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教是一个仙家教派,拜在阐教门下者,无一不是为了问道求仙。比如姜子牙,他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便投奔于元始天尊门下,从此过上清教徒般苦心修炼的生活,与多姿多彩的青年生活一刀两断,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得道成仙吗?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姜子牙四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着,尽管收效甚微,但他一点也不气馁。因为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只要有一秒钟领悟大道,就可以飞升成仙,多年的辛苦便没有白费。
然而,在他70多岁那年,有一天,元始天尊却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放弃吧!成仙是不可能成仙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仙。”
姜子牙如遇晴天霹雳,过了一阵,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元始天尊的判断表示质疑。元始天尊便解释道:“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享受人间之福,下山吧!我将交给你一个伟大的使命。”
对常人而言,如果不能得道成仙,退而求其次,享受人间之福也不错。然而姜子牙是个意志极其坚定的人,只要决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他根本没考虑过享受人间之福,一心一意就想着成仙。
元始天尊耐心劝导,说:“殷商气数已尽,周室将兴,你下山辅佐西岐,我助你成就大业,位极人臣,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它不香吗?”
姜子牙说:“弟子还是觉得修仙更香。”于是他苦苦哀求:“下山是不可能下山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下山,元始天尊大老爷,你就留下我吧。我保证,只要你留下我,我绝不贪恋红尘(望老爷大发慈悲,指迷归觉,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录)。”
元始天尊说:“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说了你没那个成仙的福气,死赖在这里干什么?赶快下山!”说罢,元始天尊决定强迫姜子牙下山。姜子牙见师父主意已决,只好哭哭啼啼向元始天尊拜别。
姜子牙对成仙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但这并不值得嘲笑,在神话世界中,成仙是一件比做皇帝更有成就的事,试问有几人不想成仙?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元始天尊门下,有一位三代弟子却不想成仙。
这位弟子虽然其貌不扬,但大名鼎鼎,法力高强,乃阐教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封神之战中,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甚至曾和老婆邓婵玉并肩作战,打败了法力无边所向无敌的准圣孔宣(将孔宣逼下马,打了他几下,邓婵玉乘机用五色石攻击,孔宣败退)。
他就是元始天尊的高徒惧留孙的弟子土行孙。土行孙是个形象另类,性格也另类的修仙者。他身高不过四尺,下山之初,居然不是像其他阐教弟子那样,辅佐西岐集团,而是投奔殷商,助纣为虐。
土行孙之所以投奔殷商,表面原因是被申公豹蛊惑。其实,根本原因是与他的性格有关,他是个务实的俗人,与姜子牙截然相反,没有那么崇高的理想,只想着如何尽情地享受人间富贵。
下山之初,申公豹的土行孙说:“你生来命薄,只能享受人间富贵。”这番话是元始天尊用来评价姜子牙的,申公豹把它扣到土行孙头上,无非是想以荣华富贵引诱他,使其助商伐周。
土行孙真的像姜子牙那样仙道难成吗?显然不是,土行孙不过百年修为,却能成为阐教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连哪吒都曾被他打败,可见他的修仙天赋并不差,至少在阐教弟子中是出类拔萃的。
然而,土行孙却回复申公豹道:“怎得能够?”意思是说,怎样才能享受人间富贵呢?你申公豹可别给我画饼,来点实际的!由此可见,土行孙确实对成仙全然不感兴趣,只想着如何享受。
有意思的是,朝思暮想成仙的姜子牙,最终也没有成仙,也没有被封神;而无心成仙的土行孙,最后却被封神,成为土府星君。这无疑告诉我们,不必对目标太过执着,过于执着反而可能让目标离你越来越远。放松心态,顺其自然,只管努力便是,成功自然会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