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曾授封“汉寿亭侯”,此官职大吗?为何关羽极为珍视?

关羽曾授封“汉寿亭侯”,此官职大吗?为何关羽极为珍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昕梦倾城 访问量:4463 更新时间:2024/3/31 8:58:18

要说起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那大家肯定会想到“关公”关二爷,他可是一代枭雄,曾经过五关斩六将,其实力在三国之中绝对是顶尖的战力,而他也是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蜀国,自己作为五虎上将之首,授封前将军,也算是实至名归。

可是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关羽在蜀国建立之前还有一个官职,即汉寿亭侯,这是当时曹操给关羽封的职位,而在这之后,关羽一直以此自居并对外介绍自己,可以看出来,关羽还是很喜欢且重视这个官职的,那话说“汉寿亭侯”官职大吗?为何能让我们的关二爷极为珍视呢?

解白马之围,授封汉寿亭侯

若要说起关羽的“汉寿亭侯”从何而来,那就不得不提及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之间爆发的著名战争——白马之围,也正是在此战中,关羽一战成名,名扬天下,同时也得曹操器重,被其封为汉寿亭侯,那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在官渡之战初期,关羽和刘备走散,后来被曹操所俘获,虽然说是被抓,但是曹操很器重关羽,他觉得关羽是个猛将,想要拉拢他,所以好吃好喝的招待他,让他居住在自己的军营之中,甚至有什么好吃的都派人给关羽送去。

对于关羽来说,他与刘备纵然是结拜兄弟,可曹操也待他不薄,所以也行帮曹操做些事情,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且也不能一直白吃白喝,这实在是让关羽心里过意不去,同时担心外人耻笑他。

后来关羽也曾向曹操请令,希望可以让他前往战场,但是曹操不知是没好意思用,还是有所顾忌,并没有让关羽上阵,直到后来白马之战爆发,徐晃等人皆被颜良战败,有的还被斩杀阵前,这可让曹操大为恼火,此时关羽看准时机,请令参战,并立下军令状去颜良首级,曹操见状也不再推辞,派张辽等人与其一同前往。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关羽的表现异常出色,因为在当时没有名气,颜良等人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而颜良本人更是为“一夫之勇”,仓促应战,结果被关羽斩杀于万军之中,随后袁绍又派文丑去为颜良报仇。

没想到也被关羽斩于马下,如此一来袁绍痛失两员大将,实力大减,而军队也被关羽和张辽等人打的七零八散,白马之围因此得解,这为曹操后续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此战同时也让关羽名震八方,更让曹操刮目相看,鉴于关羽在战争中的出色功绩,他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一来是给关羽一种嘉奖,给其名号,二来就是为了拉拢关羽,希望他可以为自己效力,只可惜曹操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后来关羽还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寻兄长刘备,不过在这之后他并没有放弃曹操给他的封号,而是一直对外介绍和宣称自己的汉寿亭侯的名号。

官职如何?地位很高吗?

从关羽的表现来看,他是不愿意跟随曹操的,即便曹操对他有恩,也不可能背信弃义,抛弃结义兄弟,可他为何不放弃曹操给他的官职呢?首先这个官职肯定是很有面子的,地位不低,试想一下,曹操会给关羽一个小官吗?若真的是一个不起眼或者是没有身份地位的官职,一向性格高傲的关羽也不会一直挂在嘴边,还那么重视,话说这汉寿亭侯究竟多大的官呢?

从汉朝的官爵制度来看,总共分为六等,即王、公、侯、伯、子、男,当时的曹操也就是在王这个级别上,而公则是汉朝时期的那些一等一的大臣,属于元老级别的人物。

关羽在当时只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即便立下大功却尚未赢得所有人的认可,肯定是无法位列这样的位置的,再往下就侯爵,而关羽的汉寿亭侯正是在这一等级,曹操封他为侯也算是极大的关照和推崇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官职并不低,属于上等官职,社会地位显赫。

虽然说没有实际的权力,关羽也不管理汉寿地区的事宜,但是他却有食邑的权力,也就是坐享其福,单从官职的等级分化上来看,这确实是很高的官职,若是汉朝没有灭亡,关羽定然也是一方的侯爵,手下会有一众下属。

关羽为何重视这个官职,有何独特之处?

