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偏爱的总会有恃无恐——看历史上的温成皇后

被偏爱的总会有恃无恐——看历史上的温成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梅说历史 访问量:3191 更新时间:2024/1/16 23:58:38

看过《清平乐》的小伙伴,对张泌晗这人物可能争议比较多吧,说实话,@历史沧澜倒是挺佩服她的。她活的真实嚣张,爱得热烈无悔,她是跋扈霸道的,她是愚蠢自私的,她又是可悲可怜的。那么历史上的温成皇后,是不是也像影视剧里演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幼年孤苦

温成皇后张氏(在史书上并未记录名字),本来出身是比较好的,出自官宦之家,祖父张颖、父亲张封都是进士出身,本可以做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却偏偏父亲早逝,母亲带她本想投奔大伯父张尧佐,无奈人情冷暖,这个大伯父找了个路途远别折腾的借口,就拒绝了她们投奔。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他母亲曹氏只能带着她到齐国大长公主府做舞姬。

张贵妃,河南永安人也。祖颖,进士第,终建平令。父尧封,亦举进士,为石州推官卒。时尧封史尧佐补蜀官,尧封妻钱氏求挈孤幼随之官,尧佐不收恤,以道远辞。妃幼无依,曹氏遂纳于章惠皇后宫寝。——《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小时候的颠沛流离,人情冷暖,应该在小小的张氏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她学艺努力刻苦,凡事都想拔尖,要强又心思玲珑。

成为仁宗宠妃

张氏八岁时由大长公主带入宫中,由宫人贾氏代养。一次宫中宴饮,张氏出众的姿容,优美的舞姿,深深吸引了仁宗,遂纳入后宫。由于张氏出落得楚楚动人,性子也聪明柔顺善解人意,故深得仁宗宠爱。初为御侍,累封清河郡君。康定元年十月,进封才人。庆历元年十二月,进封修媛。庆历三年七月,因连丧二女请下迁为美人。庆历八年十月,封贵妃。

"妃幼无依,钱氏遂纳于章惠皇后宫寝。长得幸,有盛宠。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庆历元年,封清河郡君,岁中为才人,迁修媛。忽被疾,曰:"妾姿薄,不胜宠名,原为美人。"许之。皇祐初,进贵妃"。——《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可以说,张氏的一路都是被仁宗皇帝偏爱,护佑着的。

被偏爱的表现之一,升迁迅速,惠及家人。才人→修媛→美人→贵妃→皇后(追封)

我们来看看张氏升迁的速度,已经打破宋朝后宫惯例。不仅她自己升迁,她过世的亲人也被一再追加官位,甚至当初不肯收留她的伯父张尧佐,也不断加官进爵。说的不文雅点,真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为了在前朝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张氏只能不计前嫌,扶持娘家人,为了给她大伯张尧佐加官进爵,还一度使得仁宗皇帝被包拯喷,怎么回事呢,看下面:

之前,仁宗想封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结果遭到台谏官的猛烈抨击,不得已而作罢。张贵妃不死心,仁宗也决心一定要任命张尧佐官职。一天,仁宗上朝,贵妃送仁宗到殿门口,嘱咐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意思是提醒仁宗不要忘记下诏封张尧佐的事,宋仁宗听罢连忙说:"放心!放心!"

到了大殿,仁宗刚准备下诏任命张尧佐,知谏院包拯站出来反对了,不给皇帝面子,大谈不能任命张尧佐的理由,滔滔不绝,说到激动处,唾沫都溅到仁宗脸上。好在仁宗这人也不跟他计较。包拯这人,小伙伴们肯定不陌生了,素以刚直不阿闻名。

仁宗回到后宫后,张贵妃迎上前去,还没来得及说话,仁宗就一边用衣袖擦脸,一边一不耐烦地说:"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

虽然埋怨张贵妃,但仁宗最后还是在皇佑二年(1050)十一月进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只挂名,不掌权,算是和朝臣,尤其是包拯的妥协)——《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

被偏爱的表现之二,待遇比对皇后,风头一时无两

张氏在宫中专宠,饮食供给都超过皇后标准。曹皇后的外甥女,后来的宋英宗皇后——高滔滔,本养于宫中,皆因温成皇后盛宠被送回府。在宫中圣宠不衰也就罢了,出行居然用皇后仪仗。这是什么概念,大张旗鼓的僭越呀。在封建社会,身份等级是有严格规定的。逾越就是大不敬,一般人早不知道死几次了。但什么事放到当时的贵妃头上,那都不是事。

