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巅峰时投靠袁术,至死未能脱身,孙坚为什么不选择自立门户?

巅峰时投靠袁术,至死未能脱身,孙坚为什么不选择自立门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澜风说 访问量:1949 更新时间:2024/2/16 5:33:48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孙吴政权的开创者——孙坚,少有勇略,十七岁时便大破海盗;后遇黄巾之乱,他跟随朱儁张温前往中原、凉州等地讨贼,立下了赫赫战功。个人之勇武,再加上先前在边地作战的丰富经验,让孙坚成了关东联军之中少数几个能对西凉军造成威胁的人。就连董卓自己都承认:“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袁绍、袁术、刘表能让董卓感到棘手,自然是凭借名望;反观孙坚,却完全是靠其出色的战斗力,以致“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能让董卓都主动放低身段,选择拉拢、示好孙坚,足见后者早已拥有了“单飞”的实力。

然而,孙坚自北上以来,一直受袁术管辖,直至战死在荆州。这不由令人疑惑:孙坚为何要在锋芒毕露之时投靠袁术?在董卓退守长安以后,他为何不想着自立门户呢?

借刀杀人

孙坚在北上前,做了一些不太地道的事:他杀死了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这两人,不仅是孙坚的上司、同僚,还是朝廷委任的地方大员,孙坚擅自将他们杀害,已经触犯了大忌。可以说,这是促使孙坚投靠袁术,以图获得其庇护的直接原因(详见下文)。问题的关键是,汉室余威仍在,各路军阀之间就算互有争斗,也没到随便杀人的地步。既然如此,孙坚又为何会杀掉王叡、张咨呢?

在《三国志·孙坚传》及裴注中,孙坚俨然一副“受害者”的模样,他对顶头上司王叡的反抗,似乎也是“事出有因”——总之,孙坚杀王叡,是因为后者瞧不起他的出身,言行中对他多有轻视之心;故孙坚以王叡“无礼”而杀之。

不过,考虑到《三国志》一直有“为传主讳”的习惯,孙坚本传中的说法可以适当怀疑。因为《三国志·吴书》的史料来源,多以《吴录》《江表传》《吴历》为主;所以,并不排除吴人在这些一手史料中对孙坚杀害王叡一事进行了美化。

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灵帝中平末,(荆州)刺史王叡始治江陵。”王叡出任荆州刺史时,将治所(一州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从原来的武陵(汉寿县)迁移到了江陵。又按裴松之注引《吴录》载:“及叡举兵欲讨卓,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扬言当先杀寅。”看来,过江龙王叡与地头蛇曹寅积怨颇深,应当是前者移治所到江陵的一个主要原因。故王叡在讨董前,会出言恐吓曹寅,以警告后者不要“趁机搞事”。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一时 “口嗨”,会付出生命代价。

刘焉提出“废史立牧”之策并被朝廷所采纳后,州牧刺史的实权早已大大增加。不过,按照汉代“三互法”的回避制度,地方长官往往由外地人担任。王叡是徐州琅琊人,他想要掌控荆州,便必须得到各地太守或地方豪强的支持。王叡与曹寅既然已经交恶,就自然要找其他人合作。孙坚执掌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又拥有强大战斗力,这既能帮助王叡更好地管理荆州,也可以协助他进行讨董之战。这便意味着,王叡不可能对孙坚如此无礼。

曹寅命人假冒汉庭使者,引孙坚去找王叡兴师问罪时,后者还坦然说道:“刺史岂有所吝?”言罢,命人打开库房,令孙坚自取。这足以证明,王叡对孙坚颇有拉拢之意,毕竟他们都有讨董之志,且有联合的可能性。

在此情形之下,就算王叡真的瞧不上孙坚的出身,也不会表现地这么明显。所以说,孙坚对王叡痛下杀手,主要还是因为他中了曹寅的“借刀杀人”之计。

汉家名义

王叡与孙坚“联合”,显然对曹寅不利。既然东郡太守桥瑁可以诈称三公名义,矫诏各路军阀讨贼;曹寅也可以先下手为强,借用天子近臣、时任光禄大夫的温毅之名,令孙坚除掉王叡。

以孙坚“孤迹发微”的经历看,他确实很容易被诓骗。虽说陈寿《三国志》中称孙坚“盖(大概)孙武之后”,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种托词。《太平御览》注引《幽冥录》、《宋书·符瑞志》以及刘敬叔《异苑》中,皆称孙坚之父(一说是祖)孙钟以种瓜为业。如此出身,既证明了孙坚崛起的不易,也暗示了他未来的命运。

