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射杀李敢是不对的?浅谈血亲复仇的危害

霍去病射杀李敢是不对的?浅谈血亲复仇的危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倚梦倾城 访问量:3321 更新时间:2024/2/14 20:10:20

西汉时期,曾经出现了两位尽人皆知的武将,一位是霍去病,另一位就是卫青。无论是霍去病还是卫青,都是为西汉建功立业的。汉武帝能够征战匈奴,靠的就是这两位武将。在汉武帝时期,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汉武帝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以儒家为根本。

现代人、尤其是许多年轻人对儒家的印象很糟糕,比如刻板教条,比如陈腐愚昧,比如内厉外荏等等。这种看法,只不过是对儒家的片面认识。也就是说,这些人几乎连论语都没有完整的阅读过,才会这样说。传统的儒家,非但不软弱,反而很刚猛。这不仅仅是说出来的,而是有记载的。

大家现在都很熟悉的那个“以德报怨”的例子。人家孔夫子的原话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出自《论语·卷七·宪问第十四》,翻译成白话就是有恩报恩,如果有仇,那就揍他丫的!儒家认为,宗族血亲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有人对家族或成员造成伤害,那么这事肯定没完,必须报复。

孔子给弟子的警示中,就有这样的训诫。《礼记·檀弓上第三》记载了“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翻译成白话就是如果父亲被杀害了,那么当儿子的必须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一心一意的替父报仇就好了,如果做不到那就去死吧!哪怕是在大庭广众或是官府衙门碰到了仇人,也得当场拔刀砍死他,否则就不为人子。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由来。不仅如此,儒家在长幼尊卑这种事上,更为重视。《礼记·曲礼上第一》记载“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翻译成白话就是对于杀父仇人不死不休,杀不成就自己去死;对于杀害亲兄弟者就稍微“宽容”些,逮住立刻杀掉就行了;至于杀友仇人,复仇原则上不能“跨(诸侯)国”,只能在国内追杀。

古代的时候,法律通常是不健全的,很地方甚至没有法律这个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年代中,法家诞生,只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法家一直没有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法家以及其他学说,都相机落寞。汉朝时期,血亲复仇,一直是汉朝头疼的问题之一。

比如东汉时有一个叫赵娥的女子,父亲被李寿杀死,所以当她与仇人相逢时便毫不犹豫的抽刀杀之,然后割下首级去官府自首。这下子,父老乡亲蜂拥而至县衙为其鼓与呼,县长在国法与人情间无法取舍,干脆挂印辞职,看管监狱的守尉更是觉得肮脏的大牢根本不配容纳赵娥这样的孝女,非要把她撵走不可……

事情传开后,当地的郡太守、州刺史立即上表朝廷,非但认为赵娥无罪,还要给她刻碑以彰烈义。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就是汉灵帝下诏赵娥无罪,还得捏着鼻子加以表彰。凄惨,在汉朝时期,打着复仇名义,进行杀人的大有人在。官府就算想惩处也往往无能为力,行私刑者往往还能名利双收。

李敢只是打伤卫青而已,霍去病回头就要了人家的命,看似有些过分,但实际上还在于刘彻怎么判断这件事的性质。霍去病不怕被当场“抓现行”,可惜根本没人想抓他。为啥?血亲复仇,这种事在汉朝天经地义,所以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在《史记》、《汉书》等史书的刘彻本纪、卫霍列传中,对此事连提都没提过一笔,更别提诟病和批判。

在当时来说,霍去病的做法,甚至是得到赞扬的,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史籍资料中,根本没有记载此事。血亲复仇,大家都喜闻乐见又深受好评,有啥好值得批评的?所以,在汉朝时期,血亲复仇也是很残酷的一种,只不过在当时来说,汉朝朝廷也无法管理。毕竟这是得到人们赞扬的。

标签: 霍去病

更多文章

  • 镇魂街:霍去病压制吕布,阎风吒暴走,夏玲召唤李轩辕救场

    历史人物编辑:小方说美食标签:霍去病

    哈喽大家好,我是宝岚,镇魂街第379话更新,这一话的剧情分为两个视角,首先是外围的霍去病与吕布大战,常态的霍去病利用雷电的能力压制了吕布,但以吕布的实力,大概率是有烟无伤定律,而那只怪兽也和宝岚猜测的一样,是与飞廉融合后暴走的阎风吒,夏玲被袭击后,脱离了颜庄尧的身体,颜庄尧与颜良苦战阎风吒,在绝境之

