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重臣李鸿章,在临终之前写下绝命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在国家事务面临危急的时候,自己每天到处奔走,有着数之不尽的事情要处理,面对这些要处理的国事,以及尚且没有振兴起来的国家,才知道死亡是一件如此艰难的事情。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一定意义上有着与李鸿章相似的感慨。诸葛亮在年少时候躬耕南阳,当时与他齐名的大部分谋士,都跑去了北方投奔曹魏,因为曹魏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看上去即将统一天下,但是诸葛亮却被三顾茅庐的刘备打动,投奔了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
刘备在进行三顾茅庐去拉拢诸葛亮的时候,状况可谓是颇为凄惨,自己的地盘徐州被曹操给抢了,无奈之下只能依附刘表,过着寄人篱下,要啥没啥的生活。诸葛亮在投奔刘备以后,不仅给了他如何发展的建设性战略思考,而且还在具体的细节中推进得极其完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于公元208年春天见到刘备,并且为其陈说大计的那一个诸葛亮,已经从27岁的年轻人成为了中老年人。在他的帮助下,曾经只有“汉室宗亲”一个名义的刘备,已经占据了广阔的蜀地,于221年称帝,亦即汉昭烈帝,然而刘备称帝2年后便去世,曾经的年轻人都已衰老。
此时的蜀汉已经只剩下诸葛亮,便如一支独木苦苦撑着那风雨飘摇的大厦,尽管时局非常艰难(危急存亡之秋也),但是诸葛亮从来没有放弃,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蜀汉的发展蒸蒸日上,不仅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军事建设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长进。
于是从建兴四年(226年)开始,诸葛亮开始了他生命中的北伐,尽管蜀汉的综合国力与曹魏相比,仅仅不过是十分之一,但是在他的调动之下,却获得了多次胜利,以至于曹魏的军队从普通士兵到大将军司马懿,都“畏蜀如虎”,司马懿在诸葛亮的进攻之下多次惨败,以至于最后不敢出战,只敢坚守在城内。
然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虽然极为杰出,但是国力确实有所不如,以至于北伐尽管看似形势一片大好,却多次因为缺粮而无奈撤退,等到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彻底解决了粮草问题,北伐再无后顾之忧的时候,诸葛亮却在234年病重去世,他对于自己的遽然离世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内心却也有所不甘。
若是能够再多给一些时间,那么诸葛亮的北伐成功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演义的描述中,诸葛亮为了给自己续命而使用了“七星续命灯”,结果七星灯被魏延所带起来的风给刮灭,诸葛亮续命失败,他自知自己已经再也没有方法再次续命,这个时候大喊了一声:“庞德公救我!”
那么这个庞德公是谁呢?为何诸葛亮在临终之际点名要他来救自己的命呢?庞德公是当时荆州的一个奇人,他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所以两人有点亲戚关系,但更主要的应该算是师徒关系,诸葛亮大部分的本事都是由庞德公所授,所以他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下意识就喊“师父救我”。
然而庞德公早就已经入山隐居不知所踪了,诸葛亮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帮助,最终英年早逝,蜀汉坚持了数十年后被灭,令后人徒然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临终大呼:“庞德公救我”,庞德公是谁?为何要指名他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