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宫生变:孟观出塞平番乱,刘渊进任大都督

晋宫生变:孟观出塞平番乱,刘渊进任大都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萧家老大 访问量:3516 更新时间:2024/1/17 19:33:00

晋宫生变:孟观出塞平番乱,刘渊进任大都督

晋廷闻周处战死,明知为梁王所陷,所有权臣贵戚反而私下相庆幸,没一人为周处呼冤,就是张华、陈准等人亦不敢纠劾梁王,不过奏陈周处忠勇,应该优恤。有诏赠周处为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又拨给王家近田,赡养周处老母,便算了事。转眼间,又是一年,已至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梁王司马肜与夏侯骏等,逗留关中,毫无战绩。张华、陈准因复保荐积弩将军孟观,出讨齐万年。孟观奉命出发,所领宿卫兵士类皆趫捷勇悍,一往无前。既至关中,梁王司马肜等知孟观为宫府宠臣,不敢与较,索性将关中士卒,尽付调遣。孟观得专戎事,不虑牵制,遂努力进讨,大小数十战,俱由孟观亲当矢石,无坚不摧。齐万年穷蹙失势,窜入中亭,孟观穷加搜剿竟得把齐万年擒住,就地枭首,悬示番奴。氐羌遗众,望风奔角,不敢再贰。孟观乘胜转剿郝度元,郝度元遁去,窜死沙漠。于是,马兰羌及卢水胡,相继乞降。秦、雍、梁三州,一律廓清。晋廷命孟观为东羌校尉,暂镇西陲,征梁王司马肜还朝,录尚书事,明明有罪,反畀以重权,可愤孰甚!独将雍州刺史解系免官,勒归私第。

原来赵王司马伦奉召还都,解系复上书劾司马伦,并请诛孙秀以谢氐羌。张华亦知孙秀不法,曾密托梁王司马肜令他收诛,偏被孙秀闻知,暗赂梁王参军傅仁,替他解免,方得随司马伦入京。孙秀见贾氏势盛,劝司马伦厚贿贾郭,为侥宠计,司马伦遂如孙秀之议。果然钱可通神,非但贾郭与他交欢,就是恣肆中宫的悍后,亦渐加亲信。遇司马伦上奏,往往曲从,此番亦着了道儿,司马伦因得劾免解系且复求录尚书事,后亦意动。偏张华、裴頠固言不可,司马伦又求为尚书令,又被张裴二人阻挠,自是,司马伦深恨二人,要与他势不两立了。太子洗马江统,因羌胡初平,未足惩后,特著《徙戎论》以儆朝廷,论文不下数千言,节录如下:

夫夷蛮戎狄,地在要荒,禹平水土,而西戎即叙。然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未有甚于戎狄者。弱则畏服,强则侵叛。当其强也,以汉之高祖,尚困于白登,及其弱也,以元成之微,而单于入朝。是以有道之君,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强暴为寇,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场不侵而已。汉建武中,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平叛羌,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永初之元,群羌叛乱,覆没将守,屠破城邑,侵及河内,十年之中,夷夏俱敝,任尚马贤,仅乃克之。自此之后,余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场之戎,一彼一此。魏武帝徙武都氐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捍御蜀虏,此实权宜之计,非万世之利也。今者当之,已受其敝矣。夫关中土沃物饶,帝王所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衰敝,迁居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冲入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当今之宜,须及兵威方盛,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诸羌,使居先零罕并析支诸地,徙扶风始平京兆诸氐,出还陇右,仍居阴平武都之界,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则华戎不杂,并得其所,纵有猾夏之心,而绝远中国,隔间山河,为害亦不广矣。至若并州之胡,昔为匈奴,恶之寇也。建安中使右贤王古卑,诱质呼厨泉,听其部落,散居六郡,分为五部。咸熙之际,一部太强,分为三率,泰始之初,又增为四。今五部之众,户达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若有不虞,风尘猝警,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郝散之变,其近证也。魏正始中,毌丘俭讨高句骊,徙其余种于荥阳,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亦必殷炽,夫百姓失职,犹或叛亡,犬马肥充,且有噬啮,况于戎狄能不为变乎?自古为邦者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民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也。

晋廷终不能用,眼见得外族日盛,侵逼中原。时匈奴左部帅刘渊已进任五部大都督,号建威将军,封汉光乡侯,威振朔方。又有慕容涉归子廆,遣使降晋,亦受封为鲜卑都督。相传慕容氏世居塞外,号称东胡,后为匈奴所逐,走保鲜卑山,因以为名。魏初有莫护跋入居辽西,纠集部众,建牙棘城,见燕人多戴步摇冠,因亦敛发仿效,令部众尽冠步摇,番音讹称步摇为慕容,遂以为氏或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因号慕容。究竟孰是孰非,无从考明。莫护跋生木延,木延生涉归,迁邑辽东,世附中国,得拜为鲜卑大单于。武帝时,涉归始入寇昌黎,为安北将军严询所败,遁归本帐。已而涉归病死,弟删篡立,将杀涉归之子廆,廆亡命避难,国人不服,群起杀删,迎廆入嗣。廆姿容秀伟,身长八尺,雄健有大度,从前张华为安北将军,得见廆貌,许为大器,赠给簪帻。及廆既嗣位,因与邻近宇文部,素有嫌隙,特向晋廷上表,请讨宇文氏。晋廷不许,廆怒寇辽西,不得逞志,乃复奉书乞降,受诏为鲜卑都督。廆以辽东僻远,复徙居大棘城渐见强盛。

