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靠山王杨林的原型既不是越国公杨素,也非卫王杨爽,而是观王杨雄

靠山王杨林的原型既不是越国公杨素,也非卫王杨爽,而是观王杨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细平说教育 访问量:3257 更新时间:2023/12/30 22:04:37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给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丰富的题材。古典小说《说唐全传》便是在这种理念之上,以隋唐时代为背景创作的小说。这部小说自创立后便得到很多读者的推崇,改编成各种版本的戏剧、评书、影视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广为流传。尤其是小说中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说法,被后世很多文学作品所借鉴,在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十八条好汉中,大部分都是有着历史原型的,作者只是将他们的人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本文所讲到的靠山王杨林便是其中的典型,他的历史原型对隋朝的建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靠山王杨林在小说中的地位极重,是隋炀帝杨广一方的代表人物,与宇文成都一同被认为是故事中隋朝武力的代表。小说中的杨林在隋唐十八好汉中排名第八位,擅使一对虬龙水火棍,有万夫不当之勇。除了武力强悍外,杨林的政治地位也极高。他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叔,也是杨坚开创隋朝江山社稷的重要元勋,与韩擒虎、伍建章等人并称为“兴隋九老”,评书中还被称为“一字并肩王”。可以说杨林是小说中隋朝的柱国基石,有着擎天柱一般的作用。因此瓦岗军反隋的故事中,与杨林直接或间接斗争场面,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然而从历史上看,隋朝并没有叫做杨林的宗王或者是开国元勋,杨坚也没有这么一位帮他建立隋朝立下功勋的弟弟。很显然靠山王杨林的角色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虚构的,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按照明清时代小说创作的管理,这种以古代历史背景为基础的小说,重要角色的原型一定会出自于同时代的某个或多个历史人物。因此很多小说爱好者开始在隋唐时代的史料中找原型,以此与小说中的杨林相印证,得出了不少似是而非的结论。这些结论在网络上流传很久,引起了大量的争论,给隋唐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在读者们讨论的可能是杨林的历史原型中,越国公杨素的呼声是最高的。杨素出生于弘农杨氏的旁枝,于隋文帝杨坚有着远房亲戚的关系。虽然史书上的这种写法在历史学界还有所争议,很多人认为是写史之人牵强附会的结果,但也否定不了杨素和杨坚之间具有很亲密的关系。在杨坚篡夺北周皇位,建立隋朝的过程中,杨素立下了很大的功劳。隋朝建立后杨坚发兵南下灭陈,统一了大江南北,使华夏大地自东汉末年割据混战后,再次成为大一统的王朝。而杨素作为南下灭陈的主要将领,被认为是功勋第一的存在,在隋朝朝廷中也是权力极大的。

杨素征战一生,参加过北周灭北齐,隋朝灭南陈之战,也多次击败南下入侵的突厥大军,是隋朝毫无疑问的柱石之臣。因此他也受到杨坚的宠信,被封为越国公,掌握了朝廷很大的权力。在皇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杨素站在了杨广一边,使得杨广顺利登上皇位。因此杨素在隋朝朝廷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杨广登基后赐予了大量的田地和财物,还对其子孙后代大为扶持。从上述的这些史实来看,杨素在很多地方与靠山王杨林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仅凭这些就认为杨素是杨林的原型,却是有很大问题的。

历史上的杨素在功绩和地位中可与杨林媲美,但是在人物特质上却是与杨林完全背离的。杨林身上体现的最高品德便是忠诚,他是忠于隋朝,也是忠于杨广的。他明明知道杨广的昏庸无能,但仍旧全力帮助杨广稳定混乱的隋朝大局,动用自己的所有资源调兵遣将围剿瓦岗军,最后不顾年高老迈,亲自上阵搏杀,被罗成的回马枪刺死。他的这个品德是作者塑造杨林时最重要的部分,超过了对他小说第八条好汉的定位。然而杨素却没有这样忠于国家和君王的品德,历史上的杨素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有着强烈的谋反基因。

