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张辽、张郃、张飞之中,分出个高下的话,毫无疑问,张辽最强,而张郃和张飞则是半斤八两。
张辽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帅才,且为人秉性纯良仁义。张辽跟向来骄矜,看不起士大夫的关羽都能结成好友,可见张辽必有过人之处。
张辽曾经孤身劝降被围数月的东海郡昌豨;随曹操征战,灭了袁谭、袁尚兄弟;后又率军平定了赵国、常山、辽东、庐江等地的众多山贼、流寇。张辽因为战功,数次被曹操夸奖、晋封。
张辽的勇武,不亚于关羽,而且张辽所斩杀和对阵的将领,比关羽所斩杀的颜良级别要高多了。征乌桓一战,张辽受命为前锋,持曹操的麾旗奋勇杀敌,大败乌桓军,斩杀乌桓单于蹋顿于阵前。
张辽的人生巅峰,就是大战逍遥津,以少胜多,差点斩杀了吴主孙权。当时,孙权趁曹操亲征汉中张鲁,东部兵力空虚之时,率军十万围攻合肥。张辽带着李典,趁孙权先头部队刚到之时,杀出合肥城,斩杀数十人,直冲孙权麾旗,包围了孙权。
张辽做了一生中最牛的一件事,大声喝叱孙权,小子,出来一战。孙权竟然吓得缩在高地之上,不敢应战。因为张辽兵力太少,孙权很快指挥大军反包围了张辽。张辽如同大战长坂坡的常山赵子龙一般,率军杀出了重围,看到部下被围,又杀入重围,救出了余众,引军安然退回了合肥。
张辽此战大大鼓舞了城内守军的士气,孙权强攻十余日无果,带兵撤退。张辽抓住孙权周围士兵较少的机会,率七千士兵,出城围攻仅带了一千多人的孙权(看来孙权打仗真的菜,十万兵,也就能玩转几千人)。幸亏吕蒙、凌统、甘宁等人舍命相救,孙权才得以逃脱。如果不是张辽不认识孙权,没有穷追不放,估计孙权此战就被张辽给斩了。
此战之后,张辽长期率兵与吴军对峙,吴军未能前进半步。关羽北伐身死,曹操也很快去世,曹丕称帝,孙权向曹魏称臣。张辽因为长期的征战,突然失去了一个大敌,放松之下很快就病倒去世了。
再看张郃,曾被曹操比作韩信。韩信可是一代兵仙,可见张郃也是智勇双全的帅才。张郃在前期,同张辽一样,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只是在平定汉中张鲁时,张辽被曹操任命,独当一面,镇守合肥,防御孙权,而张郃则随曹操平西凉,入汉中。张郃跟随夏侯渊,先后两次击败马超,张郃的真实战斗力可见一斑了。
平定汉中时,张郃为先锋,张鲁一见曹军杀到,随即就投降了。曹操回军,留张郃与夏侯渊、徐晃拒守汉中,防御刘备。刘备得知曹操回师,派张飞进攻。张郃与张飞在岩渠对峙五十余日,后张飞率精兵一万,设下埋伏,“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张郃估计智力下线了,竟然同意了张飞的请求,因为山道狭窄,还没摆开阵势,就被张飞截为多段,首尾不能相顾,大败而回。
张郃因为曾经败给过张飞,所以,张郃才跟张飞的综合实力成了半斤八两,不然,张郃的综合实力应该是高于张飞的。这点从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徐晃也在汉中,但是,众人推举了张郃接任夏侯渊的职责,率军固守,挡住了刘备大军的攻势。可见,张郃在众将心中,是要比徐晃的总体指挥能力稍强的。徐晃可是在襄樊大战中,用计击败过“威震华夏”的关羽。而且,刘备“惮郃而易渊”,在夏侯渊死后,曾说如果杀的是张郃就好了。
张郃唯一遗憾的是,除了代替夏侯渊的短暂时间之外,其他时间都是曹真、司马懿的部下。虽然后来街亭之战,大败马谡,最终,还是被司马懿所害,在司马懿的逼迫下追击撤退的诸葛亮大军,膝部中箭,不治而亡(古代的箭会蘸葬、毒之类,易感染)。陈寿对张郃的评价,“自诸葛亮皆惮之”。
张飞,绝对的勇武,且有智谋,感觉是比关羽还厉害的一个人物。毕竟史书中,关羽作战,似乎很少用智谋,相反的倒是连连中对手的计策。从曹操,到吕蒙,再到徐晃,然后谢幕。张飞却大不相同。
张飞有勇有谋,在长坂断桥之时就展现了出来,虽然略显稚嫩。当时,他率二十骑断后,让士兵全躲藏起来,制造尘土,一个人立于长坂桥头,竟然吓退了曹操的上万追兵。由此,张飞和关羽一起,被程昱称为“万人敌”!
张飞入蜀攻取江州之时,恩威并施,义释严颜,收了一员大将。在汉中之战中,又击败了张郃。可惜的是,最后竟然被帐下将领张达、范疆所杀,实在是可惜了。
从三人的事迹来看,三人都非常勇武,但是不像演义中所写,在正史中,张辽的个人之勇更加突出,而且还能以少胜多。张飞、关羽虽然有万人敌之称,很少有以少胜多的战绩,甚至以优势兵力,都能被人打得到处乱跑,有点名过其实。张郃的能力也相对非常完善,先败给了张飞,后来又挡住了刘备的大军,可见张郃之败,有点纯属轻敌了。张郃吃过一次亏之后,张飞想要再赢张郃,应该很难了。
因此,三人中张辽综合实力最强,张郃和张飞相差不多,但是张郃实际上要稍微胜于张飞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