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六国是他的一个宏大的计划,而在这个计划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灭楚。对于灭除秦始皇是非常谨慎地,为此还专门问过李信和王翦两位将军,秦始皇为什么会问这两位将军而不问其他的将军呢?比如说蒙恬、蒙武等,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始皇对李信和王翦是比较信任的,同时也认为这两位是有能力当统帅。至于李信和王翦当时怎么回答这里就不再累述,最后的结果是秦始皇选择了李信。让其统帅20万大军实施灭楚计划,结果是李信的20万军队败于楚将项燕手下。
秦始皇听到李信失败的消息肯定是非常生气的,我想他有一怒之下杀了李信的念头,但是他是秦始皇,一个冷静与理智、骄傲与自信并存的皇帝,理智让他压去了心头的怒火,他坚信统一六合,并吞八荒的计划一定能够实现,所以他马上去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立刻赶到王翦家里,向王翦道歉,并请王翦出山担任灭楚的统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第一、王翦是老将军对于行军打仗经验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对于灭一国他也是有经验的,之前的灭赵国、燕国都是王翦为统帅。只不过当时由于秦始皇自己在灭楚统帅的选择上出现了错误。(因为李信在之前的灭赵国、燕国中都参与了,并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任务都圆满完成(灭赵李信率部从太原、云中,与王翦军队共同包围赵军,并一举攻破赵国;灭韩李信充当先锋一路追杀燕王和太子丹,最终迫使燕王献出自己的儿子太子丹,让秦始皇出了一口恶气。),让秦始皇满意,这也是秦始皇为什么当初灭楚计划实施之前要问李信和王翦两位将军的原因,他们都是有经验、有能力的,只是现在李信的失败,让秦始皇看到王翦老将的经验更加难能可贵。所以,秦始皇要向王翦将军道歉,并请他出山担任灭楚的统帅,答应之前王翦将军说过的灭楚至少要60万军队的要求(这已经是举秦国全国之力了)。
第二、秦始皇让王翦出任灭楚统帅是为了稳定全国的人心。当时李信失败的消息应该是迅速传到秦国,要知道20万对于秦国来说也是巨大的资源上的损失(当然实际应该没有那么多),国与国之间打仗胜败关系到一国的威望和军队的士气。所以秦始皇的这种举动就是给秦国全国百姓一个信号就是灭楚是势在必行的,虽然李信伐楚失败了,但我们还有王翦将军,他肯定能给我们带来胜利。
第二件事就是怎么对待李信失败。有句古话叫做“两军交战杀将不祥”。秦始皇自然不会采取极端的措施因为失败而杀了李信。原因是要是杀了李信,对后面担任伐楚的将军压力太大。他们也会想着万一我也伐楚失败了那性命是不是也堪忧,这样会给军队造成心理上压力,会对灭楚不利。所以秦始皇没有杀李信,但也没有将他一撸到底。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秦始皇到底是怎么处罚李信的,但我想应该是给他降了级别的可能性比较大,就好比从现在的部长级干部降到厅局级干部一样。
理由是有二:一是李信毕竟之前还是建有军功的,灭赵和灭燕都很顺利,和李信也有很大关系,同时李信还把燕国太子丹的人头给他带回来了,给他报了私仇。二是李信在王翦灭楚之后,还参与了平定燕齐的行动。
在王翦灭楚之后,秦始皇就让王翦的儿子王贲北上扫除燕国残余势力,李信是有参与的;后来王贲的灭齐李信也是参与的。史书上记载是李信追随王贲参与平定燕齐的军事行动。可见李信在伐楚失败后还是在军中任职的,只不过级别降低了。要是李信伐楚成功了,那平定燕齐的主帅肯定是李信,那王贲就是李信的手下。
至于李信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李信最后是怎么死的。有人猜测李信最后的结局有三种:一种是被秦始皇下诏给杀了;一种的病死;一种是战死。我想被赐死的可能最小,因为要是赐死的话可以在李信失败后,秦始皇随便找个理由就能赐死,不用再让他去参与平定燕齐的军事行动中。至于战死我觉得可能性也比较小,因为秦始皇灭齐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力,不太可能会损失这么一员大将。所以说病死的可能性最大。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李信我想他是幸运也是可惜的,在那个时候能够以军功得到皇帝赏识,成为将军,成为统帅。虽然后来伐楚失败了,但是皇帝还是让他军中就职,让他有尊严地活着这就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可惜的,就因为伐楚失败让后人知道他更多的是在秦始皇前面夸下海口最后失败以失败收场,而对其在灭六国中发挥的作用几乎被人遗忘,在史记中对其记载也是寥寥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