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莎士比亚的精神部分来自德国?德国人确定了他文学家的地位?

莎士比亚的精神部分来自德国?德国人确定了他文学家的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96 更新时间:2024/1/5 13:28:45

莎士比亚

如今的莎士比亚在全世界拥有非高的声望,是最伟大的天才学家,但其实在18世纪前,莎士比亚在英国没有任声望。可以肯定的是,莎士比亚今日的崇高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观点认为德国人对莎士比亚文学地位的确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托尔斯泰在1903年11月写了一篇名为《论莎士比亚和戏剧》的长篇论文,当年他75岁,重读了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在这篇论文里,他终于把对莎士比亚的厌恶系统地表达出来。

抛开这些个人好恶,这篇论文提供的观点却很有价值。根据他的考证,莎士比亚在18世纪之前,在英国没有什么特殊的声望。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后来在英国的流行完全是因为德国人的功劳。就像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重新发现了巴赫一样,也是歌德、赫尔德和施莱格尔兄弟发现了莎士比亚。今天英国人口中的“莎士比亚”,实际上是从德国回到了英国。在另一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他的精神有一部分是来自德国,德国的文学界会很高兴地承认这一点。

17世纪的前20年里,德国就有剧团在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当时有一些游吟诗人跨过英吉利海峡到欧洲大陆演出。此时的德国处于文艺复兴蒙运动过渡的时期,莎士比亚还没有得到文学界真正的关注。在当时的德国,以马丁·奥皮茨、安德列阿斯·格吕菲乌斯、格里美豪森等人为代表的德国文学界很难说有多高的水平,他们的书今天已经无人阅读,很多人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另外,1618年开始的30年战争也阻挡了莎士比亚进入欧洲大陆的进程,德意志也遭受重创,分裂为近300个小国和66个自由市。尽管在此前约100年时间里,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经》把德语整合到一个非常标准的地步,也为未来的德国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30年战争结束后,在德国的上层阶级里,依然流行着拉丁语和法语。直到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学才开始真正迎来了春天。写出《拉奥孔》的著名作家莱辛反对当时人们照搬法国古典主义的悲剧理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悲剧属于公贵族,喜剧属于平民百姓,之间有绝对的鸿沟。莱辛在他影响深远的《汉堡剧评》里提出了莎士比亚的重要性尽管后者的作品此时还没有完整的德文译本他把莎士比亚比作广阔的壁画,而法国古典主义只是镶嵌在戒指上的小品。他认为,德国未来的戏剧应该以莎士比亚为榜样。

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文学传统里最激荡人心的一幕,而莎士比亚充当了助推器。一般说,著名理论家赫尔德与歌德在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相识标志着狂飙突进的开端,而前者在随后的几年里也写了一篇名为《论莎士比亚》的文章。歌德当然从莱辛那里获取了不少营养,他在《诗与真》里这样说莱辛对他的影响:“(《拉奥孔》)这本著作把我们从贫乏的直观的世界摄引到思想的开阔的原野。”而他对莎士比亚的评价则直接得多。1771年,歌德结束了学业,拿到博士学位,这一年的10月,他在法兰克福的家里举行了一次纪念莎士比亚的集会,22岁的歌德说:“我读完他的一个剧本后,站在那里就像一个盲人受了神的触摸,睁开了眼睛。”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拘泥希腊戏剧规则的法国戏剧相比,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加自由、情感更加浓烈,涉及的人物和社会面也要宽广得多。就像莱辛后来写出了德国第一部以市民为主角的悲剧《爱米莉亚·伽洛蒂》一样,歌德也将书写市民阶层的爱情。3年后问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超出了古典文学的人物范畴,他既非贫民也非贵族,而是新兴的市民阶层中的一员,他既有向上进取之心,又对本阶层的庸俗感到厌恶。

1816年,歌德又做了一次关于莎士比亚的著名的演讲,题目叫《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他在其中说:“精神的特点在于它永远启发着精神。”这句话也解释了为什么莎士比亚会在德国受到如此的欢迎并非简单地因为莎士比亚作品的文本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使还处在学步阶段的德国文学意识到,自己是有可能摆脱陈规的束缚的,莎士比亚对于戏剧的创新迎合了狂飙突进的精神。赫尔德说,任何艺术都有普遍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是基于它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之上的。一切艺术规则都只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希腊悲剧所遵循的三一律不是永恒的艺术规律,只是它当时的规律,莎士比亚的完全异样的形式只是他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的表现而已,那么真正的德国戏剧,就应当从历史条件出发,真正地勇敢创新。狂飙突进是一场德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运动,歌德、席勒和其他作家对于莎士比亚的尊崇,最大的原因不是莎士比亚的文学价值,他们也不想模仿莎士比亚的写作技巧,真正的原因是他别开天地的气魄和想法使德国人不再戴着镣铐跳舞。在托尔斯泰看来,歌德对莎士比亚的推崇是因为他的世界观和莎士比亚相吻合,这一看法倒是不错。而托翁说因为歌德是文坛独裁者,所以不懂艺术的评论家们一拥而上争相附和赞美莎士比亚,这却有失偏颇了。

