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九阴,不饮,不食,不息,幽居北冥之地,潜于山阴,掌幽冥国之光明。烛为明,阴为暗,故又称烛阴、烛龙,远古四大神龙之一。
盘古大神"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烛九阴同样有这个本事,看来此物非凡。一起见识见识。
1/4.山海经里的烛阴
①海外北经的记载: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丨山海经·海外北经
海外北经说,烛阴身居钟山背阴处,身长千里,为钟山之神,吃喝拉撒睡这些人间俗事烛阴一概不需,厉害了我的神。烛阴睁眼天亮,闭眼天黑,呼吸之间春夏秋冬倏忽而过。左右日夜,掌管四季,操纵风雨,烛阴真是能物。
因能请风雨,一些文学里,烛阴又被赋予"巫祖"的形象。小编在想,这烛阴瞑乃晦,视则明,假如大神睁只眼闭只眼会怎样?
②大荒北经的记载: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风雨是竭。是烛九阴,是谓烛龙。丨山海经·大荒北经
大荒北经和海外北经记录差不多,但有补充,有出入。说烛阴人面蛇身,通体赤红。上古大神多数长的蛇模人样,烛阴掌光明,身如红日也正常。问题这里又说烛阴在"章尾山"。
烛阴习性和神通与生活之地关系密切,但是,烛阴这家伙到底在钟山还是章尾山?
2/4.烛阴到底潜伏在什么地方?
大荒北经中,烛阴和北海、赤水、章尾山什么关系,具体在哪?钟山和章尾有何关系?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是烛九阴……丨山海经·大荒北经
北海就是北冥,在极北之地。据大荒北经,章尾山南临赤水,北临北冥。烛阴身居阴暗之地,必潜伏在章尾山背阴后,也是北冥南边界。神话中,这里就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这符合烛阴身居阴暗,也符合"钟山阴面"之说,因此才有了烛阴掌管日夜和四季说法。
据查证,章尾山和钟山是同一座山,属于古代的"音近互转",钟山的发音更为贴切。
小结:
根据山海经记录,烛阴居住章尾山(即钟山)的背阴面,这里与北冥结界,终年阴暗无光。烛阴为这里带来光明,且掌管四季更迭。
3/4.烛阴形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原来北冥不止有鱼,还有烛阴,但烛阴的形象要比大鱼更复杂,有质的不同。
①烛阴人面蛇身。蛇文化贯穿整个华夏神话,又如伏羲和女娃,都是人面蛇身。蛇生殖力强大,寿命长,蜕皮可新生,为人类所敬畏。这就是远古盛行蛇图腾和文化的原因。
②烛阴的自然神力。烛阴掌管光明和风雨,操纵日夜和四季更迭。远古有太阳崇拜,古人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四季轮回。古人认为,阳光普照,风调雨顺,则万物生。终年黑暗之地为阴,属人类禁区幽冥之界。
晋代郭璞说,远古西北幽冥地处混沌之状,没有太阳,不分阴阳,所以烛阴"衔火精以往照天门"。烛阴的存在,这里满足了人类聚居的所有自然条件,阳光、风雨、日夜、四季……
小编猜测,烛阴的存在主要源于远古生殖崇拜本能,以及人类繁衍生息的欲望。
现代又有极光之说。说古人把红色极光当作烛阴。问题是,远古人怎么会跑到黑龙江最北看极光?还不如说古人看到的是西北方闪电呢!
4/4.烛龙(烛阴)和祝融是一回事吗?
①祝融和烛龙的形象相似:
《尔雅》说,"融"即为"长虫"。在北方,长虫就是蛇的俗称。综合各类典籍,古代神话里的祝融也是人面蛇(龙)身,通身赤红,同样身长千里。这些都和烛阴形象非常相似。
②祝融与烛龙的自然神力相似:
道教神话中,祝融为火神,居于昆仑"光明宫",祝融同样属光明神。在祝融大战共工神话里有提到,祝融为世间带来光明。
山海经记载,烛龙睁眼为昼,闭目为夜。楚辞记载,烛龙诞于混沌,口衔火精,带来光明。
二者都有操控掌控自然的神力,且相似。
③祝融和烛龙名字发音和意义相近:
"男巫曰祝"。"祝",本义为"巫祝",就是古代祭祀活动的主持人、赞词者,祝分大小。
据《说文解字》,"烛",本义为"点燃一束茅草"。这行为和也远古祭祀活动有关。
可见,祝融和烛龙除了发音类似,名字也都和远古祭祀活动有关,而且都属于"火祭"。
闻一多和郭沫若都认为,烛龙是祝融之别称,烛龙即烛阴的神话是祝融的衍生。这样,祝融和烛阴一南一北,掌管华夏光明?
结束语
古人恐惧某物种,往往神化之,或奉为图腾,比如蛇,心理上蛇与人类同阵营,以降低恐惧感。这就是心理暗示。同理,远古对极偏、极远地区充满恐惧,认为那里是阴暗的不毛之地。恐惧来自陌生,就有了烛阴,于是天地大同。
烛阴形象人面蛇身,生活在偏远西北阴暗之地,又被赋予自然神力,它这种能力可以让幽冥之地日夜更迭、四季轮回、风雨顺和。可推测,除了对自然的敬畏心理,烛阴更蕴含了远古人类的生殖崇拜和繁衍生息的本能。
话说回来,精神文化不适用生物科学推理,不同年代背景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烛阴形象也会有着各种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