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而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便是一朝的宰相,宰相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始终受制于皇帝。而在皇帝身边还有着这样一种职位——宦官。
宦官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太监,虽然大部分太监地位底下,像电视里所出演的那般,对人只有讨好,但服侍皇帝的宦官,却拥有着实权,相当于管家的角色,甚至可以插手天子的事,绝非普通的太监可比。这样一来,一旦皇室衰微,实权便极有可能落在首领宦官的手上。
宦官祸乱朝政的典型便是赵高,赵高原先是秦朝宦官,精通律法,又管理朝政,到后期更是权倾朝野,难道整个朝廷没有人可以抑制他吗?当然不是,当时的李斯便有能力和赵高分庭抗礼,更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相,但最后李斯还是输给了赵高,这是为何?
李斯是一位政治家,有着大才能,他的行为举措有着法家风范,之所以会输给赵高,一方面是因为赵高诡计多端,赵高是著名的阴谋家,而李斯手握大权,他的才能更多的是治理国家,所以来阴的自然是不如赵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李斯是墙头草,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都是对自己有好处才行。众所周知,赵高和扶苏不和,他一心想要胡亥继位。而以李斯的才智,自然知道公子扶苏比胡亥更适合继承大统。赵高此时就找到李斯,和他说明了利害关系,一旦胡亥继位,他依然能够安心做自己的宰相,而如果扶苏继位,自己的地位也即将不保。
所以为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他只能昏庸一回,支持胡亥。这是错误的开始,胡亥继位,掌控大权的人就成了赵高,赵高早对李斯忌惮不已,自然欲除之而后快。
赵高独揽朝政的行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满,赵高得知后怀恨在心,假意对李斯说:“现在函谷关以东的盗贼很多,而陛下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因为我的地位卑贱,可是您贵为丞相为何不劝谏呢?”李斯老早就想劝谏秦二世,但无奈秦二世常居深宫之中,想劝谏苦于无人传达,没有面见圣上的机会。
赵高便在李斯面前推荐自己,说等皇帝一有空闲就立即通知他,可以趁机劝谏。赵高屡次趁秦二世在与美女玩乐的时候,派人转告李斯说陛下正好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
李斯于是就到宫门外求见,搞得秦二世大为扫兴,赵高趁机向秦二世进谗言说李斯在朝廷外权利比皇帝还大,他参与了沙丘密谋却因为地位待遇没有得到提高而心生不满,他真正的愿望是想裂土封王。赵高又诬陷担任三川郡郡守的李斯的长子李由与楚地的强盗陈胜等人有旧交,当盗贼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又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秦二世于是派人调查李由与关东起义军勾结的情况。
李斯得知秦二世派人调查自己的消息后急忙上书弹劾赵高,指出赵高就是篡国弑君的子罕和田常,秦二世看到奏书后不以为然,并将调查李斯的任务交予赵高。赵高将李斯投入大牢,并将其亲属宾客全部逮捕,又派人拷打李斯近千下,李斯不堪酷刑被迫招供。李斯的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不上报,恨恨地说:“囚犯怎能给皇帝上书?”赵高又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委派的御史、谒者和侍中,轮流复审李斯。当李斯想翻供时,赵高就让人严刑拷打。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还以为是赵高的阴谋,不敢再翻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将判决书呈给秦二世,秦二世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到秦二世所派使者到达三川郡调查李由时,他已经被项羽杀死。当使者返回时,赵高就捏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前208年7月,李斯被判处受五刑,在云阳街市腰斩。李斯临死前回头对排行中间的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这又怎么能办得到呢?”然后与其子抱头大哭,李斯父子随后被杀,同时被诛灭三族。民间流传李斯死前后悔说,“吾昔与韩非同游荀卿门下,而杀韩非,今若此,岂非天乎!”
所以显而易见,一代名相李斯多次败给赵高,一方面是赵高过于阴险,另一方面则是他的私心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