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心通史
秦朝发生的最大丑闻莫过于太后赵姬与宦官嫪毐私通了,这段丑事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记载。赵姬原本是富商吕不韦的小妾,后来献给了秦国质子嬴异人,成为嬴异人的妻子。相传嬴异人死后,太后赵姬长期与秦相吕不韦私通。
随着秦王政的长大,吕不韦怕事情败露,于是将宦官嫪毐献给赵姬当男宠。赵姬被长相俊俏的嫪毐所迷惑,整日与他待在后宫淫乱,后来还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嫪毐仰仗着赵姬的权力在朝中作威作福,还不自量力的想要造反,废掉秦王政,立自己的儿子为王。
结果,被秦王政率兵镇压下去,最终把嫪毐处以极刑,车裂身亡。其实,嫪毐最牛的地方不是搞定了赵姬,而是还与秦始皇有着血缘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秦始皇怎么可能与宦官嫪毐有血缘关系呢?这件事要从古代的姓氏说起。
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称呼贵族男子时,要采用氏加名或字或号的形式,如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我们称他为管仲。秦始皇则是嬴姓,赵氏,名政,我们称他为赵政。诸侯国君王的儿子不能直呼其名,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公子政。
“姓”是族群的符号,用于区分各族群之间的血缘关系。上古有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当然,上古时期的姓不止这八个,这八个只是人数最多、地位最高的姓。“氏”是区别同一血缘关系的族群中不同分支的。
“氏”的选取方式很多,有以国家名字为“氏”的,有以封地名字为“氏”的,还有以官职名称为“氏”的等等。后来,“氏”又用来区分贵贱,只有贵族才有名有氏,平民则只有名没有氏。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和氏的区别才越来越小,后来逐渐合二为一了。
明白了姓和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秦王政和嫪毐之间的关系。秦王政:赢姓,赵氏;嫪毐:嫪氏,名毐。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嬴姓下面又分出许多氏。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后来,有衍生出了“嬴姓十四氏”之说:赵、瞿、廉、徐、江、秦、黄、梁、马、葛、谷、缪、钟、费。这些氏都出自嬴姓,其中就包含嫪氏。据史书记载,古代“缪”与“穆”同音,缪氏是秦穆公的后代,属于庶出。嫪氏遵循了庶子以食邑或祖父的官职、谥号、字号等为氏的旧制。
从血缘关系上来说,秦王政和嫪毐同为秦穆公的后代,所以,两人之间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只不过秦王政是嫡出之后,嫪毐是庶出之后。论清楚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后,再看秦王政的生母赵姬与嫪毐之间的荒淫之事,真的是乱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