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害怕魏明帝曹睿?浅谈司马懿在曹营的发展是否如履薄冰

司马懿害怕魏明帝曹睿?浅谈司马懿在曹营的发展是否如履薄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祥说历史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4/2/9 19:09:46

2017年一部《大军师司马懿》横空出世,力压同年所有历史剧,该剧艺术性地展现了司马懿传奇的一生,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后三国英雄时代。

电视剧中有一幕镜头令我记忆尤深,高深莫测的斑驳宫墙下,一席深衣的素朴书生亦步亦趋地行走着。慢慢地,年轻书生停下了脚步,他缓缓地回过头,被称为鹰视的眼里满是忧恐。这忧恐是对夕暮里的大汉吗,是对乱起时的天下吗,抑或是对浮萍般的身不由己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个年轻书生在拒绝曹丞相七年的征召后,终于在一句“若复盘桓,便收之”的威胁下,不得不走上了仕途。虽说无奈,但他又何尝不和寻常受辟的士子一般满怀挥斥方遒的期待和匡扶天下的壮志呢?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司马懿既已成为了议郎、丞相主簿,便终日勤于职守,废寝忘食。曹操是个多疑的主君,对于“鹰视狼顾”的司马懿,他始终心存疑虑,但他终究不过人臣,在孔融案和“衣带诏”之后,不能再肆意妄为了。何况此时的司马懿对曹操来说不过孺子,想来终究翻不起什么风浪。加上司马懿的勤恳与才名,曹操竟升起一丝惜才之意,于是在“三马食槽”这最后的试探后,决定将司马懿交给了曹丕来驾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辅佐魏世子曹丕。

同年,关羽陷樊城,围曹仁,降于禁,直逼许昌。锋芒之盛,势不可挡!曹操欲迁都避难,司马懿力谏之,谓迁都之举,必失国之锐气,示弱于吴、蜀。献离间计,联吴攻蜀,孙权果畏关羽之势,遣吕蒙袭取公安。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蜀失荆州,元气大伤!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司马懿任丞相长史。同年,曹丕称帝,改元黄初,司马懿任尚书、督军、御史中丞。

黄初六年,曹丕东征,临行时对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当曹丕东征回洛,又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由此可见,司马懿与曹丕之间的君臣之谊何其深厚。司马懿是曹丕可以托付后背的臣友。此时的司马懿,对曹丕的忠心当是发自内心的。这对君臣相识相知于微末,经历过储位之争、即位之难、登基之谋,不说亲密无间,至少相得益彰。对一个士子来说,平生最大之幸事,莫过于遇见一位相得益彰的明君,君臣齐心协力,一统天下,开创治世!曹丕于司马懿而言,便是那位明君。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逝世。立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为辅国、托孤之重臣。临终前,曹丕对太子曹睿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这是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

五月十七,洛阳这座煌煌帝都,迎来了年轻的新主人,魏明帝曹睿。曹睿自幼聪慧,相貌俊美,好学多识,为曹操所喜,称其可以延续曹家三代之盛。曹睿之母就是各位耳熟能详的“洛神”甄姬。因为甄姬原来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故常有人对曹睿的身世报以恶意的中伤。后来连曹丕都厌恶了甄姬,也顺带着疏远起了曹睿。之后,甄姬因怨言被曹丕赐死,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这件事使得曹睿心智大变,也是,自幼聪慧的皇子,又怎么会想不通后宫的这些腌臜事呢。但为了太子之位,十五岁的曹睿不得不学会隐忍,学会伪装。于是他明理而有德行,处事小心谨慎,对郭皇后这位嫡母尊敬有加。终于,二十二岁的曹睿成为了大魏的天子,中原最有权势的人!但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眼前还有四个老古董,他要一个一个地将他们挪开,能为己所用的,他不介意将他们继续摆放在太极殿内,若是妨碍自己的,便将其摔碎!

曹睿即位初,就大力强化皇权,“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曹真、曹休、司马懿,多被曹睿派遣至边疆,用以抵御蜀、吴的侵犯,从而不得在朝堂干预朝政,所谓辅政,形同虚设。因此,曹睿即位伊始,就将皇权牢牢地握在手中了。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了陈群与司马懿的“九品官人法”,世家由此大兴。曹睿敏锐地察觉了这些问题,开始提拔宗室,抬高宗室地位,以抗衡世家。故曹睿在位前期,重用曹真、曹休两位宗室将领,与蜀、吴对抗。司马懿还没有掌握军权的机会,直到曹休、曹真相继去世,宗室人才凋敝,青黄不接。这才使得曹睿不得不用司马懿以抵御诸葛亮的北伐。

