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廖惠尧:我的故乡我的情

廖惠尧:我的故乡我的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京都闻道阁 访问量:2238 更新时间:2024/1/5 4:28:49

我,不管走多远,不管身在方,她的美丽,她的芬芳,始终在我的心上,她让我魂牵梦萦难于遗忘,她又像陈年老酒,在心里搁置越久,越散发着诱人的醇香,她温养我成长,我爱她如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尽管她的过去落后如百孔千疮,人们生活饱经风霜,我记得一句俗语,“狗不嫌主穷,子不嫌母丑”,虽然年少不觉家乡好,年长方知乡愁长。她,就是我亲爱的故乡。

我的故乡,蓝布村社下屋,坐落在粤、赣、闽三省交界处的粤东北角上。蓝布村是茫茫山区的村庄,它三面环山,一面紧靠宁江河。村里有一条南北走高标准柏油公路穿越村中央。公路东边有一条小溪,从山里流出的水,清澈见底从不间断,潺潺山水从我居住的社下屋前流淌,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水,保证农田灌溉,日生活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此处是天设地造的自然村庄。别小看蓝布村,此处若是常规战场,凡有军事常识者都会设防,只要在自然村四周高山上、河堤、路口派驻军事武装,便是易守难攻的绝妙屏障。勤劳善良的乡亲,世代在此安居乐业,传说此地从无战事,是上天护佑着故乡。椐历史考证,祖先们可能是在唐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古代战争年代,为躲避残酷的战乱,开始离别家乡,从北往南迁徒经历的悲壮,后人难以想象,最终定居于此,便成了从北南下的客人,后来被称客家人。祖先当年选择此地为新的家乡,不愧有独到的眼光。

蓝布村的东面山下有一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围龙屋,就是前面提到名为社下屋,是蓝布村行政管辖的一个居民点,围龙屋内中间是较为宽敞的祠堂,祠堂分上、中、下堂,专用于逢年过节拜祭,集中开会,红白喜事之地,整个围龙屋正中和两侧共有三个大门,大门实木制作,结实坚固,古代为了安全日防夜防,既防外人侵害又防虎豹豺狼。屋内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后方盖有连体住房,形成房屋相连、街巷互通,各家各户来往方便。儿时玩伴们经常在此扮演敌我双方巷战的游戏,在那缺食少穿的年代,我在此度过有欢乐,有艰辛,有着刻骨难忘的少年时光。

我们这一代人,由于自然灾害原因,大家生活困难,粮食紧张,吃了上顿没下顿,常常吃不饱,少年儿童只能饿着肚子上学堂,大人也照旧劳作,那时人们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辛勤劳作,粮食仍然紧张,要上山挖野菜,摘野果充当食粮,到了冬天饥寒交迫,大家都缺衣少粮。我们十几个少年玩伴经常结伴进山打柴,定时将砍的干柴送给孤寡老人,打柴满一挑,肚子饿得慌,大家一起掏鸟窝,采野果,到水沟抓到鱼后,便在山坑里生火取暖,顺便烤番薯、烤小鱼充饥,倒也苦中作乐,尽管生活辛酸,但心中有爱不觉悲凉,心中淡然不会畏惧,胸有憧憬未来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的故乡社下屋前,有一口大池塘,常年有山泉水,池塘內养鱼,逢年过节撈鱼按家分配,捞鱼分鱼场面很是热闹非常。依我分析,设置此口池塘养鱼并非目的,老祖宗想得周到,它的作用主要为了安全消防,在于有备无患防止火灾。大池塘水最深达三米以上,是我们少年夏天最喜欢玩的地方。每天下午从学校放学,作业很少,小伙伴们把书包往家里一放,便不约而同到达晒谷场,玩各种游戏,满身大汗后把衣服脱光,迫不及待冲进池塘,水中游戏,尽情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在这种氛围下我练就了游泳技能,凭借这点池塘学的雕虫小技,我后来竟敢在大海中击博,潜入海底打海石花、捡海螺,何惧大风大浪。现在想想这口池塘不仅用于养鱼和消防,也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挥了用场。

