功勋,却没有被奉为大臣。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
其祖父甘茂原为秦国丞相,因内乱而叛逃。秦再次授予甘茂的后代高官,丰厚的俸禄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手段。
甘罗的终结
甘罗12岁时,没有关于他的资料。鉴于他的地位和高调的行为,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甘罗就任国务卿不久就去世了。
否则,他不可能在当时秦内外大动荡的情况下,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甘罗是怎么死的呢?
若是病死,大概率会载入史册。毕竟,英年早逝在古代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话题。
如果不是病死,他早就死了!
当时只有两个人可以处死他,一个是秦王,一个是吕不韦。
鉴于秦王才15岁,上位才两年,大权在吕不韦手中,与吕不韦的矛盾还没有上升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秦王更没有处死甘罗的机会。太棒了。
那样的话,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吕不韦处死甘罗!
莫非吕不韦真的嫉妒甘罗的年轻有为?您是否担心将来更换?
这更是无稽之谈。如果不出意外,甘罗与秦王·嬴政相比如何?
一个更有能力、更受尊敬、更年长的秦王·嬴政坐在上面。吕不韦从来没有害怕过,但他害怕这么粗鲁的孩子吗?
以甘罗的行事风格来看,他最大的杀招恐怕就是行事过于古怪,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势必会损害其继任者吕不韦的利益。
毕竟,他还是个神童,狂妄自大,失了尊严!
不管怎样,甘罗12岁就拜师了,可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典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目标,以他为榜样努力奋斗!
#历史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