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打败曹操后,周瑜明白了为什么孙权要五万精兵却只肯给三万。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反倒是他一边高呼“老人站稳,志在千里。烈士年老,志不穷”,一边率领大军南下,轻而易举地取得荆州后,他想入江东。开战前,曹操吹了个大牛:说他有水手加步兵,一共有八十万大军!无数江东大臣吓得头皮发麻。就连托孤大臣张昭也慌了,带头劝降孙权。
这时,都督周瑜挺身而出。他算了算,曹操从北方带了十五万到六万大军,又从荆州带了七万到八万大军。这只是一个虚张声势。还说只要给自己五万大军,就能打败敌人。五万对二十三万,实力差距巨大。不得不说,周瑜还真是有底气。
然而,孙权并没有如周瑜所愿,只给了他三万兵马。
《三国志》注引《江表传》,在周瑜分析了曹军的战斗力并要求五万精兵后,孙权回应说:“公瑾,你好孤单。子布和文表各怀心事,抱着自己的顾虑,深感失望,杜庆和紫荆同顾一样,这一日,二位夸奖顾。五万兵难合,三万人已选好,船粮战具准备好了。”孙权一边赞扬周瑜的忠义,抒发感慨,一边对周瑜的要求打了折扣。
三万对二十三万,军力之比几乎相当于1:8。按说此时东吴已危在旦夕,孙权应该完全满足了周瑜的要求,而此时孙权已经被诸葛亮说服了,而且他自己也是主战,为何只愿意给这么小的力量?
有人可能会说,江东可能没有多少兵马可以调动吧?其实并不是。早在公元200年,孙策就攻克了80多座城池,统一了江东。
此时,孙权麾下的江东六郡八十八郡,拥有百万户,兵马十万。除去少部分必须留守各地驻守的军队,至少可以调动八万大军参与对曹的战斗,拿出五万大军是非常容易的。为什么只给周瑜三万?
第一,此战关乎江东生死存亡,没必要全力以赴。赤壁之战发生在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与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之间的蒲岐(今湖北赤壁市)。也就是说,这场大战其实发生在荆州,并没有波及到江东的版图。周瑜能在这里拦住曹操就最好了。
如果他挡不住,江东也不会很快沦陷。
何况此时刘备有一万多兵马,刘启也有一万多兵马,再加上周瑜的三万,也有五万人。既然是联手对付曹操,孙权自然不可能让刘备和刘启,袖手旁观。如果周瑜、刘备败于赤壁,孙权仍会保留东吴,以五万大军镇守重镇柴桑,并依托长江、鄱阳湖阻击曹军。不管是战是和,孙权都有足够的本钱对付曹操。打败了。
第二,涉及军队建设和粮食供应问题。东吴的确有十万大军,但是驻扎在六县的各个地方。他们可以匆忙集结起来,配备粮食、草料、船只和战争装备。赤壁外出征战,仅三万人。孙权不可能立即供给五万人同时出战。
当时,他只为三万人准备了粮食、船只和战争装备。资粮,以供清朝之用。”
众所周知,虽然孙权答应为周瑜提供后援,但直到赤壁之战结束,孙权也没有给他任何补充。为什么?孙权虽然没有增兵赤壁,但亲自率领数万大军驻扎在柴桑,这是荆州入吴的重要关口。在此驻军,既可以迅速增援赤壁,防止周瑜被迅速击溃,又可以派兵到淮南围合肥。当然,“孙士万”在合肥之战中名声大噪,那就另当别论了。
最后周瑜、黄盖假投降,放火烧曹军战船,孙刘联军收复荆州大部,曹操败退许都。赤壁之战应该是曹操军事生涯中最大的败仗,中国从此进入三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