从历史看,故乡人重视化教育,懂得礼、义、亷、耻,乡亲们朴实、勤劳、厚道、善良。客家人长期沉淀的文化底蕴,至今仍然光大发扬,并闪烁着光芒。我自小就在贫困的环境中生活,并伴随时光成长,亲眼目睹和体验人们生活的艰苦与辛酸。但是,那种人之初,性本善,一人有难互相帮,众人拾柴火更旺,互助互爱亲如兄弟姐妹的友好关系令我永远难忘。曾记得,老一辈的怜惜,即使送我一块番薯,一碗粥汤,我都牢记心上,在那特殊年代产生的特殊人际关系,真的难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社会发展印证一句话,天道有轮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家改革春风给家乡带来极大变化,父老乡亲们的生活逐年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故乡人们不愁吃穿,逢年过节,晒谷场都停满了高级轿车,是家乡游子返乡,从这点可以判断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真是悠悠天地间,浓浓故乡情,游子归家路千里,一生难忘是乡情。现在故乡今非昔比,村里人先后盖起了小洋房,村里已诞生百万甚至千万元富翁。在外的游子们也没忘记故乡,凡有捐款建桥修路,行善积德之举都会尽能力慷慨解囊。

社下屋后面是一座山,此山虽不高,却算是蓝布村的高点,现在所有山上都长满了各种树木,走进山里像进入原始森林。记得少年之时,我喜欢独自爬向山顶,站在最高的土墩上,向四周远眺,登高望远,视野宽阔,近处看青山绿水尽收眼底,远处看拨云撂雾,极目苍天舒,确有杜甫描绘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只见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又见地连着天,天接着地。却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广。那时,多么渴望上苍赐我一双翅膀,飞到山的尽头,去寻找县城、广州城,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探个究竟,了解那里风土人情,看看远方又是什么样?正当我胸怀抱负之时,在故乡度过11个春秋后,偶然机遇告别父老乡亲,坐上远去的列车,踏上军旅之路,衷心感谢共产党和人民海军,为我插上翅膀,让我奋力高飞,在祖国和世界辽阔大地上任凭翱翔,实现了我少年时代的许多梦想。

令人欣慰的是故乡父老乡亲的生活已朝着好的方向改变,越来越多的故乡人早已不满足温饱现状,不断追寻更加美好的梦想,故乡年轻的村领导正在为发展思考。我衷心希望故乡人们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家家户户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

☆作者简介:廖惠,曾任职教师,后参军入伍,历任海军某高炮团战士、文书、书记,某基地政治部秘书处秘书,舰队秘书处秘书兼秘书科长,长期从事军队文字工作,后转业广州任某单位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并兼任香港公司董事长,因工作为军队报刊杂志提供许多文稿,并予采用,先后印制书籍三部,深受官兵喜爱。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标签:

更多文章

  • 雍正用他扳倒了年羹尧,年羹尧倒台后,他才知道要轮到自己了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演说会长标签:尧

    年羹尧是清朝一个著名的大将军,曾经为了雍正南征北战,立下过不少的战功,但是一旦朝中臣子的权力过大皇帝必然会有所担心,所以当年羹尧的权势慢慢变大,他也开始变得目中无人了起来,雍正皇帝此时才想办法准备扳倒年羹尧,于是他就利用了朝中的另一个大臣的帮助。 这个人就是蔡珽,本来就是朝中很普通的一个官员,但是蔡

  • 雍正王朝:雍正请年羹尧吃饭提出三个要求,年羹尧为何敢全部否决

    历史人物编辑:小爱爱历史标签:尧

    导读:雍正顶着巨大的压力,倾尽全国财力、物力、人力支援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雍正继位之初,国库仅剩800万两银子,而年羹尧的二十多万大军每个月需要开支600多万两银子。雍正缩减大内开支,从全过各地筹款筹粮,在没办法的情况下顶着抄家皇帝的骂名抄了曹家、李家等大户才勉强够支撑西北的大军。 在年羹尧好不容易