杨素在灭陈和拥立杨广后几乎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杨广当时对其也非常猜忌。杨素掌握隋朝全国的兵权,其野心也渐渐地暴露出来,作出了很多越权的布置。实际上杨素在北周时期就野心勃勃,这使得他虽然能力出众,却总是被人过河拆桥,直到投靠杨坚才被重用。晚年杨素病重不得不交出兵权,这才让隋朝免于这场内乱。史书上对杨素的评价也是极具争议的,一方面肯定他的功绩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他的权势和野心表示不齿。所以杨素大多数文人笔记中都是野心勃勃的枭雄形象,这与靠山王杨林为隋朝鞠躬尽瘁的行为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否定了杨素之后,历史爱好者们又提出了新的原型人物,这便是隋文帝杨坚的弟弟卫王杨爽。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杨爽是最符合杨林的,因为他的人物关系与杨林几乎如出一辙,他比杨素更能与杨林的角色匹配。杨爽是杨坚的弟弟,也是英勇善战的杨家人。杨素只是远亲,但杨爽已经是亲弟弟了,这与小说中杨坚与杨林的关系是吻合的。杨素在杨坚在位时被封为越国公,杨广即位后改封为楚公,根本没有封王的经历。杨爽因战功卓著被杨坚封为卫王,这是符合杨林的靠山王人设的。卫王也属于民间俗称的“一字并肩王”,所以杨爽与杨林更匹配。

然而翻开史书对照一下,可以发现杨爽对于隋唐小说时代背景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很难与小说中的杨林媲美。尽管杨爽是杨坚的弟弟,一生中也是战功卓著的将领,但与小说中的时代背景没有太大关系。杨爽虽然是杨坚的弟弟,实际上是杨坚的养子。他六岁时候便因父亲去世而被杨坚收养,由嫂嫂独孤伽罗养大的。杨爽一生非常短暂,在二十五岁就英年早逝了,当时杨坚还在世,并没有进入隋炀帝杨广的时代。小说中杨林是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的左膀右臂,但在史实中杨爽并没有起到类似的作用,算不得隋朝开国元勋。

从史书对杨爽的记载来看,他的功勋与杨坚建立隋朝并无太大的关系,而是集中在隋朝与突厥的战争中,杨爽是隋朝建立后才逐渐拥有兵权的,他主要任务是在北方抗击南下入侵的突厥,并屡次获得巨大的胜利。在此过程中他有过总管并州、凉州的经历,也曾于白道之战中大破突厥沙钵略可汗,但这些与小说中的杨林相差很远。从封地上看,小说中的杨林是封在山东的宗王,而杨爽主要活动在凉州、并州和冀州,地理位置上相差太大。再加上他死于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前,说他是杨林的原型明显是非常牵强的。

综合杨林对隋朝的贡献,他在隋朝的地位和对隋炀帝杨广的影响看,最有可能成为杨林原型的是隋朝宗室的观王杨雄。杨雄并非杨坚的弟弟,他比杨坚大一岁,但辈分却比杨坚小一辈。他的曾祖父钟葵与杨坚的祖父杨祯是亲兄弟,从家族谱系上看,他比杨素更接近,又比杨爽远了不少。但是从年龄上对比,是非常符合隋唐故事中杨林与杨广的年龄差距的。杨雄是杨广最为尊敬的宗王,杨广刚即位就将杨雄任命为太子太傅,在元德太子杨昭去世后,杨广又改任杨雄为京兆尹。观王这个一字王的王爵,也是杨广力排众议赐予杨雄的。

