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娶吕后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女人,而且他和吕后的儿子刘盈也不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他的大儿子叫刘肥,是他在和吕后婚前和一个寡妇生的,日后刘肥被封为齐王。在刘邦众多的姬妾当中,他最宠爱的,还是在山东时娶的戚夫人,他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也最得他的喜爱,十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赵王,这时吕后已经年老色衰,刘邦根本不带她出去打仗,一直带着戚夫人,让吕后留守在长安。
戚夫人自己最受宠,儿子也得到刘邦的喜爱,反观吕后不但年纪大了,儿子刘盈也被刘邦认为是懦弱无用,虽然刘盈已经是太子,但刘邦对他确实不是很满意。这种情况下,戚夫人当然想要更进一步——就算她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儿子打算,皇位那么好,它为什么不能是我儿子的,偏要是你儿子的?你有哪一点比我强呢?估计戚夫人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她也这么去做了——她开始运作起来,而刘邦当然也同意。只是废长立幼,我们都知道这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那么他为什么要支持戚夫人呢?
可能是因为爱情吧。
戚夫人得到刘邦的许诺,大概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她不知道的是,对于吕后这样的人来说,受不受宠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取得朝臣的支持。
吕后比戚夫人强的地方自然不是美貌,而是她的政治手段,以及吕家的帮助。首先,秦二世元年,当刘邦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吕家宗族全部参加了刘邦的队伍,后来刘邦和项羽作战失利,吕雉和太公都被项羽军掳走,他自己只带着几十人败逃,幸好有吕泽(吕后的哥哥)还带着一支部队驻守在下邑,这才使刘邦有了立足之地,这样的功劳,足以让刘邦不能轻视吕氏家族。
其次,吕后在刘邦获取天下之后,叛乱此起彼伏,险恶的环境造就了吕雉的不俗的才干和坚毅的性格,帮助刘邦处理了两件大的叛乱事件。当时的楚王韩信功勋卓著,刘邦怀疑他谋反,用计将他扣留在长安,降为淮阴侯,当时韩信对刘邦的做法非常不满,真的和代王联合起来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去攻打代王,韩信则在后方准备放出囚犯,发兵攻打吕后和刘盈,韩信还没动手,就被一个家人的弟弟密告给吕后,吕后便和萧何合谋,定下计策,将韩信骗到宫内抓住,并立刻宣布他的罪状,将韩信斩杀于长乐宫,并将他的亲戚朋友全部杀死。
吕后所处理的第二件事,便是彭越被冤枉谋反之事,当时彭越已经被剥夺了兵权,刘邦认为他难以撼动自己的统治,便将彭越流放到蜀地,彭越在去蜀地的路上遇到吕后,向她请求允许他回老家做一个百姓颐养天年,吕后假装答应,并把他带到了洛阳,可是她却对刘邦说,虽然彭越没有兵权,但是有很高的号召力,如果放他回去,他真的造反了那就糟了,因此建议刘邦将他杀掉,刘邦便将彭越交给吕后处理,吕后便让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了彭越的宗族。这些事虽然是废立太子之后发生的,但仍能体现出吕后的能力绝不是戚夫人可以比拟的。
吕后的这些作为,足以现实她政治才能的高超。不止如此,在吕后得知刘邦想要另立太子之时,她也感到紧张,但是令她欣慰的是,众臣都对此表示反对,原因很简单,当时刘盈已经做了八年太子,没有犯错却无故被废的话,肯定会动摇国本,而且吕后在群臣心中的地位也完全不是戚夫人可比的,她让人立刻去请教张良,张良便教了吕后一计,刘邦消灭英布回朝之后,朝中举行了庆功宴,他发现太子的身边竟然有商山四皓的帮助,不觉大惊,因为商山四皓是名士,能请的动他们就表示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地位是无法因他一句话而动摇,因此废太子的提议也就无疾而终了。
戚夫人以为能凭借美色和所谓的感情就可以扶助儿子上位,谁知道她的这些动作非但没有提高儿子和自己的地位,反而给自己和儿子招来了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