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周日,百无聊赖之际,决定重温老版的《三国演义》,从第一集开始看。正好大侄子也在,他现在放暑假,学校老师要求必须看四大名著,考试也有相关知识,于是拉着他一起看。
当时有个人来买猪肉,但张飞的猪肉吊在了井里,井上面用磨盘盖上了。小二还很豪横,说东家交代过,谁要是能把这磨盘搬走了,猪肉免费送。后来,关羽搬开了磨盘,小二也不负前言,把肉割了分给大家了。
看到这里时,大侄子问了一句话:张飞为什么要把猪肉吊在井里呢?他不怕猪肉掉里面吗?
其实,猪肉捆在辘轳的绳子上呢,自然不会掉下去。但是,把猪肉吊在井里,还真不是随手做的,甚至可以说有科学依据。
于是,在认真思考一番后,我跟大侄子说:张飞把猪肉吊在井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下面我与你细细说来。
其一,防止被人偷走
张飞是个屠户,杀猪卖肉为生,家里很有钱。他当时不在,小二又没权直接卖肉,所以得把猪肉放起来。
如果猪肉直接放案板上,那么别人以为要卖,可小二又不能卖,那怎么办呢?放在井里最好。尤其是用磨盘盖上之后,就算周围人想买,那么一般人也挪不开磨盘。
而且,从电视剧来看,张飞应该是故意这么做的,可能是想借此来认识天下豪杰。
因为当关羽逼着小二把肉分给大家后,小二就去报告了张飞,张飞来的时候,一路小跑,脸上还挂着笑。显然,张飞知道有人挪开磨盘后,第一反应是很开心。
后面张飞故意找茬,目的也是要和关羽较量一番,看看关羽是仅仅力气大,还是会点儿武艺,到底是不是豪杰。
从后面的剧情来看,张飞的目的达到了,试出了关羽的武艺,还和刘备、关羽结义为兄弟了。这样,也算实现了张飞的目的——结交豪杰,以酬壮志。
其二,方便猪肉保存
古代没有冰箱,张飞家估摸着也没有冰鉴,所以猪肉的保存是个大问题。
从当时天气来看,虽然虽然不热但是快到夏季了,所以剧中人物穿的衣服不厚,而刘备则在卖草席、草鞋,这些都是夏天要用的东西,因为古代也没有凉鞋、凉席。
这样的天气下,猪肉不卖的话,如果放在外面,要不了多会儿可能就有味儿了,虽然可能不臭,但别人恐怕也不想买了。
这种情况,吊在井里是个好办法。
古代的井一般很深,我们看辘轳上卷着长长的绳子也能知道。井深的话,下面很凉,可能比外面低好几度,所以里面保存肉就相当于存在了冰箱里。
事实上,由于深井内部,阳光照不进去或者说只有很少部分阳光才能照射进去,所以包括井水都是凉的。
在农村,一定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夏天的时候,吃瓜之前一定要放在井水里泡一会儿,这样西瓜就很冰凉。
为何要这么做呢?就因为井水凉。这样的“凉水拔西瓜”,可比直接放冰箱里冰的西瓜味道更美,因为没有冰冻感,吃起来更真实,而不是像吃冰渣。
农村的井水,冬暖夏凉,冬天“冒着热气”,比外面的水暖和;夏天则透着凉气,比外面的水更加清凉,这都是井水的好处,是城市自来水没有的能力。
到了现在,农村人依旧喜欢用井水泡西瓜、啤酒等。
当然,从剧情来看,张飞没有把猪肉直接放井水里泡,可能是怕污染了井水。这么看的话,张飞还挺有公德心。
其实,农村的井水是活水,连同地下河,即便泡了猪肉,很快也能自清,完全不用担心。除非是石头、漂浮物这些,才需要人为处理。
只是,现在很多人没看过井,也不知道井水,农村很多地方也都用上了自来水,或者直接电机抽水,所以大家对井水不了解而,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
说完这些,我有点得意,以为大侄子肯定恍然大悟点点头,顺便夸我一句。
没想到,我巴拉巴拉说了那么多,大侄子听了之后,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其实就是导演让张飞这么做的,不然他就没法跟关羽打架了。
好家伙,我竟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