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光率先发难,刘贺只能坐等被废吗?一段对话揭晓了答案

霍光率先发难,刘贺只能坐等被废吗?一段对话揭晓了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姜腾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2/14 19:24:36

在中国历史上,海昏侯刘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虽然霍光为他编织的诸多“罪行”并不可全信,但他屡屡不听下属的劝诫,肆意妄为,尽显纨绔之性,也是最终被废的重要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讲,霍光拼了“老命”也要将其“置于死地”,则恰恰证明:两人之间一定进行过一场针尖对麦芒的交锋!那么,作为一个没落的藩王,刘贺有什么底气跟权倾朝野的霍光开战呢?当尘埃落定,刘贺就只有坐等被废,而没有反戈一击的机会吗?

两个人的战争在刘贺从昌邑国出发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因为他坚信:此去长安要想有一番作为,必定要跨过一座大山,那就是霍光。所以,他带了一支二百人的团队,有最勇猛的武将,还有最优秀的智囊团。

1、霍光的威胁人尽皆知,他的部下已经向其警示

对于刘贺而言,霍光虽可以说是伯乐,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更是一只躲在暗中的饿虎,随时都有可能发起致命的一击。这一点,刘贺会不清楚吗?他当然清楚!根据《汉书王吉传》的记载,刘贺在去长安之前,当时的名儒王吉让他一定示弱于霍光,并意味深长地说:“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一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王吉为什么会在未来天子面前,说出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呢?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霍光的权力太大,初为天子的刘贺应该低调行事。第二,王吉很可能知道了刘贺集团下一步的相关动作,他希望用自己的言论给刘贺起到警示作用。毕竟,上官等人谋反被诛一事就近在眼前。

事实上,刘贺的确有下一步的动作,而且占据了师出有名的“制高点”,这是他公然向霍光宣战最主要的原因。

2、汉文帝被群臣拥立一事,成为刘贺的“杀手锏”

当年陈平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选立了远在代国的刘恒为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刘恒即位后,将六名跟随自己的老部下悉数任命为九卿之职,接着迫使周勃辞掉了丞相之位,一步步掌控了朝堂的话语权。现在,刘贺与当年刘恒所处的形势是何等的相似,他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效仿汉文帝,走向权力的巅峰。

根据《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六》的记载:“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相安乐迁长乐卫尉。”得感谢司马光把这么重要的信息写到史籍里。昌邑国的官员都被破格提拔,这是在打破平衡!长乐卫尉是什么官衔?那可是太后寝宫的安保工作。这证明刘贺随行的二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武将,他做好了准备,做好了武力解决纷争的准备。刘贺的这些举动势必触动到了霍光在朝堂上的利益,那么,两个人也就没必要“他好,我也好”了,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3、刘贺败得极其窝囊,他本有反戈一击的机会

史书上并没有过多地记载刘贺集团是如何进行这场“战争”的,只是说他败得极其窝囊。帝位被废不说,昌邑国二百多名官员除了王吉、龚遂等少数人外,悉数被诛。但是,在这些官员赴死的路上,却留下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证据。根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他们临死前喊出了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是什么意思?刘贺及其下属一定在危难之时,有过其他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的计划。而且,这番言论也在多年后,刘贺与他的旧部孙万世的对话中得到了证实:他本有反戈一击的机会!

根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孙万世问刘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这段对话已经显而易见了,刘贺已经在后悔了:当初如果斩杀霍光,坚守皇宫,可能会有另外一番天地!那么,真如孙万世所言,刘贺有获胜的可能吗?有,绝对有!

第一,刘贺的所有“罪行”均为霍光的一面之辞,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根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的记载,当霍光准备废黜刘贺时,群臣的反应是:“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如果刘贺真是倒行逆施、人神共愤,群臣用不着这么惊讶,更用不着这么害怕,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第二,霍光能编织刘贺的罪状,刘贺就不可以声讨霍光的逆行吗?说他擅权专政、排队异已,恐怕没人会觉得是假的。况且,在最后关头,他还有二百人的武装力量,如果以霍光为人质坚守皇宫,并喊出“清君侧,斩霍光”的言论,未必没有获胜的机会。

所以,多年之后孙万世旧事重提,刘贺才有如此懊恼之情。这段对话已经说明:他们当年真可能有反戈一击的机会,而不是坐等被废。

结语

霍光凭借多年辅政积攒的影响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皇权玩弄于手掌之中,刘贺只不过是他支配的一个玩偶罢了。在整个事件中,刘贺绝对没有那么荒淫无道,只是他最终输掉了这场争斗;霍光也没有多么心系汉室,他只是想找个更听话的工具。双方没有谁对谁错,都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权力!

