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封侯很难吗?确实很难。商鞅变法改变了过去按血统封侯的办法,采取了按军功封爵的制度。商鞅把军功爵位分成了20个等级,最高的一个等级就是分侯。
在秦国的历史上,有确切记载被封侯的也只有7个人,分别是商鞅、魏冉、范睢、吕不韦、嫪毐、王翦和王贲父子。没有明确清空却被封侯的,只有范睢和嫪毐。
范睢是秦昭襄王身边的第一智囊,因此被封为应侯。但我们回头去看他担任丞相的期间,秦国并没有太大的战争,因此它不可能有大的军功。透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君主是可以法外开恩的,封侯之路并非只有一条。
因此我们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在电视剧《大秦赋》中,赵姬坚决要给嫪毐封侯给出的理由就是举报成蛟叛乱,是重大立功表现,与一等军功相同。
当然在部分历史专家的考证中,嫪毐很有可能参与平定成蛟叛乱,这才是他被封侯的最主要依据。
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於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馀人。
从《史记》中的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嫪毐并不仅仅是一个假太监那么简单。他住在自己的大宅子里,门客上千,家中的奴仆有几千人。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这个地方也同样可疑。嫪毐当时的势力可以和吕不韦相提并论,并且赵姬对他言听计从,对于秦国的国政有很大的影响力。
嫪毐的势力能够坐大,当然和赵姬背后的支持是离不开的,但也不能否认,他个人应该也非常有能力。
当时秦国的国中有三位太后,华阳太后代表的是楚国势力,夏太后代表的是韩国势力,赵姬代表的是赵国势力。秦王嬴政上台后,赵姬就成了监国太后,她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培养自己的势力,嫪毐很有可能也是这样走上前台的。
前边我们说了,范睢可以凭借秦昭襄王的支持当上应侯,那么在这里嫪毐凭借赵姬成为长信侯也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曾经对秦王嬴政说:凭借军功成为王侯太难了,因此我希望大王能够多赏赐我一点良田豪宅、金银珠宝,让我的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这说明在这时王翦还没有被封侯,但他们父子立下的赫赫战功是有目共睹的。王翦、王贲灭掉的国家也是最多的,最终才被封侯。
也就是说在秦国封侯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在商鞅变法后。但总有人是例外,前有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后有秦王嬴政时期的嫪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