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庶去曹营发现被骗之后,为何不再归刘备?

徐庶去曹营发现被骗之后,为何不再归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原始人侃历史 访问量:337 更新时间:2024/1/6 19:23:21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生年不详,约于230年去世,颍川人(治今河南禹州)。他是三国时最有智术韬略的谋士之一。因为《三国演义》对徐庶有精彩的描写,使徐庶成了与诸葛亮、庞统并列的最著名的谋士,他的智谋故事传播得很广。

第一,史书上记载的徐庶是怎样一个人呢?

徐庶很有侠义之气,年少时喜欢习武练剑,行侠仗义,他因帮人复仇而被官府抓捕,后因有人帮助而获救,释放之后,他改名为徐庶,逃往远处的儒家学舍去学习儒术。但是,学舍中的同窗都以为之前徐庶是因做盗贼而被抓的,皆嫌弃他,不喜欢与他交往。徐庶勤勉做事,虚心求学,执着于研习,进步很快。他熟读经书,深解儒家经义,逐渐有了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当时,有一位同郡的同窗,叫石韬,字广元,与徐庶渐渐变得很熟悉,后来,两人志向相投,成了挚友,他们早年曾在魏国做过小官。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乱京师,导致中州四处兵起,朝局动荡,战事频繁,徐庶与石广元为了避战乱,便到了当时比较安定的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士子或道友隐居在荆州,这些都是有才识,有智谋的士人,而且,多数都有远大志向,皆在寻找机会以他们的学识和谋略来辅佐明主治理天下。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无奈之下,他南下荆州,依附于刘表。刘表为人仁善,且念刘备是同宗,于是,他冒着得罪曹操的风险,在刘备处在危险之时,帮了刘备一把,让刘备驻扎在新野。当时刘备已经以汉室皇亲的名誉执着于复兴汉室,颇有志向,且其信义之名已传播开来。

当时,刘备寄人篱下,连一块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不过,刘备有皇室背景、信誉很好、广纳贤才,是闻名在外的仁义之士。徐庶看中了刘备是可以与之合作的明主,于是,他前往新野,投奔了刘备。刘备见到徐庶之后,对他非常器重,而徐庶又是比较随和和机智的人物,因而两人合作得很好。

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将他的好友、一同隐居在荆州的诸葛亮介绍给刘备,他说:“诸葛孔明号为卧龙,刘将军是否愿意见见他?”刘备说:“好啊!你可以带他一起来。”徐庶说:“将军若要见孔明此人,便不能让他委屈着来见您,而您该屈尊去见他。”(参看《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对徐庶很信任,很肯听他的话,听徐庶一说,刘备对诸葛亮更感兴趣了,他感到诸葛孔明此人一定比徐庶更有本事,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的事,经过刘备三次亲自去请,诸葛亮才出山辅佐刘备。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直指荆州,在危急时刻,刘表病死了,其次子刘琮接任荆州牧,刘琮年少,都听其母和他的舅舅的话,不敢抗击曹军,决定投降,于是,刘琮派使者至曹营请求投降,曹操很高兴,他早就盯上了荆州这一块宝地。

当时,徐庶正协助刘备屯兵于樊城,听闻刘琮降曹的消息之后,感到很危险,建议刘备快速率军南行。刘备原本寄居在小小的新野,本想与荆州成犄角之势,靠刘表的荆州力量来支持他,而现今,刘琮投降曹军,刘备自然是无法在新野立足了。于是,为了避开曹军锋芒,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可是,刘备的军队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了,刘备的弱小军队挡不住曹操大军的攻击,溃败而四处逃散。

曹操是一个爱才的雄主,他早就对徐庶很重视,加上他身边一些谋士对徐庶多有夸赞,曹操便很想得到徐庶,但徐庶在刘备兵败时仍跟随着刘备,曹操便采用谋士的计策,派人将徐庶的母亲抓到了曹营。徐庶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很有智谋,另一个是非常孝顺,曹操抓住了徐庶非常孝顺的特点,以徐庶母亲做要挟,要求徐庶投于曹操麾下,徐庶为了他的母亲不被曹操所害,只好向刘备辞别。刘备以信誉争天下,当然无法为留住徐庶而让徐庶的母亲有被害的危险,于是,刘备流泪送别了徐庶,徐庶离开了刘备营寨,前往曹营。