那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关羽为何极为珍视这个官职呢?首先就倍有面子,怎么说这汉寿亭侯不管地方大小,有多好的待遇,但凡有这个侯字就足以让人敬畏,这在当时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和表现,关羽以此来介绍自己便可以让别人更好的记住他,也可以确立自己的形象地位。

要知道,曾经的关羽也是草莽出身,他需要这样一个名号,这样才能在混乱的三国立足,让天下人知道他关羽的大名。

其次就是这个封号名正言顺,具备一定的正统地位,也符合关羽的心理预期,别看实际是曹操给他封的,名号也是来源于曹操,但是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不得不听从曹操的安排。

所以关羽的汉寿亭侯的官职是直接来源于曹操,间接的通过汉献帝下令得到的,这在当时汉朝尚未彻底瓦解之时可是很有价值且被世人承认的,再就是刘备也是汉室出身,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关羽的汉寿亭侯其实也与之相匹配,倒也不发生冲突,作为他人生之中首个重要的形象标签,关羽自然珍视。

结语

总的来说,“汉寿亭侯”一名对于初出茅庐的关羽来说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他个人的人生转折点,要是没有这个名号,关羽在三国时期也就少了一些影响力,自己脸上也没有那么光彩,所以这对关羽的人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实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大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名号或是称谓,毕竟这是自己能力换来的,也是和自己相匹配的名誉,作为个人标签也是理所应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关羽

更多文章

  • 关羽墓被暴雨冲开,露出1样东西,百姓大哭:拜错关羽2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关羽

    威震华夏关云长!关羽是蜀汉名将,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被汉献帝誉为“美髯公”,被世人尊称为“武圣”,和孔子齐名。关羽的名衔非常多,这也说明他的人生很是精彩。关羽威风凛凛一生,纵横三国无人可挡,可是最终却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兵败身亡,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关羽出逃麦城的时候,中了吕蒙的埋伏,结果被杀身

  • 关羽和曹操是敌对关系,为什么关羽会放走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有勇有谋。一生战功无数,是奸雄曹操也佩服的人物,刘备称王后封他为五虎上将之首。是中国人人皆知的人物,更因忠肝义胆一直被后世传颂。关羽为人有情有义,一心忠于刘备,在刘备为自保投奔袁绍时,不远千里的护送着刘备家眷去寻找他,一路上困难重重也毫不动摇,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始终立场坚定。

  • 这么多版本的关羽,你觉得谁最接近原著里关羽的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关羽

    这么多版本的关羽,你觉得谁最接近原著里关羽的形象?三国演义是很受迎接的,除神话般的诸葛亮,亦正亦邪的曹操,关羽相对也是重分量的角色,从外型到脾气,再到超强的身手,无与伦比的义气,最后麦城的有力回天,说关二爷是男一号都不为过。那么这些版本的关羽,你觉得谁最接近原著里关羽的笼统?陆树铭版关羽既然要扮演这

  • 曹操得不到关羽,因为抢了关羽暗恋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关羽

    闲话到此为止,开始说正题。关羽是不是一定就是一个象《三国演义》上说的那样,是一个很讲义气和道德高尚、不好女色的标准好汉呢?我看不一定,不但难说得很,还很可能是个大大背离我们一贯印象的角色,我们来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说的。首先关羽是个杀人犯,这一点相信是大家都没有疑问的。他在老家杀了人,呆不下去了,所以才

  • 关羽大意失荆州,真的是关羽的大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关羽

    我们以正史来谈论这件事,不按《三国演义》来评论,关羽不存在大意不大意的问题,失去荆州从战略上说是必然,既有军事上的,也有荆州地方士族对刘备集团的反感,也就是数,关羽丢失荆州是大概率事件,无论曹操和孙权都不会同意刘备占据这一战略要地。 三国时代的荆州很大,包括了今天湖北湖南两省大部分地区还有今河南部分

  • 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明知道曹操对关羽有恩,想借机除掉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关羽

    在《三国演义》里有三大著名战役,其中就有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当是周瑜追击曹操主力,而曹操率领残部突围,在曹操逃到华容道的时候大笑,说刘备不够聪明,要是我的话就派人埋伏在这里,那我就必死无疑了,刚说完,关羽就出现了,曹操面对关羽一想,可能今天我的小命就要留在这里了。但是曹

  • 一箭射中关羽脑袋,最终被关羽所杀,儿子杀关羽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关羽

    三国中,提起白马将军,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赵云或者马超,然而在三国志里,真正的白马将军并非这二人,是马超的部下庞德。都知道马孟起曾杀的曹操割须弃袍,被西凉兵视为天神,马超确实勇猛,但在早年,庞德跟着马超父子的时候,其实勇猛二字还轮不到马超。那时候有个张白骑,是黑山贼,庞德跟着马超去征讨的时候,每次都是冲

  • 为什么男人年龄大了就开始喜欢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刘备

    记得很多年前,我的语文老师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谁?”我记得年少时,我的回答多半是诸葛亮或者赵云之类的。不是战力值拉满,就是智力爆表,还得有点忠义。可怎么排都不会排到战力和智力都不顶尖的刘备!可我年龄稍稍大一点,就开始喜欢刘备了。因为没有经过生活敲打的老男人,是很难喜欢

  • 东汉末年,哪些人曾资助过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备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典略》称刘备原本是东汉临邑侯国的枝属)。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刘备还是在东汉末年成功起兵,这显然离不开一些人的资助。一、刘元起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

  • 刘备借荆州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刘备

    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想要了解刘备借荆州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三国时期荆州。在三国时期的荆州,有七个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赤壁之战后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