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见到西方教二教主,只是客气对待西方二教主,并没有自降身份。
鸿钧道人和西方二教主互不统属。我们知道,西方教既不属于阐教,也不属于截教,而是独立成教的,不属于鸿钧道人的门下,没有统属关系。也就好比今天一大公司懂事长,遇到了不属于本公司的一个小公司经理一样,虽然大公司之下有很多子公司,但这一个小公司经理不属于大公司之下的子公司经理,因此大公司懂事长与该小公司经理没有统属关系,小公司经理与大公司属下的子公司虽发生了不少经营往来,大公司懂事长见了小公司经理,依然需平等对待,见面绝不会以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否则这懂事长就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身为三界第一人的鸿钧道人,道德高深,怎会不懂得这一道理。其码见面的寒喧问候还是得有的。早已达圣人至境的鸿钧道人,早已看淡红尘名利,早已达到太上忘情,怎能和西方二教主纠结这些俗套呢。因此鸿钧道人到芦蓬与西方教主相见,就称赞道:“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这是一般的问候,也表明了自己对西方教的友好态度。
西方二教主也是很尊敬鸿钧道人的。
书中这样记述,话说老子在蓬上,与西方教主正讲众弟子劫数之厄,今已圆满,猛抬头,见祥光瑞雾腾跃而来,老子已知老师来至,忙起身谓元始曰:“师尊至矣!”急率众弟子下蓬,只见哪咤来报:“通天教主跟一老道人而来;呼老爷接驾,不知何故。”老子曰:“吾已知之,此是我等老师,想是来此与我等解释冤愆耳。”乃相率下篷迎接,在道傍俯伏曰:“不知老师大驾下临,弟子有失远迎,望乞恕罪。”鸿钧道人曰:“只因十二代弟子运逢杀劫,致你两教参商,吾今特来与休解释愆尤,各安宗教,毋得自相背逆。”老子与元始连声应诺曰:“愿闻师命。”便至篷上与西方教主相见,鸿钧道人称赞:“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西方教主应曰:“不敢。”教主请鸿钧道人拜见,鸿钧曰:“吾与道友无有拘束,这三个是吾门下,当得如此。”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打稽首坐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率众弟子下篷于道傍俯伏迎接鸿钧道人,西方二教主是没有一同下去的。毕竟鸿钧道人不是二位的直接老师,没必要那么隆重迎接,如此也是给西方教留一些面子。鸿钧道人上篷后,就称赞说:“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西方教主赶忙应答道:“不敢。”“教主请鸿钧道人拜见”这一句,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应该是西方二教主也要如老子等人一样拜见鸿钧道人,鸿钧道人马上客气地拒绝了,说老子他们三个是他的徒弟,以见师礼拜见他是应该的。
于是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就向鸿钧道人行了个“稽首”之礼方坐下。我们可不要小瞧这个“稽首”礼,这是古时“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九拜”包括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和肃拜。“稽首”在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缓慢。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因此《白虎通义》上说“稽首”礼是“敬之至也”。
西方二教主对鸿钧行过稽首礼坐下后,后面的老子、元始过来拜见,接着十二代弟子并众门人都分批来拜见。拜见完毕后,都恭敬地侍立两傍。通天教主也一傍站立,鸿钧道人就让老子、元始、通天三人近前,说道:“当时周家只因国运将兴,商数当尽。神仙逢此杀运,故命你三个共立封神榜,以观众仙根行深浅,或仙或神,各成其器。不意通天教主轻信门徒,致生事端,虽是劫数难逃,终是你不守清静,自背盟言,不能善为众仙解脱,以致俱遭屠戮,罪诚在你。非是我为师的有偏向,这是公论。”接引与准提齐曰:“老师之言不差。”由此可见,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已将自己放置到与老子、元始、通天一样的位置了,虽是两个互不统属的教派,但西方二教主早已将鸿钧道人看作长辈了,因此尊敬地称鸿钧道人为老师,而不敢以道友相称。
大凡长辈高职的人,与相遇的人虽不属上下级关系,但倘若能以谦和姿态对待众人,众人谁能不熟悉了解他们呢,自然会以更加恭敬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这就叫不怒自威。西方二教主通过封神之战,通过助破诛仙阵和万仙阵,早已见识了老子、元始和通天的高深道行,也对鸿钧道人早有了解,自然见了鸿钧道人会倾服于地的,鸿钧道人越是对他们客气,他们也就越尊敬鸿钧道人。因此鸿钧道人对西方二教主的谦和客气,不但没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更让西方二教主敬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