延康元年(220年),徐庶改回了徐福之名,被列入曹丕的劝进表中,但并未见升任什么重要官职,直到黄初四年(223年),徐庶才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所以,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时,听闻在魏国的徐庶和石韬官职都不高,徐庶只任御史中丞,石韬任郡守、典农校尉,便因此而认为魏国对人才不够重视,他感叹说:“难道魏国真是谋士太多,为何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位谋士呢?”(参见《魏略》) 诸葛亮的这一句话,表明他对徐庶和石广元是比较重视的,在他看来,徐庶与石广元是很有深远谋略的人。

徐庶在曹操在世时官位不高,直到魏文帝曹丕时期,才任较高的官职。徐庶在曹营并有什么重要贡献,这或许是传言“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缘由。

诸葛亮对徐庶很看重,但史学家们似乎对徐庶并不那么重视,比如,陈寿的《三国志》并没有为徐庶专门设《传》,徐庶的事迹皆是附属在《诸葛亮传》等中来记述的。

值得注意的是,徐庶在民间却被传为是可与诸葛亮相媲美的非常厉害的谋士,是智慧的化身。他识人极深、掐算很准、智谋超人,是一位非常杰出谋略家。徐庶之所以被传得神乎其神,这要归功于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他的渲染。

第二,《三国演义》是如何将徐庶描写成一位具有非凡谋略的谋士呢?

首先,小说将徐庶描写成是刘备的第一任军师,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主要靠的是徐庶的智谋。

刘备当时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兵马不多,战将只有关、张、赵等,势力单薄,但是,刘备在军师徐庶的辅佐下,以超常的智谋,在与曹军的交战中,令关羽、张飞、赵云分别领兵抗敌,大破曹军前锋、曹营的主要将领之一的曹仁,并斩杀了吕旷、吕翔等,击败了曹军的进攻。徐庶领军作战时,指挥若定,他轻松地破解了曹军名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斩杀了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曹仁的部将。这是因为,徐庶精于料算,在曹军战败之后,他预知到曹仁会在战败后趁夜里来劫营,于是,徐庶早做防备,曹仁果然领他部将劫营,结果,徐庶指挥伏兵尽出,围击曹军,曹军大败,徐庶指挥军队夺取了樊城。曹仁是魏国的一位名将,曹丕代汉建魏后,曹仁被封为大将军,后又迁大司马,不久卒于军中,说明,当时徐庶能击败曹仁,是很善于领兵的,樊城一战后,名声大振,徐庶成了刘备军营的军师。

其次,小说将徐庶描写成识人极准且很善于推荐人才的智谋之士。

战乱时期的汉末三国初,战事频起,各地混乱,而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是一块比较安定的地区,刘表是当时较有实力的诸侯之一,但他只求保住荆州这个地方,没有与其他割据势力争夺权力和地盘的野心,他没有参与反董卓,也没有参与曹、袁之争,而其他势力也还无暇或暂时无力争夺荆州。

因此,荆州成了当时避乱的好地方,当时一些文人智士便隐居在荆州,如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徐庶等。而司马徽、徐庶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正当刘备在寄人篱下时,徐庶知道刘备特别需要谋士的辅佐,于是,徐庶便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看人很准,他知道诸葛亮是一位非凡的人才,有大志有谋略,定能助刘备成就大业,因而,他才敢于建议刘备要三顾茅庐,再三亲自去请诸葛亮。可以说,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徐庶一生的重要贡献之一。