  • 为什么霍去病第一次带兵打仗就能这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闲人一支烟标签:霍去病

    汉武帝时期出了两位名垂青史的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卫青本是平阳公主的骑奴,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选入宫,得到武帝宠幸,他才被提为太中大夫。不过卫青自己也很争气,由于他精于骑射技术,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很得武帝赏识。在与匈奴战争中,袭龙城,收河套,击右贤王,大战漠北,可谓是战功赫赫。与卫青相比,他的外甥

  • 论霍去病六次出战匈奴却没有“当单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在西汉出战匈奴的历史中,霍去病更是和匈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物。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带兵进军河西,拉开与匈奴的作战。不出意外地,这场作战以霍去病取得第二次河西大捷为终点,狠狠打击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和信心,也影响了之后的漠北决战。在霍去病一生中,他出战匈奴仅有

  • 霍去病打下4座城,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名字很耳熟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霍去病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年轻的少年名叫霍去病。他的出身并不显赫,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直到后来才得以相认。他的母亲是卫少儿,而霍仲孺则是他的私生父亲。他在汉武帝建元元年降生于世。在成为众人瞩目的将军之前,霍去病过着平凡而无忧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在他十七岁时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那一年,刘彻发现了他独特

  • 霍去病打下4座城,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名字很熟悉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是中国汉朝时期的大将军。在他征战西域期间,他曾经攻下了四座城市,分别为张掖、敦煌、酒泉、武威。这些城市至今仍然被沿用着他所取的名字,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四座城市与霍去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都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西部地区,是汉朝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和交流的重要枢纽。霍去病在西域征战时,

  • 希特勒的“闪电战”,都是霍去病玩剩下策略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霍去病

    希特勒利用“闪电战”,拿下了二战初期的胜利。有很多人感叹,希特勒决策的果敢。但是小编要说的是,“闪电战”这一策略,使用的化境的中国也有一位,他就是——霍去病。霍去病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17岁参加军队,23岁就死得莫名其妙。从军的六年之间,打过四场战役,全部取胜,也让秦汉两个朝代,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望其

  • 霍去病英年早逝的背后,其实是三大势力的博弈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霍去病

    前言:霍去病在西汉乃至整个历史中都是著名的将领,称之为战神也不为过,17岁之时就已随军出征,四年后的霍去病,已经从一个小小的私生子成为了当时光芒万丈的三军统帅,这时的霍去病才仅仅21岁,可以说霍去病创造了一个武将中的神话,但就是这样一位天之骄子,却是英年早逝,23岁时便已逝世,天妒英才也许就是形容的

  • 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一生未娶,哪来一个儿子两个孙子?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霍去病

    “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班固刘彻继位时不过15岁,面对文武百官,他显得有点被动。虽然先帝为西汉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匈奴祸患还未解决。考虑到匈奴的原因,刘彻只能和大月氏结盟,从而击退匈奴侵犯,保一方平安。虽然那段时间国家没有大力发展,

  • 霍去病早逝7年后,汉武帝一场封禅泰山,战神霍家的血脉至此断绝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霍去病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一场泰山封禅,害死了霍去病的独子霍嬗。7年前,在汉武帝筹备歼灭匈奴主力时,24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反击大计宣告破产。悲痛中的刘彻做了三件事:1.终止汉帝国与匈奴的决战;2.调北地五郡铁甲军,自长安列军阵到茂陵,致敬封狼居胥的大司马霍去病;3.将2岁的霍嬗接到未央宫,封为冠

  • 既然是闪电战,为何霍去病还百战百胜,没有迷路?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霍去病

    既然是闪电战,为何霍去病还百战百胜,没有迷路?对于霍去病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战绩,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想到现在也没明白。个人认为,一,主将勇,年青,初生牛犊不怕虎。管他三七二十一,玩命就是了。像项羽巨鹿之战,一以攻十,喊声动地。二,兵士精锐,有能力冲垮,砍死敌人,而不是被敌人砍死。兵多,粮草多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