  • 年羹尧自缢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尧

    年羹尧,清朝知名军事家,历经康熙、雍正两朝。他是雍正的小舅子,在九子夺嫡中扶持雍正上位,平定青海之乱,前半生万事顺遂,也得到雍正偏爱,两人“如胶似漆”,关系甚好。但年羹尧逐渐居功自傲,态度跋扈,行事铺张,在施政理念上也和雍正出现分歧,大有不把雍正放在眼里的作风。这让敏感的雍正心生忌惮,最终下旨赐其自

  • 解密雍正赐死昔日亲密好友年羹尧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尧

    “我不缴大将军印,人人能奈我何否?总是我早错了。”这句话是年羹尧私下里对岳钟琪说的。十月,青海爆发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雍正气愤之余还认识到,如果叛乱成功,清朝的版图将缩减,这是丢掉祖宗大业的大事情。雍正也会因为能力问题受到质疑,被八王党抓住把柄。雍正最为倚重的心腹是怡亲王(康熙的十三皇子)、隆科多和

  • 雍正王朝:九爷胤禟为何给年羹尧下跪?是年羹尧逼迫还是他自愿?

    历史人物编辑:墨史浅吟V标签:尧

    导读:在《雍正王朝》中,九阿哥胤禟给年羹尧下跪这一幕,使得年羹尧在西北军中的威望达到了巅峰,雍正的亲兄弟都给年大将军下跪了,试问何人还敢在年大将军面前造次呢? 在年羹尧刚当上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为了立威,在没有请旨的情况下,杀了太后的娘家人十四阿哥胤禵的亲信富宁安将军,朝中谣言四起,说雍正心里只有汉人

  • 雍正检阅年羹尧部队,犒劳士兵吃西瓜,为何回头就要杀了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芦雨历史故事标签:尧

    说到年羹尧,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将。作为一位汉人,他在满族人中能够做到镶黄旗,成为大清朝抚远大将军。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大清朝平定反贼,留下赫赫战功。 不仅如此,年羹尧在雍正皇帝的心中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年羹尧曾经在平定青海战乱的一次战斗当中立下奇功,

  • 廖惠尧: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历史人物编辑:京都闻道阁标签:尧

    1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暂,是人们对于人生短暂地感叹和珍惜。这两个带有浓厚诗意的成语,从古至今,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人生、梦幻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人生在世三万天,接眼看时间挺长,回首走过的路却是一晃之间。三万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时光,一个人的生命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微不足

  • 年羹尧受到雍正重用后,到底有多无法无天?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尧

    年羹尧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年遐龄官至湖广巡抚。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年羹尧中进士,在官场上他是平步青云,一步步成为了封疆大吏,可见他还是很有本事的。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京入觐时,他被晋升为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后来又被纳为胤禛的侧妃,他由此与胤禛建立起郎舅关系。而在雍正

  • 雍正要搞年羹尧,年羹尧为何宁死不愿意低头,原来执着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十面不埋伏标签:尧

    年羹尧这个名字,即使你没看过历史资料想必也有所耳闻,大多影视剧中都有过正面或侧面的描写。 经典清宫剧《甄嬛传》中华妃一角可谓深入人心,让人又爱又恨,而她嚣张跋扈的背后就是她哥哥年羹尧的势力。 尽管此剧中年羹尧并未出场几次,但他多次挑衅皇家威严,自大狂妄的形象通过侧面的讲述,我们还是有所了解的。历史上

  • 年羹尧为何非死不可?看张廷玉怎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秦风猎猎标签:尧

    张廷玉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能配享太庙的文人汉臣,虽然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初就提倡满蒙汉一家,然而在实际行动中还是完全排斥汉臣的,以至乾隆皇帝骂纪晓岚:“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可见汉人在清朝皇帝眼中是毫无地位可言的。然而张廷玉居然能得到雍正的特许:配亨太享,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