徐庶推荐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而之前徐庶已经在辅佐刘备,为何不推荐诸葛亮呢?有一种解释,认为是徐庶是忌讳诸葛亮,认为他才智不如诸葛亮,所以不推荐诸葛亮,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徐庶对诸葛亮很熟悉,他可以与诸葛亮处理好关系,而且,徐庶先来而诸葛亮后到,当时刘备集团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完全可以让他们两人充分展示才识与谋略。更大的可能性是,徐庶对诸葛亮很熟悉,对刘备也很了解,早些时候,刘备是不会屈尊去三顾茅庐的,而刘备早期的处境也不适合诸葛亮出山,所以,徐庶是等到了适当时机才推荐诸葛亮的,争取能一荐即成。

再次,小说将徐庶描写成是一位大孝子,他投奔曹营,是迫于为保全她母亲才做的,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继续暗中用谋支持刘备。

之前,曹仁在樊城战败,曹操感到很奇怪,曹仁是他所信任的将领,不应该败得那么惨,曹操经查实,才知道原来刘备背后有一位谋士徐庶在辅佐。曹操爱才,他很想得到徐庶,在他看来,若能让徐庶投入曹营,这不但可以削弱刘备的力量,而且又能让曹营增加一位厉害的谋士,于是,曹操问身边谋士,如果得到徐庶?

谋士程昱献计说,徐庶是非常孝顺之人,可以将徐庶的母亲抓到许都,让徐庶自己投靠曹营。于是,曹操批准了程昱的计策。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让徐庶到了许都,徐庶到了许都之后,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但已经来不及了。这回,智谋之士徐庶没有能识破程昱的诡计。徐庶的母亲见徐庶离开了刘备,对他严厉责备,认为徐庶是为尽孝而不忠,因而她自杀身亡,想让徐庶能尽忠,回到刘备阵营去辅佐刘备。

徐庶的母亲自杀之后,徐庶发誓终身不为曹操献出一计,这成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当然,徐庶虽一言不发,但并非一事不想,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仍是以他的超常智谋,继续为刘备尽力。曹操知道徐庶因为其母之死而不愿意为他尽力,但仍希望时间长了,能够释怀,为曹营献计献策,所以,曹操暂时将徐庶半软禁在许昌。赤壁之战临近时,曹操将徐庶带在身边,想让他献计,而徐庶仍旧不为曹操献谋,当他看到了曹军的重大弊病时,仍一声不吭。比如,徐庶识别了庞统的“连环计”,但他假装不知,不向曹操指明,这保证了庞统的“连环计”能顺利实施,这让曹军的水师在赤壁大战中遭受到惨烈的后果。之后,徐庶又与庞统秘密配合,用计说服西凉的马腾韩遂造反,袭击许都,而徐庶趁机请求领三千兵马去平叛,顺利地避开了赤壁大战的灾祸。

《三国演义》对徐庶的描写虽然有美化和夸大的成分,但是,若是像有些评论所认为的,说徐庶的大孝子形象是装的,他的智谋是凭空塑造的,他离开刘备是自导自演等,这是缺少根据的,是说不通的。

首先,史书有记载,表明诸葛亮对徐庶还是比较重视的,诸葛亮认为徐庶是一位有大智谋的人。若是徐庶没有大才大智,诸葛亮是会那么说的,至少,诸葛亮认为他有任刺史或者任郡守的才能;而且,诸葛亮曾对徐庶在魏国任官不大感到很可惜,感叹这是浪费他的才智。其实,史书将徐庶与诸葛亮等很有大才智的人并列在一起,这表明,史学家们对徐庶的智谋还是肯定的。

再次,汉末三国初虽天下大乱,但多数文人还是很讲孝道的,徐庶不可能以他母亲被曹操所抓为由来设计让自己离开刘备;徐庶也不会是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智谋而在前期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若是如此,徐庶不但不会被明主所重用,而且也将在文人谋士的圈里里很难混得开。

那么,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为何徐庶在他母亲自杀之后,不离开曹营而再去归顺刘备呢?