我们的张贵妃嫌弃自己的车驾仪仗不好,就和仁宗说想借皇后的仪仗来用用,仁宗让她自己找皇后借,她还真去借了。关键,曹皇后还真借给她了,真替曹皇后心塞呀,真能忍。后来还是仁宗反应过来,怕谏官弹劾,嘱咐她以后不可在僭越。

初,妃既受封册,宠爱日盛,出入车御华楚,颇侵并后饰。尝议用红伞、增兵数。有司以一品青盖,奏兵卫准常仪……张妃怙宠上僣,欲假后盖出游。帝使自来请,后与之,无靳色。妃喜,还以告,帝曰:"国家文物仪章,上下有秩,汝张之而出,外廷不汝置。"妃不怿而辍。——《资治通鉴》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唐的杨贵妃带火了荔枝,而我们的张贵妃也带火了一种水果。产于江西的金橘因为路途远,东京市民很难见到。后运至东京,由于张贵妃爱吃,仁宗下令大批量运金橘入京城,因为太多吃不完,只好拿到东京市场上去卖。遂在东京饮食市场上红火起来了

"金橘产于江西,以远难致,都人多不识。温成皇后特好食之,由是遂重京师。"

被偏爱的表现之三——生死两皇后

至和元年正月,张贵妃突发疾病去世,(也有说是连失三女,身体承受不住打击),时年三十一岁。宋仁宗悲痛不已,为她辍朝七日,自制挽歌词。仁宗没有理会曹皇后在世的事实,也不管曹皇后尴不尴尬,合不合规矩,决定以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虽然有很多大臣反对。但此时谁也劝不动仁宗皇帝。其实,仁宗皇帝后面还酝酿着大招呢。他要实现张贵妃的心愿。

张贵妃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当然是皇后之位。生前就几次问鼎后位,但都没成功。比如,《清平乐》中演的皇宫侍卫纵火事件,关键时刻曹皇后临危不乱指挥众宫女太监御敌灭火。但最后,仁宗怀疑这次事件蹊跷,把功劳都给了还不是贵妃的张美人不说,曹皇后差点因这次事件被废后。这心偏的可不是一点两点,根本不像电视里演的对曹皇后那么信任。张美人在这次事件后虽问鼎后位没成功,但封了贵妃,一跃仅次于皇后。

张贵妃一生都梦想着登上皇后之位,仁宗是很清楚的,因为张贵妃的心思也从来不在仁宗面前隐瞒。这可能也是后宫众多美女,为啥仁宗最被她吸引的原因吧,——真实,从来不装贤良淑德(仁宗认为的)。生前不能满足她的愿望,那么就死后满足吧。

仁宗下旨,让贵妃穿上皇后的殓服,受宗室、大臣们的参拜告奠。仁宗因为担心谏官们的反对,一直等到治丧第四天才宣布追封爱妃为皇后,谥曰温成,礼数资送甚极丰厚。朝臣想拦也拦不住了。

同年六月,仁宗进封温成皇后父尧封为清河郡王,母曹氏为齐国夫人。并保留了她生前居住的宫殿。

皇祐初,进贵妃。后五年薨,年三十一。仁宗哀悼之,追册为皇后,谥温成。追封尧封清河郡王,谥景思。而尧佐因缘侥幸,致位通显云。——《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总结:

温成皇后,身前集万千宠爱,死后倍显哀荣。在宫规森严的后宫,她却活的明快鲜亮、嚣张肆意,这和她的性格有关,但更多的是仁宗对她的纵容和偏爱吧。被偏爱的总会有恃无恐。对于她而言,仁宗的偏爱是她的幸运。可同时,她给仁宗生了三位公主都先后夭折,对她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这未尝不是不幸。#历史中的浪漫#

参考资料: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

《资治通鉴》

标签: 温成皇后

更多文章

  • 《甄嬛传》:甄嬛和沈眉庄的一次对话,让安陵容彻底向皇后倒戈

    历史人物编辑:余泪旅游标签:向皇后

    《甄嬛传》:甄嬛和沈眉庄的一次对话,让安陵容彻底向皇后倒戈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说一说《甄嬛传》当中并不讨喜的那个角色安陵容。作为女主角甄嬛曾经的好姐妹,安陵容没有把握好机会,反而背叛了甄嬛,并且多次陷害她。可以说安陵容这个角色是越变越坏,越来越让观众讨厌。但是看问题不要只从一个方向去考虑问题,我们来换个

  • 此人向皇后诉说丧妻之痛,扭脸小妾给他添了个小子,皇后:人渣!

