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鸽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信鸽获得高位奖,贵在“一滴血”,这意思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赛鸽均含有优秀的血统,因而当某一赛程竞翔出现冠军,便有人把此鸽的“某一滴血”言传出来,使之上代血系身价百倍。
张顺奎觉得此话有理,但不全面。他在长期育鸽竞翔过程中,提出“五六滴血”和“关键性种鸽”的论点,这就是说在现代极为激烈的信鸽竞翔运动中,有人名垂千古而有人默默无闻,这种天壤之别与能否选配好“五六滴血”和抓住“关键性种鸽”直接有关,因为育种系统是人创造出来的,惟有善用系统的人才会成功!
张顺奎以自身育种为例:“关键性种鸽”是“李鸟”西宁6名之父。
而“五六滴血”是自己在较短时间内引进丁文生的“石家庄冠军”、郭小明的“西宁3名”子代、刘秀龙的“西宁9名弟”、李梅龄的“西宁6名父”、汪顺兴的太原亚军(西宁8名姐)与西宁6名父交配的子代“小太原”、陈逢春的“玉门2名子代”等“五六滴血”。
其中,集中了1964年放飞西宁“3名、6名、8名、9名”血系的4羽佳鸽(当年共归巢9羽)和玉门2名的子代,在当时作为高起点的引进是难能可贵的。
张顺奎还引经据典、中外对比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论点:
中国信鸽之父李梅龄医生培育成中外闻名的“李鸟”,是在30年代引进比利时的伟奇、密勒、固耐;德国的克伦巴·阿享、摩尔·阿享及德国军用鸽血系,大概涉及5个半品系的综合体,最后形成大名鼎鼎的“李鸟”。
其代表鸽则是扬名中外的“759”,有关杂志记载它曾于1935年和1936年两次荣获天津冠军。
上海吴淞镇的汪顺兴,其赛绩卓著彪炳,育种也独树一帜。汪顺兴就是善于把“日本种、培尔琴、西翁、日本气象鸽、李鸟及台鸽”优化组合,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吴淞“老桃花”、吴淞“尖子”铭种。
世界著名的比利时赛鸽家安·凡布利安那曾两度夺得巴塞罗那国际赛冠军,其铭系传给外甥和爱徒,也分别获得过一次巴塞罗那国际赛冠军。这种赛绩举世罕见。探究安·凡布利安那的血系,由康敏尼、勃诺特、费尔玛、卡特利斯、固耐、万达易速步等品系组成,也含有“五六滴血”。
如果再深入发掘的话,安·凡布利安那自成的品系内含“伟奇、万德威尔德、西翁、法加、司翠克鲍特等数个最高级系统”。凡氏的一生养鸽生涯除了一人独拥“巴塞罗那1号”和“巴塞罗那2号”外,其早年就拥有世界著名的“幼牛号”:1951年波城国际赛冠军,当天归巢;著名的“兹瓦天”:1951年比利时皇家鸽协冠军。
这时,张顺奎又搬出自己极为器重的林云达先生的一段话:“育种是雄鸽重要?还是雌鸽重要?经反复推敲,雌鸽是面,雄鸽是点。面必须广,而点必须高。
因此雌鸽是鸽舍的基础,好比万丈高楼平地起。雄鸽是茶壶,雌鸽是茶杯,一套茶具总是一个茶壶配好几个茶杯。一羽优秀的种雄,应想办法配上至少4羽金母,才能快速建立鸽族。”这与“五六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还须引用国外育鸽高手的一段话:“世界上凡被称为铭鸽的品系,必定子孙高位奖叠出;必定拥有1、2羽成绩超群的铭鸽。”这与“关键论”也是异曲同工之音。
张顺奎“五六论”要求选配的信鸽应出于名门,应有主要血系在起作用,这些优秀的信鸽内质具有优秀的遗传基因,必然会育出取得优异赛绩的赛鸽,这是缘于其上代凝聚优秀的信鸽基因越多,下代赛绩卓越的机率越大。
同时,在育种过程中,必须坚持“胸中有谱”和“吃透谱系”8个字,即需要一个育种预想与计划,在此前提上,对引进种鸽的谱系(成熟度、遗传性、归巢率、气候与方向适应性等特质)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放飞实验。
“关键论”就是善于观察、实践、选择,是1羽优秀的种鸽那就须深入发掘其内在遗传潜质,抓住不放地进行扩散性繁殖,使自己育种与放飞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由此可见,“五六论”与“关键论”的要义表明“不同优秀品系鸽之间交融及渗透是世界信鸽运动发展的常态”,这必然会启发诸位鸽友捷足先登,形成自己的种群和表现优秀的赛鸽,同时也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值得探索的一条育鸽途径。
END
文|潘久武
[狗头]感谢阅读!如喜欢本号可添加关注,鼓励请点赞+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