在熬死诸葛亮后,蜀国的北伐彻底失败,再无一统天下之能耐。司马懿本打算乘胜追击,一举攻下蜀国,却被曹睿拒绝,这其中未尝没有遏制司马懿声望的意思。但也难说这不是司马懿故意做出贪功冒进的样子以避免曹睿的忌惮。此前,司马懿可是放过了失去主将的蜀军,这种表现即使不至于是养寇自重,也必定是存了些心眼的。毕竟,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事,对皇帝来说早已轻车熟路。

那么,司马懿究竟怕不怕曹睿呢?笔者认为司马懿应是怕的。少年英主,正值壮年,大权在握,怎么也看不出谋朝篡位的可能性吧?虽然司马懿放过了蜀军,那也是为了自保,而非存了谋逆的心思。说到底,曹家对司马家真是不错了,又是加官进爵,又是宠信有加。即使有着遏制的意思,那也是出于皇帝的本分。如果一个君主对一个臣子毫无保留,委以重权,那么这不仅是对自家基业的不负责,也是对臣子的捧杀。

曹睿对司马懿究竟是什么态度呢?前文提到,曹睿幼年遭逢不幸,却又不得不隐忍恨意与悲伤,这使得曹睿养成了寡恩、阴鸷的性格。所以当没有人能够制约他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鸩杀郭太后,为母报仇。其次便是违背父亲曹丕的意志,为母正名,改弦更张。他甚至放出了叔叔曹植,并采纳了曹植的建议,提拔宗亲。

所以,这样一位君主,对分割自己皇权的外姓辅政大臣自然不可能在有其他宗亲选择的情况下拜以重任,委以大权。即使在不得不起用司马懿的情况下,也会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但他在保证自己对权力绝对掌控的前提下,对司马懿也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司马懿征辽东时,满朝文武对司马懿久不还朝表示不满,上奏曹睿召回司马懿,以防止其拥兵自重,而曹睿终不为所动,还说:“司马公临危制变,计日擒之矣。”果然,司马懿不负所望彻底解决了困扰曹魏政权二十多年的辽东问题。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诏曹爽、司马懿为托孤重臣。曹爽为曹真之子,志大才疏、心胸狭窄、贪财好色。私收国库珍宝,纳先帝妃子数人,不尊太后,蒙蔽圣听。司马懿身为德高望重的三朝老臣,自然受到了曹爽的排挤。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与邓飏、何晏、丁谧谋,软禁太后,曹爽一时权势无两,擅权专政,亲党林立。

司马懿此时身负朝堂有识之士所有的希望,但是他并未站出来,而是采取了他用一生总结的无往不利的策略——装病。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先拿到太后诏书,罢免曹爽,后率三千死士攻陷武库,掌控洛阳城,围曹爽于高平陵,并借太尉蒋济劝降曹爽。如果一切就此而止,司马懿便是曹魏建国以来最大的功臣,从此功成身退,恪守本分,可为人臣楷模,受万世景仰。只可惜,此时的司马懿已无人可以制约。幼主曹芳羸弱,太后仰仗司马公鼻息,当世声望、权势最隆者,属司马公无二!

曾经的司马懿,也是满腔热血、心怀天下、壮志凌云的士子。面对权臣曹操的威逼,他曾经抗争过拒绝过;面对友人曹丕的要求,他曾经憧憬豪迈过;面对棋逢对手的诸葛亮,他曾经惺惺相惜过。然而,曾经的一切如落花流水般渐行渐远,留在这老朽躯壳中的只剩利益的权衡、冷酷的计算以及对时间的哀叹!

司马懿怕曹睿吗?怕!但他怕的是曹睿这个人吗?不,他怕的是那至高无上的皇权!当他已是当世最有权势的人时,他也仍然畏惧着这份皇权、这份大义,所以到头来,他终究止步于皇座跟前,只是在那皇座上空悬了把剑。

标签: 曹睿

更多文章

  • 支云主帅曹睿:感谢球员们两次落后两次扳平

    历史人物编辑:李悦爱生活标签:曹睿

    扬子晚报网7月3日讯(记者 张晨瑆 孙云岳 张昊)北京时间7月3日,在2022赛季中甲联赛第7轮的一场比赛中,南通支云队在两度落后的情况下,两度将比分扳平,尤其是在比赛最后时刻完成了绝平,最终2:2战平了广西平果哈嘹队。刘伟为支云队攻入绝平球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支云队主帅曹睿表示:“对手依靠反击和定

  • 张飞杀了他父亲,曹操睡了他母亲,他却成为曹睿身边红人!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曹睿