杨雄是真正的隋朝开国元勋,也是杨坚引为左膀右臂的存在。在北周时期杨雄就非常出名,受到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重用。宇文直叛乱时,杨雄奉命率领军队平乱,速战速决地灭杀了这个仅次于宇文宪的北周宗王。北周宣宇文赟去世后,杨坚利用自己的权势把持朝政,准备为谋朝篡位作准备。宇文氏的宗王反对杨坚,由毕王宇文贤牵头,联合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密谋刺杀杨坚。这个事情被杨雄得知,他把事情上报杨坚,并协助杨坚平灭了宇文氏诸王,为篡夺北周皇位奠定了基础。

杨坚登基称帝后,对杨雄更加倚重,在杨氏宗王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杨雄被封为广平王,并出任宗正卿,这可以说是杨氏宗族中第二人,仅次于杨坚。杨坚时代,杨雄显贵受宠,与高颎、虞庆则苏威并称“四贵”,在朝廷的政治地位独一无二。杨雄在朝廷和军队中的声望极高,如果说当时还有王公大臣能够力压杨素的话,非杨雄莫属。因为声望太高,影响力太大,杨坚为预防万一削除了杨雄的兵权,封他为清漳王。后来杨坚又改封杨雄为安德王,并将山东的安德郡作为杨雄的封地。只是从这个角度看,杨雄与杨林在各方面都是高度相似的。

杨广登基后,对拥立他称帝的杨素猜忌颇深,却对杨雄非常倚重。杨广多次领兵御驾亲征,杨雄都是他身边的直接指挥者。杨雄作为宗族远亲,本来是没有资格做一字王的。但杨广力排众议封杨雄为观王,并且下诏拒绝杨雄推辞。后世学者们在讨论杨素起兵谋反的可能时,常常都会猜想杨素可能忌惮的人物,观王杨雄便是排在第一位。可以说杨雄是真正的隋朝柱石之臣,是稳定隋朝大局的压舱石。只要有他在,隋朝的乱局都能被朝廷控制,但他一死,杨广却失去了对隋朝局势的控制,隋朝便走向了灭亡的轨道。

杨雄是在随杨广东征高句丽的过程中去世的,他的去世影响极大,直接对高句丽战局造成影响。由于没有杨雄做指挥,杨广打仗完全是半桶水,三征高句丽失败也就成了必然。杨广对杨雄评价极高,下诏赐给他“德”的谥号,这在古代王公大臣中是极高的褒奖。而这个评价也正好与靠山王杨林在小说中表达的“忠”所吻合,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的。从这个角度看,杨雄才是杨林的原型,而杨素、杨爽的说法完全是牵强附会。至于某些不学无术的还扯上了张须陀,那就是无稽之谈,滑天下之大稽,只能贻笑大方。

标签: 杨爽

更多文章

  • 《小欢喜》林磊儿出道4年好戏不断,曾在《独孤皇后》扮演杨爽!

    历史人物编辑:赫熙生活标签:杨爽

    正在热播的《小欢喜》想必童鞋们都看了吧,除了需要妈妈叮嘱的女学霸,还有一个超自觉地学霸,那就是一出场就夺走英子第一位置的林磊儿。林磊儿是董文洁的外甥,因为妈妈去世,董文洁怕她给后妈欺负将他接到了北京,这枚一出场就走丢两次的学霸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竟然迅速在机场记住飞机的航班。小姨

  • 隋朝名臣——赵绰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规劝唐太宗的故事,一直都被视为是君臣相得的“模范”,一段佳话广为流传,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当然,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魏征式的人物,其实也是有很多的。在唐朝之前的隋朝时期,当

  • 隋末枭雄高开道,曾经历一事堪比关羽,反复无常送了自己“杯具”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高开道

    隋末唐初可谓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如同秦末汉初一样,乱世之中造就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各自怀揣着梦想,不断拼搏,都想成为雄霸天下的人物。在隋末唐初那些英雄豪杰中,大家可能熟悉的是秦叔宝、程咬金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名将。 殊不知还有一位武力值超标的枭雄高开道。 高开道是隋末唐初割据北方的一股势力,他勇猛过人,最