寒门乍贵,不懂官场上的弯弯绕绕,在孙坚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他以军功起家,深受汉室皇恩,对朝廷自然尽忠。因此,当袁绍、曹操等人组建关东联军时,孙坚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在后来的战斗中,得到袁术钱粮支持的孙坚,也成为了讨董之战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愿意和董卓厮杀的军阀;反观其他诸侯,要么明哲保身、要么趁火打劫。

由此可见,孙坚的一系列军事、政治行动,始终遵循着“汉家名义”四个字。而他杀害自己的顶头上司王叡,便是受此蒙蔽,稀里糊涂犯下“滥杀朝廷命官”的罪行。但为了洗白上岸,他又不得不投奔到袁术麾下。

正如冀州牧韩馥发出的灵魂一问:“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董卓掌控天子,以朝廷名义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对抗“汉家名义”,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只好打出“清君侧”的幌子,这同样是以尊奉汉室为前提的。正因如此,自讨董联军成立后,各路诸侯便面临着“非董即袁”的选择。孙坚与董卓早有嫌隙,自然会优先加入袁术麾下。借助汝南袁氏的庇佑,洗刷此前他滥杀朝廷命官的罪名。如王夫之《读通鉴论》中云:“袁氏四世五公之名,煊赫宇内,孙坚崛起,不能不藉焉。”

话虽如此,孙坚杀害南阳太守张咨的行为,却实在是属于“一条道走到黑”的行为了。从立场上看,孙坚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但谁叫帝乡南阳(刘秀故里)拥有充足粮草、人口等资源呢?彼时,袁术屯兵鲁阳县,属南阳管辖,自然不愿受张咨(董卓任命)辖制。

据《三国志·孙坚传》记载:孙坚北上到南阳郡时,张咨也曾热情款待他。但没过多久,便有主簿来见孙坚,云“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孙坚听罢,遂命人将张咨斩首,于是“郡中震栗,无求不获”。斩杀张咨后,孙坚行军至鲁阳,与袁术合兵一处,于是“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上述可见,孙坚来到南阳后,曾短暂停留了一段时间,这显然是在等待袁术的指示;在主薄回来后,孙坚依袁术之命斩杀南阳;不久,袁术当上了南阳太守;而孙坚摇身一变,成了豫州刺史。这种手段虽然不正,却仍依托在“汉家名义”之下。

如本系列第二篇所述,孙坚在杀死王叡、张咨后,名义上占据了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南阳五个大郡,几乎等同于荆州的半个主人。但碍于他对董卓的威胁,后者又特意表奏刘表为荆州刺史。于是,袁术、孙坚为了“洗白”自己,选择暂时与刘表合作,放他进入荆州。

谁料刘表也是个有能耐的,他单骑入荆州,竟也能得到当地大族蔡氏、蒯氏的帮助,从而站稳脚跟。如此一来,孙坚、袁术的后路便被切断了。为了夺回此地,孙坚这才重新进攻荆州,可惜却不幸殒命。

如此看来,与其说孙坚至死未能脱离袁术,倒不如说在“汉家名义”之下,他还未找到一个合适时机光明正大地离开。好在,孙策做到了这一步。

当袁术僭越称帝,公然违背汉室之时,孙策及时抓住机会,选择接受曹操(彼时已“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任命,将枪头对准袁术。凭借着“汉家名义”,孙策成功脱离了袁术掌控,进而转战江东,并成为了孙吴政权的奠基之人。

参考资料: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

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

王夫之著《读通鉴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标签: 孙坚

更多文章

  • 唐嫣迟到风波后借孙坚之口解释原委,她有错,但情有可原

    历史人物编辑:偶像说标签:孙坚

    唐嫣因缺席某博之夜导致人设崩塌,凭借综艺积累的好感逐渐崩塌,口碑日渐下滑。就在这时,孙坚站出来替好友发声了!孙坚脸都没洗就把唐嫣约出来喝咖啡,当时唐嫣刚送完小孩,一身休闲装扮,看起来心情还不错。很多网友质疑唐嫣出了事还有心情喝咖啡,孙坚发文:我的评论希望大家都关注生活不关注是非。网友问及孙坚事件的原

