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李斯“督责之术”内涵
李斯是秦朝短暂的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在秦亡 之 前 所 提 出 的“督责之术”的政治思想 ,在理论上存在着极大的消极性、局限性,在实践上造成了重大的政治灾难,恶劣的政治影响十分深远。
但必须指出的是,“督责之术”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与李斯一贯的政治主张有着巨大的差异,不能将其所有的负面影响完全归罪于李斯本人。
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兴亡过程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无比深远的 历史影响。
而在这一兴亡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秦相李斯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就自然成为我们不能不着重考察的对象 。
他在秦二世当权时期所提出的“督 责 之 术 ”,如有的学者就 认为“无耻的李斯从理论上对实现极欲必须动用极刑的观点进行了论证。
“李斯的督 责之术,比 起 先 秦 法 家 的 权 术 理 论 ,更 为 下 流 ”由此见 ,这一政治建议在很多人看来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极 端化表现之一,这种思想倾向导致其所引发的政治实践对当时秦朝的政治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作 用 ,最终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
李斯提出的“督责之术”的确在历史上起到了十分恶劣的政治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地是,历来人们对其严厉批评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偏见,夸大了这种政治主张在实际中所起到的真实作用。
公元 前 2 2 1年 ,秦朝建立,此 后 ,各项重大的政治举措 都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地付诸实施,如分 郡 县 、造 弛 道 、一文 字等等,王朝的政治秩序得到了强有力的巩固。
此 外 ,秦朝的上层统治者们如何尽快地 使原秦国地区和关东六国地区在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上协 调起来,实现政治上的融合,这也是新政权所面临的重大政治难题。
秦朝的政权交接是在极端不正常的情况下实现的,秦 二世胡亥的即位也是秦朝长期以来盛行宫廷阴谋所结出的 政治恶果,对于处在重重隐忧中的新王朝而言无疑又是雪 上加霜。
秦二世在其唯一信任的大臣原郎中令赵高的怂恿下逐 渐通过各种残酷手段剪除自己在政治上的各种敌人,这其 中包括他的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宗室成员。
这给秦朝上层统 治 集团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动荡,人人自危,朝 不 保 夕 ,在最 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王朝的统治能力,可以说秦朝政治秩 序的真正恶化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李斯的“督责之术”就 是 在 秦 朝 统 治 日 益 恶 化 、失序的 政治背景中提出来的。由于李斯既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重 要辅臣,也是秦二世得以践履帝位的同谋者,所以在两者的 统治时期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经常是朝廷大政方 针的策划者、执行者。
对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力的强调与维护是“督责之术”的 思想核心,李斯甚至将“督责之术”看作是为君之道的重要 内容,是专制君主必须切实掌握的统治术。
对专制君主运用绝对权力而穷奢极欲、肆意享乐的正 当性给予理论证明是李斯“督 责 之 术 ”的 根 本 目 的 ,这是其 督责之术”最大的思想糟粕所在,也是李斯竭力迎合秦二 是皇帝的政治行为在思想上的充分反映。
总 之 ,李斯的“督责之术”的政治内涵主要就包括上述 几个方面,对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力、绝对利益的强调是其最 核心的思想,正是基于这种“尊君”的政治立场,李斯进而竭 力证明专制君主穷奢极欲、肆意享乐的正当性,为其为所欲 为大开方便之门。
在政治思想史上,李 斯 的 “督 责 之 术 ”受到后世学者的 强烈谴责,客 观 地 说 ,这种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因 为李斯“督责之术”的思 1想内容虽然主要源自于战国时期的 法家思想,而 且 精 神 实 也 基 本 一 致 ,都以强化和维护专制 君主的绝对权力为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曹昇流血的仕途 :《李斯与秦帝国》
[2]錢寧:《秦相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