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宣帝的名声为什么不如汉武帝?原因是什么

汉宣帝的名声为什么不如汉武帝?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00 更新时间:2023/12/27 10:12:19

中国几千年的王朝更迭,如群星闪耀般出现了几百位帝王,而如果要在他们当中,选出几位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汉武帝往往都会榜上有名。但熟悉汉朝历史朋友往往会有疑问,那就是论文治武功而言,同样是西汉皇帝的汉宣帝,相比较汉武帝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知道这位帝王的人却不多。这是为何呢?

船夫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好久,直到前些日子写了篇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章,让我找出了汉武帝与汉宣帝在同一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表态,或许是造成后世儒家评价大相径庭的原因,下面船夫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

在历史书中,记载了汉武帝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虽然本质上是为了清除窦太后的残余势力,但明面上儒家的地为的确是被提高了。如今来看这场权利斗争,肯定是达到了汉武帝与儒家双赢的结果。

但经过一代代儒生的“春秋笔法”,让后世读到这段历史的人,往往会下意识的认为,“只有儒家才能救中国,不信儒家的王朝都没有好结果。”这也是船夫当初在初中,学完汉朝历史后最直接感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但实际上汉武帝一朝并没有对匈奴并没有造成多么有效的打击,举全国之力只不过把匈奴打跑了而已,没过几年人家又回来了。反倒是中原百姓因为连年的战乱苦不堪言,在汉武帝晚期,已经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民不聊生的惨状,说句不好听的,国家都快被汉武帝玩完了,不然,自尊心那么强的汉武帝怎么会颁布《罪己诏》,可见形式烂到何种程度了。史家二司马之一的司马光曾评价汉武帝: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将汉武帝晚年的光景,比作了秦朝末年。已经很露骨的表达出,汉武帝差点把汉朝亡国的事实。好在汉武帝及时悔过并在发布《罪己诏》后,推行了屯田制度,缓解了底层民众的社会矛盾,不然汉武帝就是一个亡国之君。

汉宣帝时期,汉朝联合乌孙大破匈奴,导致匈奴呼韩邪单率众来朝称臣。后又平定西羌,设置金城安置降羌 ,同时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汉宣帝统治时期,汉朝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达到西汉巅峰,史称“孝宣之治”,庙号中宗,是西汉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其余三人为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

关于汉宣帝的故事,前些年的《乌龙闯情关》中的刘病已就是以其为原型拍摄的,但剧中走的是满满的偶像风,把原本英明神武的汉宣帝弄得跟娱乐明星似的。汉宣帝曾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这句是汉宣帝刘病已讲给太子(汉元帝)听得,所以被记录在了《汉书·元帝纪》中。当时的太子太过轻信儒生,汉宣帝就很直白的告诫儿子,“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夺权忽悠人的把戏,并不是国家真正强大的原因,你可千万别当真。做皇帝手腕要硬,不能被大臣所左右,表面上用王道统御四方,私底下也要学会用霸道之术教训那些不听话的。

这段话几乎是道出了做皇帝的精髓,只可惜汉宣帝的太子把这都当成了耳旁风,继位之后就开始笃信儒生,把大好的江山霍霍的不成样子,汉朝从此盛极而衰。

被儒生写歪了的历史

看完以上对比,相信大家会发现,宣扬汉武帝的话,就会间接的让人联想到,正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革,让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强大了起来。这种潜意识的效应,让后世文人前赴后继的开始赞扬汉武帝。而至于汉宣帝,则因为说了“大实话”,被后世一代代儒生,将与其有关的内容束之高阁。看到这种认知偏差。船夫不禁想起了那句话:

标签: 汉宣帝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既是对手又是亲家?为何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末三国时代,三足鼎立,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其中,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是亲戚,刘备是孙权的妹夫,孙权是刘备的小舅子。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强大的曹操。曹操和东吴孙权是

  •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康熙 仅仅是喜爱乾隆这个孙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对康熙和雍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因为宠爱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吗?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2岁的乾隆确实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认为康熙对乾隆的喜爱,让雍正沾了光,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是雍正让乾隆沾了光。而且康熙最喜欢的孙子并不是乾隆,之所以我们都认为康

  • 朱祁镇登基后,在军事与外交方面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朱祁镇,即明英宗,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前后在位共22年。他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生母是孝恭孙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

  • 汉景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武,汉朝,风云人物

    首先,刘启在当了皇帝的第三年,有一次,兄弟刘武进京去拜访他,他招待刘武喝酒,两人喝得很高兴,也很动情。这时候,刘启脱口而出,说将来他百年以后,就让刘武继承皇位。当时刘启还没有立太子,天子金口玉言,谁也不敢说刘启是说着玩儿的。当时大臣窦婴(窦太后的侄儿)在场。窦婴听了,立马对刘启说,从汉高祖开始,大汉

  • 论谋士袁绍比曹操还要多 袁绍是怎么输掉官渡之战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绍和谋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袁绍手下的谋士比曹操多,可是官渡之战还是败了?三国里经典的战役很多,官渡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这一仗打下来,袁绍搜刮北方四州得来的人力物力消耗殆尽,而曹操却借此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此战前后,曹操固然有许多谋士为他出谋划策,但是袁绍座下的谋士也

  • 有哪些与明宪宗朱见深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朱见深,即明宪宗,明朝第八位皇帝,在位共23年,年号成化。他是明英宗朱祁镇长子,生母是孝肃周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朱见深被立为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为沂王。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

  • 如果汉献帝到刘备手里会怎么样 刘备会不会杀了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献帝,刘备,风云人物

    以刘备的性格,肯定会收留汉献帝,但等实力强大后,大概率会悄悄除掉他。一、刘备会收留汉献帝首先,刘备向来以忠义、恢复汉室立足于世,倘若他不收留汉献帝,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以后手底下的将士怎么想?天下百姓怎么想?人心散了,就不好带队伍了。刘备向来讲其次,收留汉献帝利大于弊。既能够以汉献帝的名义招纳天下

  • 朱祐杬:被儿子追封为明睿宗,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朱祐杬,其子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后推尊为“兴献帝”,庙号明睿宗,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明宪宗朱佑樘异母弟,明武宗朱厚照的叔叔,生母是邵宸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

  • 朱元璋一桌酒喝倒了一顿人,比杯酒释兵权更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朱元璋性情猜疑,残忍好杀。从一个乞丐摇身成了一代帝王,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当上皇帝后,为了防止功臣宿将尾大不掉。确保朱家天下万无一失,所以乞丐皇帝朱元璋提前为自己的子孙将荆棘上的刺削掉。在一次聚会上,朱元璋斟满一杯酒递给户部尚书茹太素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此时的茹太素颈后定是掠过一阵冷风,

  • 孙权在夷陵之战后拒绝称帝,有何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三国,风云人物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在曹操去世后,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一年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