    历史人物编辑:酷喵小齐标签:向皇后

    伪装这项技能早在古代就有,此人身居高位,老年丧偶,皇后听说很着急,想给他续弦,于是把他招进来,结果此人当场拒绝,说我老婆刚死,没有心情,只想吃斋念佛打发时光,皇后心里很是佩服,但是没多久,传来此人小妾生子的消息,皇后勃然大怒,心里说这简直是个人渣,所以呢给皇帝吹枕边风,而这皇帝想来与皇后关系最好,就

  • 皇帝刚死,他就向皇后求婚,皇后:我年老色衰,给你找个年轻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向皇后

    提及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很多人相信都为之神往的,因为那是一个让人无比心潮澎湃的时代,当时的汉朝可以这样说:“独汉以强亡”,这句话就说明了汉朝为何会失败的原因。因为汉朝实在太强大了,所以过分崇尚武力这就导致国家穷兵黩武了,但是汉朝灭亡之前其武力也一直压得周边的异族不敢有所异动。但是就算强盛如汉朝,他曾经

  • 皇上向皇后讨酒喝,怀抱徽柔很温柔,帝后和睦好难得

    历史人物编辑:记忆烟雨到标签:向皇后

    不过他对曹丹姝和张妼晗的态度与其他人不同,对于曹丹姝他表面很温柔,可是两人的婚姻有名无实,他对曹丹姝终究是薄情了一些。对待张妼晗则太过宠爱,试试纵容,而且屡次为了张妼晗打破自己的规矩,张妼晗处处与皇后为敌,他也假装不知,仍然纵容张妼晗胡闹,反而劝告皇后不要和张妼晗一般见识,这对于皇后真是不公平。若是

  • 宋徽宗赵佶的生母—钦慈皇后陈氏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钦慈皇后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是北宋的皇后,她出身低微,最后却母凭子贵当上了皇后,她就是宋徽宗赵佶的生母,钦慈皇后陈氏,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陈氏出身低微,她虽出身于平民家庭,但她自幼便聪明伶俐,长大之后被选入掖庭做了御侍(帝王的贴身侍从),大家是不是感觉御侍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

  • 命运最离奇的孟皇后,16岁入宫20岁封后,三立两废,却救大宋两次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孟皇后

    元祐七年(1092年)北宋皇室准备迎接一场盛大的喜事,由吕大防、韩忠彦、苏辙等大臣充当迎亲使,天子之家以三书六礼迎娶孟氏子为后。年方二十的孟氏,在德文殿经哲宗御旨亲封,册立为后,母仪天下。孟皇后端庄有礼,文静贤淑,后宫里上至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下至小宫女小太监,莫不敬爱她,若搁延禧攻略里,就是富察容音

  • 成肃皇后谢氏:南宋盛世的幕后英雄,因儿媳不孝将儿子拉下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成肃皇后

    女主临朝,母后称制在中国历朝历代并不罕见,从与宦官交替临朝掌权的东汉历代太后,到让小女子抖了一把精神的则天大圣皇帝,从“狸猫换太子”的刘皇后再到接连扶立三位幼帝掌权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这些在中国王朝史上并非主流的女性掌权者们一幕幕精彩的表演,让无数须眉们瞠目结舌的同时,也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特色。

  • 李凤娘对宋朝有多坑?赵构:我错信了老道,给赵家找了1个祸害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李凤娘

    公元1187年,宋高宗赵构临死前拍桌大怒:“我错信了皇甫坦那个老道,给我赵家找了1个祸害,怕是要毁了我大宋江山啊!”几年后,宋孝宗赵昚也怒骂:“哪里来的泼妇,这般无礼,把我这个太上皇放在眼里了吗!”究竟是谁,引得两个皇帝频频发怒?不是别人,正是孝宗的儿媳妇、宋光宗赵惇的皇后李凤娘。历史上都说宋光宗是

  • 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三代帝王均被悍妇李凤娘玩弄于股掌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李凤娘

    作者:许云辉 “启禀官家,此乃李后娘娘送来的食盒。娘娘说,盒中有意外惊喜,请官家务必亲手打开!” 宋光宗满怀喜悦打开食盒,只见一双血淋淋的人手赫然躺在其中,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当场晕厥。原来,宋光宗昨日退朝回宫洗手时,见端盆的宫女“指若削葱根”般洗白娇嫩,忍不住揩了一把油。李后看在眼里,妒火中烧,次

  • 南宋最彪悍的女人李凤娘,妃子当物品赏赐,挑拨皇上太上皇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李凤娘

    学习传统的历史,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政治、经济这些冷冰冰的,实际上历史可以是有趣的搞笑的不同寻常的,我们对这个历史上皇后的定义一般是打理后宫井井有条的,或者温婉贤淑、知书达理、小心翼翼的害怕因为自己做不好牵连到家人,可南宋有个奇葩皇后,足可以颠覆你对传统皇后形象的认知。自从赵光义当上皇帝后,这个君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