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女儿出生前父亲做了个梦,此女后来成了赵构的皇后

女儿出生前父亲做了个梦,此女后来成了赵构的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1/4 21:41:25

封建社会中,皇帝虽然地位尊贵,但是,也容易受到各种势力的谋害。

后世之人在对古代的各种职业进行分析时,经常打趣地说,最危险的职业非皇帝莫属。但是,要是认真说来,皇后要比皇帝危险多了。因为,皇帝虽然要时刻提防着自己的周围,但毕竟手握生杀大权。如果敌人没有极大的实力,是根本无法动摇皇权的。

可是,皇后就不同了,她不仅要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脱颖而出,还要时刻看皇帝的意思行事。如果失去了皇帝的宠爱,她们轻则被废,重则赔上身家性命。因此,在数千年的宫廷中能够长保皇后之位的女子寥寥无几,而以皇后的身份与皇帝走到金婚的,几千年来更是只有一个人。

所谓的“金婚”,欧洲风俗是指:结婚五十周年。结婚后的每一个纪念日都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象征意义。金婚象征着情如金坚,爱情历久弥新的意思。历史上,这个首屈一指的“金婚皇后”,就是南宋时期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

政和四年(1114年),吴氏出生了。

据《宋史》记载:吴氏世居开封,他的父亲吴近曾经做梦梦见自己到一个亭子,上面的横匾是“侍康”;旁边种植芍药,只有一朵花开了,特别妍丽可贵,花下有一只白羊。吴近醒后颇感惊异。后来,在1115年,也就是羊年生下了吴氏。

她原本与康赵构毫无关系,但是,北宋王朝的灭亡却在冥冥之中促成了她和赵构的婚姻。靖康元年(1126年),蓄谋已久的金国大举南下,想要一举灭亡宋朝。金军兵锋所指,北宋军队无不望风而逃。很快,金军便打到了汴梁城下。

钦宗见敌军声势浩大,只好派遣自己的弟弟赵构前去金国求和。当时,赵构才十九岁。他懵懵懂懂地接受了哥哥的命令后迅速前往金营。幼稚的赵构,根本没有意识到时局的危险,在他看来,金国此次只不过是想要掠夺一点财物,只要自己态度谦恭许以重利金国很快就会退兵。

关键时刻,大将宗泽拦住了赵构,他言辞恳切地对赵构说道:“金国此刻已经占尽上风,旦夕之间便可攻破汴梁城。这时让你去议和,只不过是他们玩弄的手段。你这一去,不仅不能议和,反而会被金国作为人质!”宗泽的一席话,使血气方刚的赵构迅速冷静了下来。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赵构决定凭借自己的皇族身份招兵买马,并自称河北兵马大元帅,准备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宗泽所料不错,次年金兵就攻破了汴梁,灭亡了北宋。得胜而还的金国准备将几千名俘虏全部押回去,其中,就包括着北宋的徽钦二帝、北宋的诸多皇族和赵构的一家八口。侥幸逃过一劫的赵构在大臣们的拥立下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

金国见宋朝另立新君,于是气势汹汹地再次攻来。高宗早已见识到了金军强大的战斗力,于是,不顾一切地南逃。为了保住新立的南宋小朝廷,高宗决定将都城安在杭州,以此远离金国的攻打。北宋虽亡,但在众多忠心耿耿的大臣和大将的保护下,南宋还是在杭州站稳了脚跟。

这时,大臣们见皇帝的后宫居然空无一人,于是,向皇帝上书,请求高宗选妃。在众多女子中,高宗相中了亭亭玉立的吴氏。当时,吴氏不过十四岁。绍兴十二年,金军再次南下,对南宋发动了猛烈的攻势。此时,吴氏的父亲吴近才恍然大悟,认为之前的梦是“侍康”的征兆。

高宗早已习惯了逃跑避战,这次也是如此。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甚至逃到了海上。一路的颠沛流离中,吴氏始终坚定地跟在赵构身边,丝毫没有怨言。危机解除后,赵构对吴氏的不离不弃十分感动,于是,将她晋升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既然吴氏如此贤惠,也深得高宗的喜欢,那么,高宗为不直接将她立为皇后呢?

其实,高宗的心中,一直对自己的原配邢氏念念不忘。当年,邢氏被金军掳走时,肚中已经有了高宗的骨肉。不幸的是,邢氏被金兵折磨的流产了。到了金国后,金人看中了邢氏的美貌,更是对她极尽侮辱。消息传到南方,高宗听了之后不禁泪流满面。

想起了两人的过往高宗愈发地思念邢氏,于是,他下令立邢氏为皇后,期盼日后两人能够团圆,但苦命的邢氏还是没能等到南归的那一天。绍兴九年(1139年),她在金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敌国遥远,远在杭州的高宗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才得知皇后去世的消息。

听闻邢氏已死,高宗神情恍惚,举止失措。为了纪念自己的结发妻子,他下令罢朝数日,以示哀悼。贤惠的吴氏并没有因高宗的痴情而生气,相反,她还不断地安慰高宗,想让高宗振作起来。高宗感动之,想起这十几年来吴氏的体贴,不禁深为感动。