第一,曹操知道徐庶是一个大谋士,既然把徐庶骗到了曹营,就不会轻易让徐庶离开,他不会让刘备有了诸葛亮之后,再增加徐庶这样的杰出谋士。

徐庶到了许昌,曹操是很想让他帮助出谋划策的,但是,徐庶对曹操心有怨恨,一直难以释怀。对此,曹操心里是清楚的,但他不会放走徐庶,曹操自己就很有谋略,他宁肯将徐庶留在身边,即便是不献谋也不能让他为对敌势力献策。此外,是曹操尽力将徐庶弄到曹营的,因而,曹操不能杀了徐庶,否则,他会被天下耻笑为滥杀才杰,所以,曹操只能将徐庶以半软禁的方式留在许昌。如此一来,徐庶就没有机会回到刘备阵营。

第二,徐庶是一位大谋士,而不是战将,他不必非要在刘备阵营才能辅佐刘备,他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虽被曹操半软禁,但仍可以以他的谋略来帮助刘备。

徐庶虽在曹营,但有一些事实表明,他身在敌营仍在为刘备贡献智谋。比如,上述所说的识破庞统的“连环计”但却不向曹操指明,这等于是以智谋来协助刘备打胜仗;再如,他与庞统联手,设谋鼓动西凉的马腾、韩遂造反,袭击许都,这虽是让他自己有避开祸端的机会,但也是鼓动曹军的敌对势力干扰曹操挥师南下,这对面临抗击曹魏大军的刘备来说,也是很有利的。谋士用智谋策略,与将军领兵征战不一样,不必亲临战阵,谋士用妙算之策,可在千里之外,徐庶即便是身在曹营,照样可以以超常的智谋来帮助刘备,所以,徐庶不回刘备阵营,与谋士的辅佐他认定的明主的特殊方式有关。

第三,刘备已有诸葛亮在辅佐,徐庶对诸葛亮很了解,他知道诸葛亮一定能帮助刘备成就大业,他既然已经离开了刘备阵营,就没有必要再回去了,这让诸葛亮能更方便更专心地发挥才识与谋略。

徐庶与诸葛亮都是大智者,他们互相很了解,早在荆州隐居时,两人就已非常熟悉了,徐庶对于诸葛亮的大志、才识和智谋是心中有数的,既然诸葛亮已在竭力辅佐刘备,徐庶就没有必要再回到刘备阵营去当军师了,他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方式来用他的智谋帮助刘备,或许是更妥当的这,让诸葛亮能在刘备身边专心发挥他才略。

再说,徐庶的志向没有诸葛亮那么大,他的为人似乎没有诸葛亮那么强势,所以,虽在曹营先是处于被软禁的状态,后来任一定官职,他也就认了,不想再折腾了。

还有,三国鼎立的局势已形成,作为有远见的智者,魏军强大,而刘备军队北伐不停,东吴稳守江南,一时谁也很难战胜其他两个阵营对,大局势短时间难以改变改,即便徐庶再回到刘备阵营,刘备也很难做得更好,所以,徐庶是不会想要重新回到刘备阵营的。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刘备送徐庶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故事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欢,从一个落魄的王爷,建立起蜀国三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是相当的厉害了。刘备送徐庶的故事介绍刘备一生虽然知人善用,但是也错过了不少的英才,比如陈宫、张辽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吕布手下的,但是也是刘备可以争取的,然而这些人的错过还不算什么,最遗憾的就是原本就是刘备重要军师

  • 诸葛亮比徐庶更有才,为何关羽喜欢徐庶,却没那么喜欢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徐庶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人;徐庶,字元直,徐庶的生卒年都不详,简直就是一个谜,公元208年9月,刘备兵败,尽管有赵云张飞大闹长坂坡,但当时作为随军家属徐庶的母亲,却被曹军俘获了,而《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模仿徐母书信和徐母之死却是子虚乌有的事件。不过,徐庶还真的由于

  • 徐庶临走之前,刘备差点哭过去,徐庶母亲自杀,他为何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徐庶

