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整部《琅琊榜》中,谁的眼神最有戏?我选高公公。
高公公作为陪伴梁帝几十载岁月却恩宠不减的人,又能在其后的新朝时期得享晚年,他靠的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装傻卖楞,毕竟装傻的人那么多,但笑到最后的没几个,所以高公公的这份“装傻卖楞”得在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这个修饰语便是“特定时期”。
01:靖王的变化
靖王在梅长苏入京之前受了12年的冷落,而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不听话”。
因为梅岭冤案的发生,靖王对梁帝持有巨大的偏见,最初的时候他甚至直接与梁帝顶嘴,更是对整个案件的真实性不断提出质疑,但在不断的打压之后,他开始不再执着于从表面表达情绪,但靖王骨子里的那种不相信和气愤太过明显,于是导致了梁帝对他的不喜和厌恶。
梅长苏入京以后,曾与靖王讨论过这个问题,简单的来说便是梅长苏希望靖王可以学会如何做一个听话的皇子,至少要做到表面的顺从。
打一开始靖王是拒绝的,但最终还是被梅长苏说服。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个听话的靖王,会“拍马屁”的靖王,一个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的靖王,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靖王愈加的得宠。
然而靖王的这份刻意假装的听话,在高人面前是不够看的,比如高湛。
02:高人高湛
高湛判断形势的能力与他的眼神戏一样,都是整部《琅琊榜》中的绝对第一,比如下面的这次:“西山营换防回报事件”。
萧景琰则因为在梅长苏的不断指点下,慢慢的不再那么执拗,也开始重新找回了陛下对他的喜欢,甚至连说话也开始变得好听了起来。
在简单的交代完换防事情后,萧景琰看到梁帝面色有些憔悴,竟然破天荒地问道:父皇神色看起来有些疲累,是不是没有休息好?
梁帝见素来与自己感情不搭的儿子竟然会关心起了自己,也破天荒的没有让他立马退下,而是耐心地回答道:“你是不知道,因为这个换囚案……”
在梁帝越说越多以后,父子二人也渐渐的没有了生疏变得熟络了起来,此时梁帝突然问道:“景琰,你觉得何人来代理刑部更合适啊?”
靖王淡淡一笑,从容答到:“父皇你知道,六部之事我从未沾手过,若不是上次奉旨主审侵地案,只怕一个都不认得,哪里会知道谁代理刑部更合适呢?”
说完以后萧景琰有些期待地等待着梁帝下一个问题,此时他的内心一定在想:“还好苏先生提前交代过这个问题,我该如何回答。”
果然梁帝在听到萧景琰这段回答后,突然像想起了什么,开心的问道:“哎,你刚才说侵地案,朕倒是想起来了,当时那个结案文书写得不错,那个主理叫什么?”说完望向了旁边的高湛。
高湛眼神转了两转,然后有些假装尴尬地笑了两下,但并说出梁帝所需要的答案,梁帝又将眼神转向了靖王,靖王则收回望向高湛的眼神,淡定地回答道:“刑部主司蔡荃。”
在梁帝查阅了名单确定蔡荃并未卷入换囚案之后,梁帝开心地对高湛说:“召蔡荃觐见”,此时高湛一面答应“是”,一面抬头深深的盯着靖王,然而靖王却将头微微低下不敢与高湛对视,眼珠则在眼眶里转了两转,以平复内心有些波澜的情绪。
透过这段我们可以看出,高湛没有回答梁帝的问题,是为了向梁帝表明自己并未参与任何党争,所以哪里会记住一个刑部执笔人的姓名,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于他要将这个回答的机会交给靖王,顺带测试下靖王是否已经有了争宠的心思。
其后靖王的回答与他推测的一致,他知晓靖王已经迈出了争宫的步伐,所以他才有了这次意味深长的凝望,而萧景琰或许因为太过紧张,又或“有些心虚”,他并未对高湛的这次凝望给出任何的回应。
高湛在明晰了靖王的思想动态之后,未过多久便在第18集与梁帝的一次散步中,将梁帝引导进入到了芷萝宫中,由此拉开了静妃的复宠之路,这是高湛对靖王的一次示好,也是他多年伴君如伴虎生涯中为自己留下的又一个后路。
(这次“散步”简单来说如下,梁帝在处理完事情之后,对高湛说:“到后宫花园去走走吧”,梁帝在闲逛的过程中,问高湛有没有闻到一股清新的药香,高湛嗅了嗅鼻子说:“闻到了”,然后好似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继续说道:“陛下,墙那边是静嫔娘娘的芷萝宫了,那儿有一片药圃,想必这药香就是从那边飘过来的”……就此静嫔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