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末期,领袖衰弱昏庸,诸侯不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混战,杰出的部落首领黄帝、炎帝、蚩尤都有结束混战、恢复和平的愿望。
阪泉之战,黄帝率领的大军击败了炎帝,炎帝臣服;之后黄、炎联手,击败了蚩尤部,并将蚩尤斩首示众。
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是怎样打败炎帝的?为什么没有像对待蚩尤那样斩首示众呢?
一、黄帝联合众部落,巧施计谋,打败炎帝
黄帝率领着联合部队,在阪泉附近,和炎帝相遇,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黄帝取胜。
首先,黄帝联合了熊、罴、貔、貅、貙、虎部族,一起攻打炎帝。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
大家都知道,虎、熊这些猛兽是不可能驯服的,根据远古崇拜图腾的传统,所谓的“教熊罴貔貅貙虎”其实就是黄帝率领这些崇拜熊、罴、貔、貅、貙、虎的部落,一起去攻打炎帝。
至于是感情沟通、利益诱惑、还是武力威逼就不知道了,反正黄帝身边聚拢了很多的士兵。
其次,黄帝用火偷袭,炎帝败退。
再次,黄帝命令军队在阵前虚张声势,干扰炎帝的注意力。
最后,黄帝暗中挖地道,出其不意的俘虏炎帝。
(说明:第一点依据《史记·五帝本纪》,后面几点是虚拟猜想的。)
二、黄帝为什么没有斩草除根?
黄帝和炎帝大战三次才取胜,为什么没有杀了他呢?
首先,炎帝的身份比较特殊。
关于炎帝的身份,史书上有多种说法,常见的有:神农氏、皇帝的兄弟。如果是神农氏的话,那就是黄帝的领导,黄帝如果处死炎帝的话,那就是忤逆,政治影响不好;如果是兄弟的话,那就更没有理由处死了。
我倒是觉得这样可能更符合实际:黄帝俘虏炎帝后,炎帝心服口服,诚心诚意的归顺,二人经过一番交流,发现并没有那么大的分歧,于是接结拜为异性兄弟了。
其次,炎帝有很多的拥护者。
三战,黄帝才取胜。说明炎帝的实力非常大,刚刚打了胜仗,就把对方首领处死,很容易引起反弹,局面失控。
传说中炎帝是这样争取民心的:制作农具,教百姓种植五谷;开辟市场,开展物物交易;种植桑麻、织布、做衣服;做琴,奏乐,制定礼仪;制作陶器;制作弓箭。
可以看到,炎帝的大部分精力用在改善民生上,在部落族群里有很大的声誉,况且与黄帝的治国理念也没有太大的冲突,因此就没必要杀他了。
炎帝还有一项特长救了他:懂医药,擅长治病。倘若把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杀了,以后自己生病了怎么办?
最后,炎帝对黄帝的威胁不大。
蚩尤就不一样了。蚩尤部族的生产力要胜过黄帝部落,蚩尤还擅长制作武器,靠一次胜仗,就让他屈服是不大可能的,倘若以后再反叛,就很难处理了。
对于这样的对手,黄帝的策略是:彻底击败、击垮,在肉体上消灭。
反过来看,像炎帝这样的技术型人才,威胁就小得多了,绥靖拉拢才是最佳的策略。
黄帝战胜炎帝后,二人联合,打垮蚩尤,共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实乃中华民族的福音。
关于这件事,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史记·五帝本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