  • 仁寿宫疑案,是不是杨广和号称江南第一美人的宣华夫人奸情引起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宣华夫人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而现场只有隋炀帝的心腹张衡一人在场,那么已经病重的隋文帝和儿子杨广到底有什么过节,导致其死因一直扑朔迷离?好色的隋文帝和她善妒的皇后事情还是要从女人说起,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私生活失去了节制,此时她身边有两名美人,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宣华夫人陈氏是南朝陈后主的妹妹,

  • 隋朝历史上的宣华夫人先后嫁给杨广父子两人,实际也是聪明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宣华夫人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都是特别有意思的,尤其是涉及到权力交接的事情,就变得更加有趣而复杂了,隋朝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其实隋朝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仅仅两个皇帝就二世而亡,但是这个朝代却深入人心。一说到隋朝,自然不得不提亡国的隋炀帝杨广,而说到杨广,人们总习惯性与荒淫无度等词语挂钩,实际上

  • 63岁隋文帝卧床不起,太子杨广却将父亲的宣华夫人,拉到隔壁房间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宣华夫人

    公元604年,63岁隋文帝卧床不起。太子杨广对父亲的宣华夫人垂涎三尺,便将她拉到隔壁房间。激烈挣扎后,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冲进仁寿宫大哭:“太子无礼!”宣华夫人,是隋文帝杨坚晚年最宠爱的女子。她的来头不小,是南朝陈皇帝的女儿,陈后主的妹妹。亡国后,她就被充入隋朝宫廷当宫女,意外被杨坚看中,成了宣华夫人

  • 独孤皇后善妒,曾杀死皇帝宠幸的宫女,但她为何不敢动宣华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宣华夫人

    在古代皇帝的后宫之中,嫉妒心是女人们钩心斗角的一切缘由,特别是那些具有权力的女人们,她们对于自己丈夫的占有欲是非常强的。历史上就有一位因为嫉妒心、占有欲而出名的皇后,那就是孤独皇后。她是一个非常骄纵的人,对于她的丈夫杨坚占有欲极强,甚至是看不得杨坚宠幸其他女人。有这样一个皇后的存在,杨坚的后宫就是形

  • 杨广非礼宣华夫人被状告,登基后的杨广又是怎么对待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评谈标签:宣华夫人

    《隋唐演义》这一系列电视剧让观众了解了完成大一统的隋朝及后面的唐朝。其中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巧舌如簧的程咬金,才貌双全的秦琼,还有那些为了大唐天下而努力的仁人志士。当然,还有那个成功将兄长拉下马的杨广。杨广凭借自己的谋划和母妃的支持,一手将兄长塑造成荒淫无度的纨绔子弟,让杨坚对他彻底失望,

  • 杨广趁父亲病重竟强占庶母,宣华夫人同侍两代君王,可怜却也活该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在历史上素以美艳成名,这样一位亡国公主在国破家亡后被隋文帝杨坚看中,成为杨坚的宠妃。自古红颜多薄命,宣华夫人虽然躲过了善妒的独孤皇后,却没想到最后竟落得丈夫病重时被庶子杨广侮辱,最终在正值妙龄之际却抑郁而终。不过宣华夫人被庶子强占固然可怜,可是她的下场也是自作自受。宣华夫人原本是南北朝的一名

  • 时为皇太子的杨广,为何在隋文帝驾崩前,非礼宣华夫人陈氏?

    历史人物编辑:妖火说历史V标签:宣华夫人

    杨广非礼宣华夫人,这事说起来,杨坚自己也有责任,而杨广则应该是故意而为之。隋文帝杨坚是有名的“妻管严”,而独孤皇后又坚持杨坚只能爱她一个人,不能跟其他女人生孩子。杨坚好不容易看上并宠幸了一个宫人尉迟氏,还被独孤皇后给活活打死了。这件事,气得杨坚是火冒三丈,又无可奈何,只能以离家出走表示抗议。这皇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