(本篇完)

标签: 刘渊

更多文章

  • 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刘渊

    前言刘渊是匈奴贵族,他起兵反晋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在中国历史上,这次起义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开始,这个时期持续了近400年,直到隋朝的建立。一、政治影响南北分裂刘渊的起义导致了北方政权的分裂,南方也有其他势力抓住机会逐渐独立,这样中国就被分裂成南北两个政治实体。南方是一个多样性的政治实体,包括了五代十国

  • 高澄:绝世美男兰陵王的父亲,好色无底线,登基前被厨工乱刀砍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高澄

    引子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经一百五十年的北魏王朝统治末期,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在这场权利角逐战中,高欢和宇文泰逐渐胜出。他们以丞相的身份各自拥立了一位傀儡皇帝建立了政权,史称东魏和西魏,这高欢就是东魏的实际当家人。随后两个国家为争取魏之正统地位,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拉锯战,相互之间各有胜负,不

  • 张高澄委员:“旅游日”不放假,略尴尬!建议增加假日

    历史人物编辑:张涛杰标签:高澄

    全国政协委员张高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联系到全国政协委员张高澄,他向记者介绍了今年带来的提案和建议。张高澄委员介绍说,2011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首日5.19定为“中国旅游日”(下称“旅游日”)。文旅部每年都举办旅游日主题活动,有不少旅游日优惠政策,产生了一定宣

  • 高澄问算命先生:我能不能当皇帝?算命先生:后面那个傻子能当!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高澄

    古代人都很相信算命或者相面的,比如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个算命先生,看出当时已经嫁作人妇的王娡以后能当皇后,是母仪天下的命,果不其然,她在母亲的帮助下,进了宫中,最后得到了汉景帝的宠幸,生下刘彻,最后成了皇后,还当了太后。再看唐朝时期,袁天罡也是个很厉害的相面师,因为名气很大,所以在武则天出生的时候,被

  • 朱厚熜为何得罪宫女?像他这样的例子很多,高澄、耶律璟就是典型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高澄

    嘉靖差点被宫女勒死。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是个执着于道教的皇帝,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和丹药,这两样都是道家的东西。尤其是丹药,在朱看来,吃了丹药就能够长生不老。为此他从二十来岁的时候,就执着于炼丹事业。以至于二十多年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内阁。为了炼丹,他可真的是不遗余力。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一个

  • 铁血北朝201:欺人太甚!高澄肆意羞辱孝静帝,侯景举兵反叛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高澄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虽然身为傀儡,但绝非昏庸无道之辈。《魏书》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要知道《魏书》作者魏收是北齐大臣,而孝静帝后来又是被他主子高洋谋杀的,如此赞扬肯定孝静帝,就不怕主子翻脸吗?《魏书》评价孝静帝说他喜爱文学,容貌俊美,身强体壮,能夹住石狮子跳墙,箭术也很好,百发百中,宫廷里举行宴会时,经常命

  • 东魏权臣高澄竟然敢指责皇帝造反,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高澄

    这是发生在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和权臣高澄之间的一件事,高澄乃是权臣高欢之子,在高欢死后执掌朝政大权,孝静帝元善见不过是个傀儡皇帝罢了。元善见实在受不了屈辱了,于是和忠心的大臣商量后打算挖地道离开京城,然后召集天下兵马讨伐高澄,没想到被守城士兵发现,于是便有了高澄指责皇帝造反这一幕。傀儡皇帝不堪屈辱高澄是

  • 两朝风云高澄遇刺并非高洋的阴谋,而是鲜卑贵族集体反制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高澄

    东魏末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作为高欢继承人的高澄遇刺被杀,引发了东魏政局的巨大动荡。高澄作为高欢的继承人,在颍川之战中击败西魏大军后,便开始了谋朝篡位的准备。当时他借着击败西魏的威风,已经以大将军兼相国的身份独霸朝政,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只是傀儡皇帝而已。因此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与心腹商量

  • 李祖娥:第一位遭受裸刑的皇后,容德甚美却命运多舛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李祖娥

    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南北朝时期,一次是在五代十国时期,一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两个时期是出奇的相似,都是以汉族为弱,而匈奴、鲜卑族等异族占据上风、独领风骚的时期。因为当时的异族强大,也从而导致了汉族举步维艰,依靠不断迁徙南方才得以保留下来文化传承。文化融合虽然说当时异族占上风,有着主导地位,汉族

  • 李祖娥贵为皇后,被两个叔子强行霸占,因羞愧亲手掐死新生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李祖娥

    母系社会结束以来,父系开始在社会政权中占据相当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提出阴阳平衡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男女相合,平衡发展。但是在男人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男女真的能够平衡发展吗?不见得!固然有女性登上权力的巅峰,如吕雉、武曌等,但从总体上来看,依旧存在阴阳失衡的现象,具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