    我们都知道,刘备最开始的谋士里面,徐庶是他最看重的。他不光是帮了刘备的大忙,带他度过了那一段最为艰难的时期。而在后来离开时,还专门推荐了诸葛亮。如果没有徐庶的推荐,可能刘备后面的成功是不会这么容易就得到的。而如果徐庶后来也一直跟着刘备,那么刘备可能成功地会更早,割据一方的目的也能够早一些达成。说不定

  • 三国周瑜英年早逝后,小乔将何去何从呢?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小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势造英雄,出现了无数的英雄,有英雄怎么能少了美女了呢?于是,貂蝉、甄姬、大乔、小乔、孙尚香等绝色美女粉墨登场,但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些三国妹子的结局都不怎么好。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在周瑜英年早逝后,小乔的命运又如何呢?战争本来让女人走开,但她们却成了胜利者的战利品。公元199年,周

  • 小乔曾是周瑜战俘被剥夺自由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小乔

    《三国志》记载,才十四五岁的周瑜,把孙策及其家人邀请到舒县居住,并且把路边的一所大宅子送给孙家居住。史家对此的分析:周瑜和孙策英雄相遇于草莽,一见倾心,义同断金。可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有权力决定接收非亲非故的一家人,而且能把一所大宅子送给别人吗?何况,江淮军事大佬孙坚,为何会同意家人到一个陌生的家庭

  • 《三国演义》中的小乔现状如何了?

    历史人物编辑:动漫谈人生标签:小乔

    1995年,许亚军原配重病,何晴趁机逼宫:“就算没有我,还会有李晴,张晴,你们还是会离婚的!”许亚军也高调宣誓:“我爱的人,我一定会娶她回家。”没想到,两人结婚只过了8年,就离婚了。年轻时,何晴长的特别漂亮。当年拍《三国演义》时,何晴饰演小乔。张光北得知后,找到导演说:“我不想演吕布了,我要演周瑜!

  • 周瑜英年早逝后,小乔有没有改嫁?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小乔

    大小乔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绝色美女,也不知道是该羡慕他们,还是该同情他们。在他们的国家被灭之后,他们两人就成了孙策和周瑜这两个好哥们的女人。这时候就会有人说,孙策和周瑜,那可都是当世最优秀的人才, 他们两个人能嫁给这样的如意郎君,是他们的福份。只能说抱有这种态度者,也仅仅是一种妄加猜测而已,大小乔未必

  • 小乔——一个只能打低端局的法师!

    历史人物编辑:书里文字在流淌标签:小乔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王者荣耀里小乔这个英雄很少出现在巅峰赛和顶端局的排位里。因为我很少玩这个英雄,所以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有大量玩家都表示,小乔这个法师只能打低端局,其中甚至有不少实力主播。小乔为什么打不了高端局?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简单点说,没位移的英雄绝大多数都不适合高端局,除了少数带有辅助性

  • 懂事善良的小乔,盼昐娶到小乔做媳妇三世修来的福气要好好珍惜

    历史人物编辑:杨晓山标签:小乔

    我看上一个乡村小乔的视频还是一年前,当时有一期看到小乔九十多岁的老还种地是给生活找点乐趣的时候,瞬间有一种不出来的感受。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还得用力活着。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也不可能不知道,绝大部分农村老不敢生病,生活温饱没有问题能过得去,但是还真不是要在八、九十岁的年纪去地里享乐,这不是一件值得宣

  • 小乔行中国睡粉?罗妹妹开撕小乔是分赃不均,还是得不到就毁掉?

    历史人物编辑:娱说江湖标签:小乔

    网红“小乔行中国”人设翻车,罗妹妹直播撕开真实人品,借剧本之名欺骗粉丝,细节曝光令人无地自容。罗妹妹背刺“恩人”开撕小乔,到底是两人“分赃不均”,还是对小乔动了心,得不到就毁掉?谁也不会想到,带罗妹妹吃香喝辣竟会有被控诉的一天,简直现实版农夫与蛇。小乔作为脸皮最厚的蹭饭博主,中国行途中不是在蹭饭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