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杀的皇帝最多?当然是北周权臣宇文护。宇文护执掌北周大权十五年,三年内连杀三帝,当之无愧为史上第一权臣。宇文护的下场也极为悲惨,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打死,全族尽殁。后世史书对这位权臣极为同情,史学大师吕思勉评价:宇文护虽跋扈,亦不可谓无才,其居相位时,政事亦似未大坏。
宇文护并非像董卓一般的权臣,有些方面更像曹操、诸葛亮。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宇文护,就没有北周,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杨坚代周建隋,统一全国。
北魏至六镇起义后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元宝炬在宇文泰拥立下建立西魏,元善见在高欢拥立下建立东魏。宇文泰执宰关陇二十二年,与东魏先后展开四次大战,一举扭转长期以来的劣势。紧接着,宇文泰借侯景之乱进攻南梁,将疆域拓展至四川、湖北一带,成为三国中最具统一实力的国家。
宇文泰在五十岁时去世,临终前将国事托付于侄儿宇文护。宇文护不负叔父所托,于次年拥立十四岁的堂弟宇文觉为帝,杀死西魏末帝拓跋廓,建立北周。北周虽然建国,形势却很不稳定,东有东魏,南有南陈,北周急需一位铁腕强人稳固政权。这个人正是大权臣宇文护。宇文护有变魏为周的大功,因拥立之功被拜为大司马、封晋国公,食邑一万户,一手掌控了北周军政大权。
权臣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有时候集权比分权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尤其是在乱世,权臣的作用尤为明显。但是,权臣总会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北周名臣赵贵、独孤信看不惯宇文护所作所为,密谋将其除去,结果事情败露,赵贵被杀,独孤信自尽。然而,质疑的声音仍然存在,孝闵帝对宇文护猜忌不已。宇文护无奈,将孝闵帝废杀,拥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
宇文毓不是盏省油的灯,外边文弱而内心刚毅,有能力、有主见,不甘心做宇文护的傀儡,急于亲理朝政。宇文毓的表现令宇文护深为忌惮,不久后指使厨师在他食物中下毒。宇文毓因此中毒而死,临死前立下遗诏,立四帝宇文邕为帝。宇文护无法改变,只得遵诏立宇文邕为帝。
宇文邕即位时才十八岁,深知韬光养晦的道理,苦苦隐忍十二年,在暗中积蓄力量。十二年后,宇文邕终于寻得机会,骗宇文护进宫劝太后戒酒。宇文护只身入宫,为太后读《酒诰》。宇文邕突然发难,在背后以玉笏击其头,左右侍从一拥而上,将宇文护砍为肉泥。
一代权臣,竟然就这样被皇帝亲手打死,实在是匪夷所思。如果权臣这般好除,那么汉献帝是不是也能轻而易举除去曹操呢?事实上,权臣之所以难除,关键在于结党,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除去一个曹操,还会有曹丕、曹植。归根到底,还是宇文护太过天真,高估了他与宇文邕之间的关系,不懂得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反而提拔重用了一大批自己亲信圈以外的人才,甚至还有宇文泰的直系后代。可见宇文护的良苦用心。而带来的结果是,宇文护背后的并不稳固的利益集团没有为他带来丝毫保护作用,反而成了催命符,一朝身死,满盘皆输!
宇文护对北周的贡献是巨大的。杨坚之所以能统一北方乃至天下,是建立在宇文泰、宇文护、宇文邕的统治基础上的。历史对宇文护也是公平的。仅仅两年之后,宇文邕就下诏为他平反,尽复其生前封爵,追谥为“荡”,并以王侯之礼重新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