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议和陷入僵局,李元昊:我叫你一声爸爸又何妨?
宋夏战争经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三次大战,旷日持久,元昊虽然胜利,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常年的战争使得西夏国力凋敝,民不聊生,虽然元昊还想着“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但实力已经不允许他再与宋进行大规模战争了。此时的北宋,虽然已有韩琦、范仲淹等大将坐镇西北,但战争持续太久,并且一战不如一战,宋仁宗一向爱民如子,于是他选择向西夏抛出橄榄枝,决定以和谈来结束这次宋夏冲突。
庆历三年春,宋仁宗秘密派遣大臣庞籍向西夏皇帝李元昊表达了宋朝想要和谈的意愿,元昊听闻以后,开心得痛饮三杯,于是北宋和西夏的和平谈判就开始了。谈判刚一开始,双方进行得很顺利,因为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谈判到最后,一个问题卡住了谈判,北宋要求西夏称臣,李元昊取消帝号,而李元昊一心就要当皇帝,其他都可以谈,但皇帝这件事没得谈。于是宋夏和谈就陷入了僵局。这种僵局一直持续到这一年的夏天。
这年夏天,北方强国和西夏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元昊暗中支持辽国境内的党项族部落宣布脱离辽国的统治而归顺西夏,再加上宋夏战争时西夏请辽发兵夹击北宋辽国没有理睬,辽与西夏的矛盾日益明显,辽国大有出兵讨伐西夏的可能,元昊迫于辽国的压力,他希望尽快与北宋达成和议,以获得北宋对自己的支持来共同对付辽国。
来自辽国的压力促使李元昊在宋夏和谈中做出让步,元昊虽然很不服气,但还是“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称帝”。元昊说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叫你一声爸爸又何妨?宋仁宗听到李元昊叫自己爸爸,于是也不管他称不称臣,就开心的与西夏达成了和议。按照北宋自己的说法,北宋和西夏的关系就像父子一样,西夏就成了北宋的附属国,为了显示宗主国地位,宋仁宗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又派人给西夏送去了“夏国主印”。当然,李元昊这一声爸爸不能白叫,北宋之前答应给西夏的“岁赐”从十三万涨到了二十五万五千,同时北宋与西夏接壤的边境又重新开榷场,恢复了宋夏互市。
事实上,李元昊与北宋搞所谓的父子关系,只不过是政治谋略和文字游戏,西夏名义上对北宋称臣,实际上还是独立王国,并且换来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李元昊在西夏国内仍然以皇帝自称,其实他在给北宋的上书提到的自称“兀卒”,也可以音译为“吾祖”,其实际意义是“清天子”,所以元昊只是玩了个文字游戏,他仍然是西夏皇帝,以前元昊父亲李德明当西夏国主的时候,虽然是对内称帝,北宋使臣来的时候,还会稍作掩饰,而到了元昊时,连掩饰都省了。北宋其实并不是不知道元昊的这个把戏,只是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毕竟北宋也打不过西夏,花点钱买平安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