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改变三国格局的6大谋略,除了诸葛亮、周瑜还有谁这么厉害!

改变三国格局的6大谋略,除了诸葛亮、周瑜还有谁这么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研墨香 访问量:1098 更新时间:2024/3/30 10:09:25

在前面的文章里小编讲到了三国第一奇策诸葛亮的《隆中策》,让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孙拒曹,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草根刘备争取到了一分天下。

当然,三国时代人才辈出,能改变天下格局的奇策也不仅仅只有诸葛亮的一个《隆中策》。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三国中除了《隆中策》之外还有什么厉害的决策。

官渡之战荀彧定计灭袁绍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荀彧和许攸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

可以看出,荀彧的坚守待变之策是曹操唯一可行的决策,当时曹操与袁绍是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战,实力上袁绍占着绝对优势,曹操如果撤退或者盲目进攻都是死路一条。正因为曹操用了坚守待变的决策,最后让袁绍的内部发生了分裂,最终靠许攸来降献计烧鸟巢粮而打败了袁绍。

郭嘉遗计定辽东

官渡之战后曹操连战连捷。曹营将领无不主张趁势彻底扫荡二袁。这时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见的矛盾,如果攻之则力合,缓之则必内讧。建议曹操回军装做南向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二袁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机回军北攻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的既轻松又顺利并大获全胜。

郭嘉的奇策之所以能奏效,当然是因为他看准了袁谭袁尚的之间的矛盾和公孙康与袁尚、袁熙之间的矛盾,正因他们之间有矛盾,如果曹操急着去攻击,可能就会引起他们抛弃矛盾联合抗敌。如果假装不攻击,让他们感到安全了,自然就会引发他们之间的矛盾而让其互相攻杀。

周瑜赤壁之战来曹军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当然,赤壁之战是周瑜发起和指挥的,他看到曹操的北方军舍弃鞍马,改用船舰。觉得这是战胜他的好机会,就跟孙权说: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而且,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在《三国演义》中,把指挥这场战争的总司令头衔,加在诸葛亮身上,实际是一种掠他人之美的行为。这不是诸葛亮的错,是后来一心想美化他的作家们的错。

吕蒙收复荆州

荆州,让东吴和蜀汉争了好多年,吕蒙镇守陆口时,关云长提防很紧,在荆州驻有重兵,军马整肃,预有准备,沿江上下,关键处设置烽火台,“急难图也”。这时吕蒙就采纳了陆逊之计,自己装病,上书辞职,让陆逊代守陆口。这一计十分灵验,关羽知道后发出感慨,“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在他眼里,陆逊根本上不了台面。陆逊又赍书具礼,差人拜见关公,来使极其谦卑,又是伏地,又是编造与君侯作贺,求两家和好等假象,用此来麻痹关羽,关羽看后果然怡然自得,“无复有忧江东之意”,于是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去抗曹。最终结果吕蒙不仅得了荆州,还杀了关羽。

当然,吕蒙能袭荆州,最主要的是因为其对荆州的防务及关羽其人甚是了解。所以托病辞职,让未有远名的陆逊接其守陆口之任,以卑词傲关羽之志使其轻敌麻痹,因而偷袭得逞。

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取成都

在魏征蜀的时候,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最终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当然,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不是主观冒险,而是在知敌无备的情况下作出的明智决策。其行最险之计,实是行于最安全之地,所以能偷渡成功,直捣成都,用非常之计建了非常之功。

标签: 周瑜

更多文章

  • 正史中的“周瑜”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刻画成一个心胸狭隘,嫉妒贤能的人,其实,这绝对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偏见和艺术加工的需要,是一种对门第、正统的偏见,是一种对蜀汉政权的艺术对比、突出。根据正史《三国志》来看,周瑜却是一位智勇双全、忠义、豁达、儒雅的帅才。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

  • 三家争雄:刘备江东做新郎,周瑜借道欲图蜀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周瑜

    三家争雄:刘备江东做新郎,周瑜借道欲图蜀刘备既至江东,由孙权迎入,两人初次会面,自有一种特别酬酢无容细叙。但彼此统是汉末英雄,谈到投机时候,也觉心心相照,欢洽逾恒。惺惺惜惺惺。孙权代择吉期,留刘备在东吴成婚,刘备亦只好应允。转瞬间,便已届吉日,就把客馆中铺设停当,准备行礼。等到万灯齐灿,双炬联辉,便

  • 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周瑜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据史书记载,周瑜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意思就是说,周瑜这个人风姿英发,非常俊朗,不是身娇体弱的人,并且精通乐律,就算是在喝多了的情况下,也能听出来乐曲是否有误,非常优秀。周瑜年轻的时候就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时开始跟随孙策征战沙场平定天下。彼

  • 《演义》周瑜和历史周瑜的不同,这篇是最全的

    历史人物编辑:明若卿兮历史标签:周瑜

    以下是本期部分文字内容《演义》把东吴事宜分内外给张昭和周瑜,只是让后面的情节更简单些,便于观众理解。《演义》中孙权现在接过大权,底下人都听从孙权领导,内政稳定。历史中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本来就不稳定,加之孙权年龄还小,各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很多人不看好孙权要离开,周瑜带着外兵入内保护孙权稳

  • 诸葛亮和周瑜斗法,赵云误事,最后周瑜胜了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周瑜

    刘关张弃新野奔夏口,摆脱了曹兵的追击。后来因占据了荆州,又与东吴的三军都督周瑜结下了冤仇。诸葛亮用巧计三气周瑜,硬是把他给气死了,东吴派人过江报丧。诸葛亮掐指一算,知道周瑜这时只是怒气郁结,暂时昏迷,不久就会活过来。但他装着不知道,立即前去吊孝,要设法儿把周瑜彻底治死,以绝后患。再说,周瑜被送回东吴

  • 陈文新:气量宽厚的周瑜何以成了嫉贤妒能的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古代小说网标签: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气量宽厚,很有人格魅力。他有一个同事,叫程普,在两个人的长期相处中,周瑜的气量宽厚表现得尤其明显。周瑜和程普官阶相同,但程普的年纪比他大了不少。程普不服气,经常摆老资格,也就是故意端架子让周瑜难堪。《英雄时代:陈文新品评多维三国》,陈文新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而每一

  •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后面还有一句,那才真正体现周瑜胸襟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小说《三国演义》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它说的是年轻气盛的周瑜被老辣的诸葛亮气的吐血而亡,临死前留下一句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成为神的存在,鲁迅曾对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作出这样的评价,“多智而近妖”。事实上,小说中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胜利,绝大多数都是子虚乌有的存

  • 数三国风流人物,还看周瑜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人生赢家对于现代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了,但有那么一种人生赢家叫做周瑜。周瑜?想必大多数对他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三国演义的几个镜头而已,便很自然的

  • 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周瑜

    当提到周瑜之死,可能大家都会想到“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也知道“三气周瑜”只是演义中的故事,但又有谁明白周瑜的死,还真是被气死的,但并非诸葛亮所为,而是另有其人。《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公元210年,周瑜在去往巴丘的途中病故,当时只有36岁,也就是前去征

  • 此人评价周瑜,将周瑜的帅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周瑜

    看三国演义,看到关羽张飞感觉是威武,看到曹操感觉是奸诈,看看诸葛亮感觉是神鬼莫测,可看到周瑜感觉就只有一个字——帅。不管是哪一部三国演义,扮演周瑜的人一定是位大帅哥,而且几乎是整部三国演义里最帅的那一个。而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确实也是一位大帅哥,不但帅而且有才,堪称是“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完美人物”。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