  • 孙坚生病,此人亲自登门探望,孙坚酒肉款待,然后一刀把他砍了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孙坚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爹。孙坚白手起家,打下了东吴的基础。他当年起兵讨伐董卓,到了南阳,追随他的有数万人,也是“年少万兜鍪”,威风得很。 孙坚带着大部队,粮草没先行,他到了南阳就传文件让南阳太守张咨筹备军粮,可张咨不给。因为他俩平级,都是太守,孙坚没有给张咨下令的资格。 枪杆子面前,

  • 解析孙坚逆袭战争:孙坚如何打趴董卓,顺利进入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孙坚

    孙坚打趴董卓一直,堪称东汉末年的一场神迹。这是孙坚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最高光的时刻。因为他不仅打趴了董卓,就连三国中被大家一直称赞为神将的吕布也被孙坚揍了一个半死,灰溜溜的撤离洛阳。公元189年,三月。以袁绍为核心的讨董联军仍旧在原地无动于衷,真正出兵交战的人只有曹操,他仅带了五千兵马出战,最终

  • 白手起家,寒门逆袭,起底东吴政权创始人孙坚的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孙坚

    孙坚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首创人,虽然在《三国演义》里面出镜的次数不多,但是他勇猛与智慧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三国演义》中孙坚剧照)孙坚,字文台,公元155年出生于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据说他有一个了很不起的先祖,就是众所周知的,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军事家、政治家,“兵圣”孙武。这里为

  • 荆州刘表杀了孙坚之后,为什么答应和孙权结盟?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孙坚

    这个题目的描述是来源于电视剧《新三国》,而并非演义、史书记载。在电视剧《新三国》中,孙坚南征北战时,是带着两个儿子:孙策、孙权。孙权这个小孩子在此剧中能言善道,出谋划策……比他的哥哥孙策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孙策在此剧中就跟笨猪疯狗一样。孙坚战死后,遗体落入刘表手中,“小朋友”孙权自告奋勇,只身前往襄

  • 逼孙坚交出玉玺的袁绍如果真和孙坚打起来了,最后谁会赢?

    历史人物编辑:子午体育记标签:孙坚

    群雄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组成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孙坚为先锋,董卓不敌,退出洛阳,孙坚在洛阳一井里得到玉玺,孙坚准备带着玉玺回江东发展,向袁绍告退,却被人通报袁绍,袁绍逼孙坚交出玉玺,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孙坚大将程普、黄盖和韩当纷纷拔剑,差点打起来。如果真打起来,谁会吃亏?孙坚手下大将程普、黄盖和韩

  • 王昭君其实没有那么美,也没有毛延寿此人,真实的昭君出塞充满悲情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王昭君

    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的确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历史上的那些美女们,虽然长得很漂亮,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实际上她们也有不为人知的缺点,小编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王昭君的故事。在大家的印象里,王昭君是因为没有贿赂宫中的画师,所以画师就把她画的很丑,以至于汉元帝没有看上她,于是她就成为了一个宫女,每天都做

  • 这两位女子都叫昭君,王昭君远嫁塞外,而她则生下四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王昭君

    一说起“昭君”这个名字,大家率先会想到王昭君。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就算随便找个路人,也能将她的故事讲出一二。其实历史上除了王昭君,还有一位名叫“昭君”的女子,可能是由于王昭君太出名,才导致这名女子被掩盖。然而这两位女子都叫昭君,世人却只熟知王昭君,因此大家知道,王昭君

  • 白庆琳的王昭君,虽说戏份少但这么多年仍让人念念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宝贝标签:王昭君

    白庆琳,饰演《母仪天下》的王昭君,肌骨莹润,端庄与美艳兼具。她的气质如兰。有种淡淡的忧伤。剧中的王昭君性格温柔,性情清冷,这样的清冷很适合她的气质。虽然在剧中,白庆琳饰演的王昭君笔墨并不多,但白庆琳的演技和颜值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白庆琳的将昭君气质如兰花般孤傲的感觉演绎了出来,未尝不是

  • 历史上王昭君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三目史官标签:王昭君

    王昭君,生活在西汉时期,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现代湖北宜昌兴山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素有“落雁”的美誉。王昭君怎么去世的,这个在传说中有很多说法,有说王昭君不愿出嫁,在出嫁途中就投水自尽身亡的;也有说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自尽身亡的。而实际上,昭君是在33岁的大好年华时,因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