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长子,刘肥并非吕后所出。
在他的生活中,父亲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在嫡母的手下讨生活并不容易,于是便养成了一副懦弱子。
刘邦也常感怀未能将刘肥带在身边照料,因此对他多有偏爱,把他送去最肥沃的封地。
可是,刘邦去世后,刘肥没了庇护,还是做了不少屈辱之事。
不过,别看刘肥活得窝囊,他的几个好大儿可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九个儿子八个反,把朝堂搅成一锅粥。
01 尴尬的身世
刘邦年轻时是当地有名的地痞无赖,靠着家族庇护,当了个小亭长,整日在街头调戏良家妇女。
到了该成亲的年纪,始终没有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在他四处混日子的年纪里,曾与一位曹姓妇人相识,后两人做了多年露水夫妻。
这位曹姓妇人还给刘邦生下了一个私生子,取名为刘肥。
刘肥出生没多久,刘邦的姻缘就来了。
刘邦被沛县豪强吕公看中,其女吕雉成了他的妻子。
吕雉过门后,刘肥的生活惊惊战战,反倒是吕雉生下的嫡子刘盈和刘肥的关系十分要好。
刘肥虽然被叫做家中长子,但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在刘邦做汉王或称帝时,都没把他带在身边,继承人的身份也一直由刘盈担任着。
刘邦自觉对刘肥多有亏欠,便经常赏赐给刘肥不少金银珠宝,还把汉朝最肥沃的土地“齐国故土73城”全部做了刘肥封地。
不仅如此,他还在圣旨中写道:凡是会说齐国话的百姓,全部算作刘肥的臣民。
刘肥去到封地任职后,时刻担心吕后找茬,日子过得很是顺心,几个月就圆润了不少,甚至想着这辈子都不要在回京了。
02 为活命尊妹为母
可是,刘肥不想回京的愿望,在惠帝继位的时候被打破了。
按照规定,新帝即位,各封地王爷需进京朝见天子。一是述职,二是维护兄弟感情,告诉哥哥弟弟们别在背后搞猫腻。
在惠帝接待诸王的宴席上,惠帝因与刘肥自幼亲近,因此把他的位置安排在了席首,而且频频敬酒,给足了刘肥体面。
可这副合家欢的场面,落在吕太后眼里却又变了味。
她觉得刘肥此番做派,分明是忘了君臣之礼,不杀不足以告诫其他藩王谁才是新主,于是命人备下鸩酒,准备毒死刘肥。
好在惠帝聪慧,瞧出了母后的心思,便做出一副势要与刘肥共饮的模样,迫使吕后只得放弃谋划。
事后,刘肥被跟随在身边的使者告知刚才的血雨腥风,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差点就死在宴席上,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刘肥在吕后膝下养过,十分了解吕后的手段,接着赶紧找来足智多谋的内史士,说明原因,让其帮忙想出一道脱身之计。
内史士思虑许久,这才向刘肥献计:吕太后素来疼爱鲁元公主,可是鲁元公主嫁给赵王后,因赵王被废,鲁元公主也跟着失势了。
吕太后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不如献出齐国的一个郡,请旨做了公主的汤沐邑,以此向吕太后表明诚意。
刘肥听了内史士的计策后觉得可行,但一个郡作礼是不是太过单薄,于是再度加码,向吕太后请求尊立鲁元公主为齐国王太后。
为了避祸把妹妹尊为母亲,刘肥这事在历史上也算是一则趣闻。
好在,最终效果不错,刘肥的请求一出,吕太后彻底没了杀心,并对刘肥致以款待。
见天子的事情结束后,刘肥顺利回到封地,多年后在封地内寿终正寝。
03 九个儿子八个反
刘肥的为了活命,处事甚是窝囊,但也算平安。不过与低调惜命的刘肥不同,他的几个儿子却各个不是省油的灯。
惠帝驾崩后,他们认为按照古代的继承制度,自己应该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候选人,于是多次发动战乱,让朝廷十分苦恼。
其中,刘肥的二子刘章、三子刘兴居因充作质子的身份,常年在京城居住,刘章为了掌兵权,还娶了吕雉侄孙女为妻。
吕太后死后,刘章、刘兴立刻起兵造反,妄想借此机会,拥立自家大哥刘襄称帝。
可惜刘襄喜滋滋地带着人马向京城走去,结果才走了一半路程,就受到消息刘恒捷足先登,已经在京城称帝了,无奈只能返回家中,刘章、刘兴的造反被迫已失败告终。
因三人在造反过程中,顺手擒杀诸吕有功,刘恒登基后,还将他们封了王。
但几人心结已经落下,刘襄、刘章回到封地后,没多久便抑郁而终,刘兴之后也因造反失败,不堪受辱自尽而亡。
到了汉景帝时期,又发生“七王之乱”,刘肥有四个儿子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直接参与其中。
结果人尽皆知,七王之乱很快被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平定,参与其中的诸王全部被斩。
当然,这是明面上参加叛乱的封王,暗地里提供支持的还有刘肥儿子的事。
齐孝王刘将闾虽然说没有直接参与叛乱,却在清算时,与哥哥们的下场一致。
最终唯有刘肥第六子菑川懿王刘志早早认清形势,性格与刘肥差不多,这才没有参与叛乱,成了唯一得到善终的人。
怕是苟了一辈子的刘肥看了几个好大儿的操作,也想不到他们竟会如此有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