    导读:“东汉末年有这样一个人,父亲被张飞杀了,母亲被曹操给睡了,最后他却成为了曹睿身边的红人!”故事要先从吕布击败刘备后说起,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降了曹操,这二人联手围攻吕布于下邳。在这段时间里,曹操十分欣赏关羽,常常与他把酒言欢。这天两人推杯换盏,都有了些醉意。关羽红着脸问曹操,破城之后能不能把吕

  • 曹丕和曹睿到底有多傻?曹魏江山是拱手让给忠心耿耿的司马氏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曹睿

    三国里最强大的曹魏在灭了蜀国刘禅政权后,东吴已经是唾手手可得,为何却先于东吴灭亡?这必须要说道说道曹丕和曹睿父子俩,这俩个傻人,只顾自己享乐,最后不仅忘了曹操的嘱托,还都短命。两人加一起如果能多活十几年,等司马懿死了,也就没有后来司马家什么事,中国的历史会被大大的改写。曹操看的准 曹丕勉强及格曹操交

  • 司马懿只所以能偷得魏国军政大权,追根溯底都是曹操、曹丕、曹睿的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曹睿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使得曹魏军政领导层产生极大的变化,原先位居高层的曹魏宗室人员死的死、贬官的贬官、投敌的投敌,魏国军政从此仅仅在司马家一族手中,其实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的几率很低,后人都会认为是当时的大将军曹爽懦弱无能,不敢带天子去其他地方避难所导致的,其实司马懿能够发动高平陵政变并且成功

  • 曹魏两代君主曹丕和曹睿,不到四十都死了,他们真的短命吗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曹睿

    曹丕去世时是39岁,曹叡去世大约是35岁,和65岁死去的曹操相比,确实看上去比较短命。不过按照当时的人均寿命来看,曹丕和曹叡其实也不算短命了,在三国时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人均寿命。当然,如果不是他们沉迷酒色的话,估计还能活得更长。可能因为现代社会人均寿命比较长,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曹丕、曹叡有些短命。但

  • 陈仓之战期间,曹睿不派曹真迎敌,为何舍近求远命张郃千里驰援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曹睿

    这次三国战争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第97至98回中,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是曹真、王双、魏延,故事的情节如下。得知诸葛亮包围了陈仓,曹真派先锋王双赶赴增援。王双不辱使命,斩杀谢雄、龚起,又击败廖化、张嶷和王平。曹真很高兴,命中护军费耀作为前部总督,负责指挥进展。这时,自称姜维心腹的人来到

  • 65岁去世的曹操,他儿子曹丕为何才活到39岁?孙子曹睿才35岁?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曹睿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享年65岁。在那个人均寿命不到30岁的纷争乱世,曹操绝对是极少数的高寿。然而他的儿子曹丕,不过39岁便因病去世,孙子曹睿不过35岁也因病去世。要是曹丕、曹睿他俩能多活个十年二十年,那司马懿也不敢有谋逆的心思,曹魏政权也许就不会被司马家族所窃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曹丕和曹睿

  • 曹操66岁,曹丕40岁,曹睿36岁,为何曹操的后人一个比一个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曹睿

    从历史规律来看,封建朝代的皇帝越短命就越没有子嗣,就越容易处于灭亡的边缘,西汉如此,东汉也同样如此,三国时期的曹魏也是如此。曹操一生活了66岁,史书记载的妻妾有16人,有25个亲生儿子和6位女儿。曹丕活了40岁,史书记载的妻妾有16人,后宫嫔妃不详,曹丕有10个亲生儿子和1个女儿。曹睿一生活了36岁

  • 曹丕当年“隐诛”曹彰,曹彰的孙子多年后却被曹睿选为皇位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曹睿

    公元239年正月初一,魏明帝曹睿立养子曹芳为太子,当天曹睿病逝,年仅8岁的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曹丕当年死的时候40岁,没想到儿子曹睿连40都不到,年仅36岁就去世。更可悲的是曹睿连个亲生儿子都没有,只能选择曹芳继位,而曹芳很可能是曹彰的孙子,这真是一段有故事的故事……曹丕“隐

  • 为什么曹丕、曹睿都如此短命?是有什么家族病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曹睿

    曹丕生于187年,34岁称帝,在位6年。40岁病逝。曹睿生于204年,23岁称帝,在位13年,36岁病逝。从年龄来看,他壮年就去世了,寿命确实不长。据史书记载,曹操曾患过头痛病。难道是因为家族有病,导致后代寿命短?严格来说,头风病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各种原因都会引起头痛,但不是遗传病,至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