绍兴十三年(1143年),邢氏逝去四年后,高宗下旨立吴氏为后。高宗退位后,两人一直恩爱如初。等到高宗去世的时候,吴氏已经在他身边陪伴了五十九年。而这一个金婚零九个年头,也成了中国皇室婚姻中的一个奇迹。

标签: 皇后吴氏南宋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赐死廖永忠的理由到底有多特别 又是什么样的理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朱元璋,风云人物

    廖永忠是朱元璋赐死的第一个功臣。朱元璋赐死他的理由非常特别。是什么样的理由呢?廖永忠是安徽巢县(今为巢湖)人,年少有大志,武力过人,有谋略。(廖永忠)元末年,天下大乱,流寇四起。廖永忠为保卫乡里,与兄廖永安集结水军,盘踞水寨。后听说朱元璋驻扎在和州,两人率军前往投靠,成为朱元璋麾下水师领袖。不久,廖

  •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意大利小提琴家,风云人物

    维瓦尔第为许多乐器都写过协奏曲和奏鸣曲,据资料显示,前者是五百多首,后者是七十多首,从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大管等现代人所熟悉的乐器。还有一些为各种不同组合的乐器组与乐队的大协奏曲,或者为弦乐合奏的乐曲,其中有一首出自《和谐的灵感》的《B小调四把小提琴协奏曲》,是经常被演奏的著名曲目。前面所

  • 隆裕太后有多悲惨?她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隆裕太后,清朝,风云人物

    隆裕太后一生坎坷,她本是慈禧兄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只因为慈禧一己之私硬是将她作为政治工具嫁给了光绪,但是婚后的光绪几乎从未搭理过隆裕,慈禧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可谓是亲手毁掉了自己侄女隆裕的终身幸福。自大婚开始,光绪就不喜欢这个皇后,从不跟她亲近,更加之后来在执政上与慈禧的巨大分歧,隆裕几乎成了光

  • 诸葛瑾是汉末三国失败次数最多的记录保持者,为什么还能步步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瑾,三国,风云人物

    诸葛瑾从军42年,要么什么也没做,要么什么也没做,在一个不平凡的位置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是汉末三国失败次数最多的记录保持者。但也作为一名仆人,他从领导那里得到的信任更是超过了他对天纵英才、敬业的兄弟的信任!这是不是说孙权恋爱了?相反,孙权是一个卑鄙无情的君主。他的哥哥孙策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

  • 被誉为“丹青神化”的阎立本,他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阎立本,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一名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56

  • 秦始皇为中国取的一个名字沿用至今,让人无比自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风云人物

    秦始皇的故事家喻户晓,其统一天下结束诸侯百年的纷争,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数十年便灭亡了。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他做了其他帝王百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开创郡县制等等无一不是利在千秋的功劳。称为“千古一帝”毫不为过,甚至我们今天的很多制度都是在秦始皇开创的制度上加以延伸的。秦始皇最

  • 盘点历史上十位被正式册立的皇太孙,最后一位开创了治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皇太孙,简称太孙,是古代储君的一种,通常为太子的嫡子。历史上皇太孙存在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太子去世,他的嫡长子作为继承人而被封为皇太孙;另一种是太子还健在并且没有被废黜,但太孙本人十分出色而被提前确认为皇储。当太子尚且十分艰难,更别说从孙子辈直接成为皇太孙了,其难度系数之大超越众人的想象,因此历史上

  • 崇祯死后南明第一个皇帝是谁 他有什么资格继承崇祯的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南明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死后,那么南明首位皇帝,是怎么选出来的?1644年,崇祯在眉山上吊自杀,皇帝虽然死了,但明代表示问题不大,为啥呢?因为明代是两京制,南京这边呢,也有一套完整系统,只要在历黄底就可以继续抗清,但问题就在于谁来做这个皇帝呢。崇祯刚

  • 郭贵人:雍正最后一位去世的妃子,排位最高的贵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贵人,清朝,风云人物

    说起郭贵人,其实清朝有两位,除了雍正的这位以外,乾隆皇帝还有一位郭贵人。首先介绍一下乾隆的郭贵人吧!因为她比较特别。乾隆的郭贵人原型霍硕特氏,是蒙古台吉乌巴什的女儿,关于霍硕特氏是哪一年入宫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她是在乾隆二十四年被封为郭常在,可以推断,霍硕特氏入宫的时间差不多也就是乾隆二

  • 鲁武公是怎么打造周宣王梦中那个尊礼重教的王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鲁武公,周朝,风云人物

    鲁武公的天子朝圣路:谁才能打造周宣王梦中那个尊礼重教的王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周王朝最好的盛世“成康之治”,也就是四十余年。周人行分封制度,就是在一代代的加强中原的管控,周王室以完善的礼章法制推行诸侯列国,对诸侯们的控制力是呈现持续增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