参考书籍:《汉书》、《资治通鉴》

标签: 刘贺

更多文章

  • 刘贺在位仅仅27天就被废,刘病已意外登位,可他为何能坐稳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刘贺

    主少国疑的现象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难免会出现,皇帝年轻,自然就需要权臣从旁辅佐。如果权臣别无二心,彼此就能相安无事,甚至成为君臣和睦的典范;如果权臣一心想着把持朝政,君臣反目也是必然。对于刘病已来说,登上帝位完全是个意外,虽然有个皇曾孙的名头,但是从他的祖父戾太子刘据兵败被杀的那一刻开始,就再也无缘于

  • 汉宣帝为什么封刘贺为海昏侯,是有意贬损他的人品吗?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刘贺

    关于刘贺为什么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可能多数大致了解刘贺经历的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海昏侯”这个封号是不好的,它应该是与刘贺生前27天干下一千多件荒唐事,而招至废黜帝位的经历有关;应该是其为人昏乱,处事荒唐的代名词;也应该是汉宣帝有意贬低其人品差而刻意授此封爵给他。不过从大量历

  • 狂妄、放纵、愚蠢、固执——“海昏侯”刘贺27天皇帝生涯总结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刘贺

    某一天突然“飞来横福”砸到了一个人的头上,让他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帝国最为尊贵的天子。这对于多少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天大福气,多少人殚精竭虑、费尽心机,一辈子都抢不到这个最为尊贵的位子,而他似乎运气好到爆棚,“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让他一步登天贵为天子。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7天后,他就被废掉了

  • 酒囊饭袋?无道昏君?海昏候刘贺只是夺权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刘贺

    前几年随着考古发现的海昏侯墓重现天日,作为墓主人海昏侯刘贺,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帝,开始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讨论一下这位海昏侯刘贺,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昏庸无道,残暴不仁?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人商量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汉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即位。没想到

  • 西汉皇帝,汉武帝毁誉参半,完美皇帝汉宣帝,刘贺背锅侠!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刘贺

    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汉后半段的皇帝,先从汉武帝讲起, “秦皇汉武”并称史上最伟大皇帝。汉武帝在很多方面都做了突出成就。他让中国领土扩张了两倍,汉军大败匈奴,收取河西,威慑西域三十六国,更使汉民族因他而命名。朝政方面,创设外朝制、刺史制、巩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将制铁、煮盐、酿酒等归由朝廷经

  • 我国历史上最特殊的皇族-海昏侯刘贺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刘贺

    刘贺一生传奇跌宕:作为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先继承了父亲的王爵;而后在汉昭帝早亡无嗣后被拥立为皇帝,由于肆意妄为被权臣霍光废掉。这位做了27天的帝王史称汉废帝(原来的封爵昌邑王国也被废),刘贺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度过了十年时光。直到公元前63年,汉宣帝刘询诏封刘贺为海昏侯。四年后刘贺薨,享年33岁。也就是说刘

  • 海昏侯刘贺为何因荒淫无道才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刘贺

    刘贺之所以留下一个荒淫无道的名声,是因为他政治上失败了。败给了权臣霍光。丧失了话语权。如果历史逆转,刘贺绝对是英明神武,果敢刚毅。霍光的历史定性一定是第一个‘’曹操‘’(那时候,没曹操,就是例比)。一句话,刘贺太嫩。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应该是说,刘贺

  • 汉废帝刘贺梦见苍蝇屎问下属是何意,下属:是小人,结果刘贺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极客历史村标签:刘贺

    我们都知道,对于古代皇帝来说,他们若想能在皇位之上一直坐下去而不会翻盘,那么他们肯定就要表现出良好的作风来才行。而这样的良好作风就好比是勤于政事,少些荒淫。这样才能深得臣子们的敬重,才能得到臣子们的拥戴。如果皇帝没有这么做,却做出了诸多不良的事情来,就好比说是荒废朝政,只顾荒淫无度。那么皇帝就要遭到

  • 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他为何年仅33岁就突然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赵红娟标签:刘贺

    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黜了,由大将军霍光亲自遣送回老家昌邑王府,强制“居家隔离”达11年之久。刘贺由于长期“居家隔离”,导致精神恍惚,身患多种疾病。监视刘贺的安阳郡太守张敞写了一份关于刘贺“居家隔离”的详细生活情况报告给汉宣帝。这个张敞就是喜欢帮老婆画眉毛的那个张敞。他画眉毛画得漂亮,工作也极

  • 刘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刘贺被废后谁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小时光标签:刘贺

    刘贺是刘彻的孙子,当时的汉昭帝膝下没有子女,后来便由刘贺接受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最后刘贺便成了新上任的皇帝。但是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呢?事实上仅有27天。刘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刘弗陵去世后,大将军霍光写下玺书,征召刘贺主持丧礼。刘贺接到玺书是凌晨一点多,到中午刘贺就出发了。赶了一百三十五里,侍从人员的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