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山海经:老童老童,颛顼之子为何会有这么一个看似矛盾的名字?

山海经:老童老童,颛顼之子为何会有这么一个看似矛盾的名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朋 访问量:2667 更新时间:2024/1/22 5:39:35

喜欢金庸的朋友们,一定会对《天龙八部》中的一个人物印象深刻,这就“天山童姥”,正如其名为“童姥”,她出场时本已九十六岁,外表却如八、九岁女童一般。这种名字及现实中蕴含生命力的剧烈反差,不禁让阳Sir想起了《山海经》中的老童,他是否也是如此?

(一)颛顼之子“老童”

对于老童这个人物,首先要搞清楚他在《山海经》中的世系,一般认为他应该属于北方黑帝颛顼一脉,老童正是颛顼之子,而他的儿子也很有名,是为火神祝融

《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摇山,始作乐风。

而在另外一条记载中,虽然父亲还是颛顼,但是儿子却又多了俩,一个叫做重、一个叫做黎,这两人是祖父颛顼“绝地天通”时候的重要助力。

《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卭下地。

这么看来,老童的父亲是颛顼,儿子则有三个,一个是祝融、另外两个则是重和黎,但是在《山海经》中也有看似矛盾的记载,是关于祝融之父的,在《海内经》中就记载了祝融之父,是为“戏器”,而不是我们认为的“老童”。

《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如果我们光从颛顼-老童-祝融这祖孙三代的神性上看,也不难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颛顼是北方黑帝,具有水的神性,而祝融则为南方火神,具有火的神性,老童恰好是处于二者中间,似乎起着上下贯通的意味,果真如此吗?

(二)老童之名的由来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这一位颛顼之子“老童”的话,这种感觉是不是就更加明显了?“老”与“童”本就是一组对立的概念,“老”意味着生命力的流逝,而“童”则是生命力的渐增。这两者组合在一起变构成了一种象征着对立面在转化过程中的统一。

实际上,老童还有一个别名叫做“神耆童”。(郭璞注:耆童,老童,颛顼之子)巧的是,他所在之地是一个叫做“騩山”(与阴间之鬼有关?)的地方,这也和之前我们提到的颛顼之子多为厉鬼恶兽可以印证。

《西次三经》:“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所以,从“老童”这个独特的名字出发,我们看到的是其背后蕴含的对于生死交替、返老还童现象的一种神话表达。实际上,冬的本义即为终(“冬,终也,物终成也。”《释名·释天》),如果放在人身上那就是“老”;而春的象征则是万物萌发,充满生机勃勃的气象,是为生命出生,放在人身上那就是“童”

所以,作为一年之终的冬季以及作为新一年前奏的冬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本身就具备了生命衰老完结与生命孕育新生的双重含义,刚好老童作为北方水神颛顼之子、南方火神祝融之父,又同时具备了水火阴阳相济的意味。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严冬之后,便是新春,而新春之后则是盛夏。

如此看来,颛顼-老童-祝融这个独特世系就太不可思议了,其中包含的是上古神话思维中的二元对立与统一,而这种影响极为深远,或许正是后世阴阳五行学说的来源。

关注并私信我,私信发送文字“山海经”即可获取15本精选山海经研读书籍

标签: 颛顼

更多文章

  • 山海经:三星堆的蜀王蚕丛、鱼凫,或与太皞颛顼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颛顼

    在三星堆文明未发现之前,《山海经》中很多记载尚且笼罩于迷雾之中,但青铜神树和面具让所有人,都再次将目光投到上古奇书中,试图去寻找二者之间的秘密。(一)蚕丛鱼凫、鱼鸟之兴李白在《蜀道难》中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句,指明蜀人有蚕丛和鱼凫两位先祖。关于蚕丛,最典型的就是它突出的双目,史籍中记载为:

  • 中华姓氏分支表曝光:看看你是炎黄子孙,还是颛顼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颛顼

    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是十分讲究宗族血缘的,自4000多年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之后,姓氏的重要性就越发突显,各家各族都慢慢开始修订族谱,以姓氏作为线索,让后世的我们能够通过姓氏追本溯源,为我们寻根。而将我国的姓氏不断地往上推演,最终可以推演到“上古八大姓”和三皇五帝。后来真正的皇帝出现之后,又通过分封赐姓

  • 帝国崛起之路:颛顼后裔到西周牧马,秦国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颛顼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永远也绕不过去的王朝,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秦帝国,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帝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更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千古一帝。大秦帝国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依然让后人神往不已,这个短暂的王朝留下了长城、秦始皇陵等诸多遗迹,同时也留下了诸多让后人揣测的问题。秦

  • 颛顼:尚黑风俗的鼻祖,河南龙山文化的开创者

    历史人物编辑:厨房小密标签:颛顼

    文/金宇飞摘要:考古发现的龙山文化可分为无黑陶遗存(即早期龙山文化)和有黑陶遗存(如河南龙山文化)两个时期。通过对比分析考古资料与古史传说,提出:无黑陶遗存的早期龙山文化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黑陶遗存的龙山文化是传说中的自颛顼至舜、禹时期。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年最新研究结果推断,禹即位之年

  • 诺亚洪水并非无稽之谈,教授花30年验证《山海经》:耶稣即颛顼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颛顼

    宫玉海教授不愧“史学界原子弹”的称号,耄耋之年还奋斗在《山海经》科考第一线。尤其是在观察了若水图后,公开表态:耶稣即颛顼。教授对此论证也有理有据,在《山海经》记载中,颛顼是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孙子,他出生于若水之畔,被封扶余城。无独有偶,耶稣是迦南的牧羊人,出生点也在阿拉伯半岛附近。有人质疑,若水在阿

  • 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颛顼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颛顼

    颛顼帝,是五帝之一,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他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为姬姓,名乾荒。颛顼因辅佐少昊(名玄嚣,黄帝之长子)有功,被封于高阳。后来少昊去世,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成功的打败了共工氏而继位主政,号高阳氏。高阳氏颛顼继位主政成为天下共主后,开始时的都城是穷桑。之后又迁都

  • 「山海经」中写到“少昊孺颛顼”,颛顼又是黄帝后代,令人费解!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颛顼

    有人说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然而不仅《山海经》中有“绝地天通”的记载,《国语》、《左传》此类先秦史记书籍也有相关记载,就不能仅仅将它作为一个普通的神话看待了。据历代史学家反复考证、研究,对上古“绝地天通”一事已经有了一个相较明显的事件轮廓。黄帝的后代颛顼,对于颛顼的身份也多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颛

  • “鲧窃帝之息壤”是破坏山林去治水而被杀,大禹则相反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鲧

    《山海经·海内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就此看,“息壤”,当为天帝所掌管的“神物”。郭璞《注》云:“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这是说,“息壤”,是一种可以“生生不息”生长的“神土”,因此能够堵塞洪水。可是,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大禹他爹鲧

  • 考古:古蜀史上“鳖灵”到底是谁?为何说他像极了鲧禹父子的翻版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鲧

    在谈到古蜀六代先王的时候,蚕丛、鱼凫因李白的《蜀道难》而闻名,杜宇也因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广为人知,但对于鳖灵这个杜宇之后的蜀王却十分陌生,那么他原型又到底是谁?从目前所见文献中得知,鳖灵应该是杜宇氏古蜀时期的人,在先秦典籍中,也经常写作“鳖令”,而灵和令古音相同,令当时灵字的同音误写。关于

  • 山海经:鲧为何沦为四凶?是怎么死的?又为何三化为熊、龙、鱼?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鲧

    上文讲过关于“鲧”的故事,今天着重剖析一下“鲧之死”,分析鲧到底是为何获罪,且被列入“四凶”之中?所谓“殛”究竟是一种什么死亡方式?以及鲧死后复活为何有三种不同化生方法?(一)耿直无比的鲧很明显,鲧之死不在于其治水无功,可以肯定的说,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那么为何鲧被污以“四凶”之名?究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