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4年,杨广登基称帝,改元大业,从这个年号便可以看出,杨广是决心要开创一番伟业,建立不世功勋的。
当时虽然表面天下一统,实则王朝内部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的较量早已逐渐白热化。
一方面,关陇勋贵倚仗拥立之功,把持朝中军政大权不放,但凡有一点损害他们利益的,就会立即抱团结党,对皇帝决策横加干涉,百般阻挠。
另一方面,借宇文泰府兵制的光,全国各地军阀林立,山头遍地,很多国策到了地方往往面目全非。
更可怕的是,这两种力量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呈尾大不掉之势,皇权简直岌岌可危!
虽然隋文帝杨坚想办法砍了虞庆则王世积等关陇系的勋贵宿将,罢免了勋贵之首高颎,弃用了刺头贺若弼,还同时调整了十二大将军的编制。但这仍然远远不够!
杨广每天上朝往龙椅上一坐,看着底下两班大臣黑压压的一片,却没几个是自己的心腹,顿时感到后背发凉压力山大。
得想办法把这帮老不羞弄走,把刺头统统拔掉,换成真正能为我所用的人!
人才,是国家富强最根本的因素!杨广深知这一点,有人才能谈发展!
杨广说干就干,第一步,首先在人事上提拔了十来位文武重臣。
武将方面,主要是来护儿、周罗睺、卫文升、樊子盖、尧君素、阴世师、麦铁杖、宇文述、周法尚、李景、薛世雄、屈突通、裴仁基等十三人。
来护儿、周罗睺是原来南陈的将领,杨广早在做晋王时就倾心结交,此二人一老一少,分别是大隋朝第一代、第二代水军统帅。来护儿智勇双全,非常善于用兵,有万夫不当之勇,堪称隋朝第一猛将,早年长期担任越国公杨素的副手,备受杨广宠爱。
而周罗睺之勇,尤胜南陈萧摩诃。早年还在南陈时,周罗睺率军与北周梁士彦大战,萧摩诃临阵坠马,性命危在旦夕,周罗睺拍马冲入敌阵,解救萧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
卫文升和樊子盖都是文武全才,尤其是卫文升,他忠诚耿直能力非常全面,尤其善于安抚人心,他和来护儿均得到了杨广最高礼遇,他二人一主内一主外,经常一个留守后方一个统军出征。而樊子盖是原来北齐的将领,善于治理边疆,杨广出征,一般令卫文升留守西都长安,樊子盖留守东都洛阳。
尧君素则是杨广在做晋王时就一直追随左右的心腹爱将,东魏名将尧雄之孙,治兵能力非常出众;而阴世师乃是名将阴寿之子,不但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忠厚持重,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另外麦铁杖原本是越国公杨素麾下将领,同样勇猛非常,堪称万人之敌,对他三人,杨广特加提拔,他几人也常怀报效皇恩之心。
至于宇文述,则是帮助杨广登上太子之位的第一大功臣,这几人除宇文述外,都没有多少关陇背景,各项素质过硬,政审绝对满分。但宇文述这人跟关陇勋贵渊源并不深,而且他对杨广,倒绝对算得上忠心耿耿,只是此人有个混账儿子,却让他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这个后面再讲。
周法尚也是原来南陈的将领,善于统领水军,经常作为来护儿的副手并肩作战,履历完美。李景是甘肃天水人,武艺高强,善于指挥骑兵,杨广一向恩宠有加。薛世雄则是山西人,出身河东薛氏,也颇有大将之才,也常得到杨广夸奖。
只有裴仁基、屈突通之前与杨广并无过多交集,但他二人行为端正,素有良好声誉,也基本让人放心。尤其裴仁基,他本在汉王杨谅麾下,杨谅造反时,他极力反对,还被关在了监狱,杨广派杨素、周罗睺剿灭杨谅后,才将裴仁基放出。而通过这件事,杨广也知道了裴仁基的忠心,便破格提拔为三品护军。
这十三员大将,均深得杨广信任,堪称大隋朝十三太保,其中来护儿、卫文升尤其值得称道。
来护儿是江都人,早年父母双亡,由伯母吴氏抚养成人,伯父被同乡豪强陶武子若害,来护儿稍稍长大成人便着手报仇,有一天,陶武子在家大宴宾客,来护儿怀揣利刃,大摇大摆进到陶家赴宴,陶武子一出现,来护儿立即上前一刀将陶武子捅了个透心凉!
众家丁和宾客被他腾腾杀气所震慑,均不敢动,只能目送来护儿从容割下陶武子头颅扬长而去,来护儿将仇人头颅送到伯父坟前祭奠,古人是赞赏甚至鼓励血亲报仇的,因此此事被乡野传为佳话!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来护儿审时度势,认为大隋更得人心,便投奔了广陵总管贺若弼,贺若弼见他威武雄壮,又是江南人士,熟悉水性,便经常派他渡江侦查,来护儿每次都能非常完美地完成任务,渐渐因功升为大都督。
公元589年,大隋三路大军伐陈,来护儿担任东路军水军统帅,随杨广平定南陈,一统天下。
公元590年,江南豪强高智慧叛乱,拥兵数十万,隋文帝派杨素为行军大总管,来护儿为水军总管,一起讨伐高智慧。来护儿对杨素说:“贼寇势盛,且有地理之便,如果正面进攻,短时间难以取胜,明公且严阵以待,暂时不要与贼交锋,让我率领奇兵数千,去端了敌人老巢,这样贼寇进退两难,依然一鼓荡平。”
杨素深以为然,马上同意了来护儿的计策,来护儿果然也不负所望,带领一队奇兵乘小船直捣黄龙,高智慧大本营瞬间大乱,失去统一指挥。杨素这时候跟他里外夹击,敌营几十万人顷刻土崩瓦解。
后来,来护儿又带兵讨平高智慧的余党盛道延、汪文进,一举平定江南所有大规模叛乱。隋文帝为了嘉奖来护儿的功劳,封他为柱国大将军,特派画工绘下他的画像,当时能有这个待遇的武将屈指可数。
真正的来护儿
杨广继位后,更加尊崇来护儿,后来三征高句丽,每次来护儿都担任水军统帅且冲锋在最前方。第一次东征,来护儿兵临平壤,因为陆路宇文述等失败才无功而返。
第二次东征,礼部尚书杨玄感叛乱,在还没有皇帝圣旨的情况下,来护儿当机立断马上率军回师洛阳,与长安留守卫文升一起,一举消灭杨玄感。
第三次东征,来护儿大破高句丽,对平壤城形成合围之势,高句丽王吓得马上投降,杨广下令班师回朝。来护儿本想抗命不遵,一鼓作气消灭高句丽,但是麾下众将全都不敢违抗圣旨,没办法只能选择班师。
618年江都兵变时,乱军非常忌惮来护儿,在他上朝路上埋伏,靠伏击才将其捉住。听闻主上已死,来护儿伤痛欲绝,遂慷慨就义。
后人演绎隋唐故事,以来护儿为原型,塑造了忠于大隋的天下第一勇士宇文成都这个形象!但小说中的来护儿,却因种种原因被严重污蔑和全面贬低了。
不得不说,这个成王败寇的世界,颠倒黑白有时就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