截至1766年,也就是狂飙突进运动开展的前夕,在德国已经出版了22部莎士比亚剧作的德语版本。而在1775至1782年,莎士比亚全集在德国出版。1818到1839年,又出了8个版本的全集,其中包括施莱格尔、蒂克和其他人的翻译。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是德国浪漫派的重要人物,曾经写过浪漫派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雅典娜神殿》。他当过瑞典使馆的参赞、瑞典皇太子的秘书,还当过大学教授和博物馆馆长,也有一些文学创作,但他的主要成就是他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直到现代,他的这些翻译仍受到推崇。而路德维希·蒂克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童话闻名于世,当时的这些译本都为后来的翻译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这也使得莎士比亚的德语翻译事业一直为人所尊崇。

莎士比亚的作品长期伴随在德国人的民族意识里。包括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在内的许多德国名人都精研过莎士比亚,连希特勒都很喜欢莎士比亚,在他上台没几年,纳粹党就宣称莎士比亚是德国人。1844年,翻译过莎士比亚《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诗人费迪南德·弗莱里格拉斯说:“德国就是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本来是说,德国的市民阶层像哈姆雷特一样缺乏行动力,没有勇气和动力去改变现有秩序,渐渐地人们忘记了它原来的意思,认为德国人确实有这种优雅又黑暗的气质。恩格斯在谈论这部作品的时候说,悲剧就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联想到德国在近现代的历史,一直和战争缠夹不清,直到“战”结束后才步入正常轨道,不禁令人扼腕。

1864年(歌德在1832年去世),一些学者和爱好者们在魏玛建立了莎士比亚研究会,每年都有一次年度会议。当时英国都没有类似的研究会,德国人在这方面走到了全世界的第一位。今年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德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会也迎来了自己300年的生日。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冷战”时期,这个协会也没有停止工作,东德占据了魏玛,而西德则把研究会设在鲁尔区的波鸿,各自研究。1993年,两个协会在国家统一后合并,每年一度的学术会议也在这两个城市轮流举行。当然,莎士比亚不仅是文本。1836年,路德维希·蒂克曾经计划按照莎翁当时的条件在德国重建一所一模一样的剧院,他没有成功,但在1889年一所这样的剧院在慕尼黑开张了。1988年,在杜塞尔多夫附近的诺伊斯,一个小型的环球剧场也落成了。每年这里都有莎士比亚戏剧节。如今英国戏剧节都感受到来自德国的压力,至少从数量上,德国每年演出的莎士比亚已经超过了英国本土的数量。来自德国戏剧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浮士德》演了453场,是经典话剧中最多的,紧随其后的就是《仲夏夜之梦》,366场;《罗密欧与朱丽叶》演了208场,哈姆雷特212场,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才197场。

标签: 莎士比亚

更多文章

  • 隆美尔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是什么关系 隆美尔的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隆美尔

    隆美尔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隆美尔作为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他一生骁勇善战,而且在军事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被称为“沙漠之狐”,这是他在非洲战场上时,后人给他的绰号,可见隆美尔是一位极具战斗力的将领。但是,后来的军史学家说他是“战术天才,战略近视”,这说明

  • 乔治五世儿子是谁 后人对乔治五世的评价 乔治五世和这温莎姓氏的关联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乔治五世

    乔治五世儿子是谁乔治五世是二十世纪初英国的国王,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他的孙女,乔治五世儿子一共有五位,分别是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格洛斯特公爵亨利王子、肯特公爵乔治王子、约翰王子,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乔治五世儿子们的情况。温莎公爵和夫人乔治五世儿子中爱德华八世是其长子,在乔治五世去世之后成为了王

  • 西门豹怎么死的 西门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关西门豹的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门豹

    西门豹是怎么死的西门豹引漳水来灌溉农田,使得邺地的土地从贫瘠变成了一片沃土,每年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西门豹通过对水利的开发,使得邺地的农业生产、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也逐渐富裕起来,邺地成为了当时魏国的东北重镇。那么,最后西门豹是怎么死的呢?西门豹西门豹是怎么死的?西门豹这样一个对魏国作出重大贡

  • 朝鲜哲宗李昪简介 哲宗李昪的子女有几个? 哲宗李昪全溪大院君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昪

    朝鲜哲宗李昪简介的具体内容14世纪末期,朝鲜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的统治,于1392年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其中朝鲜两字还是中国明朝皇帝朱元璋赐予的。作为朝鲜王朝的第二十五代君主,李昪自1849年登位,1864年去世,在位共计十五年。那么朝鲜哲宗李昪简介如何,李昪的出身背景以及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呢?朝

  • 张作霖评价 张作霖兵力介绍 张作霖绞死李大钊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作霖

    对张作霖的评价张作霖,1875年于奉天省海城县的一贫苦农民家庭出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打过仗,后来投身于绿林。清政府征兵围剿处处失败后,便用笼络手段使其投降,归于清政府的部队。之后逐步提升,曾担任奉天督军等等,被称为“东北王”。张作霖照片第二次直奉战争胜战之后,张作霖出任陆海军

  • 孟珙简介 孟珙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后人对孟珙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孟珙

    关于孟珙简介孟珙1195年出生,枣阳人。孟珙简介中提到孟家世代为将,他的曾祖父孟安、祖父孟林都是岳飞的部将,因为随军到随州,所以在随州定居。孟珙从小就被孟宗政带在军中,因此他不仅武功高强,对战场形势也洞若观火。孟珙图片孟珙从最普通的下级军官做起,从少年时期开始就跟着父亲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英雄出少年

  • 历史上的鲁肃是什么样的人 鲁肃真实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鲁肃

    鲁肃鲁肃是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鲁肃与周瑜结为好友,共谋大事,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个比较呆直的老实人,但真正的历史鲁肃胸怀大志,眼光远大,大智大勇。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

  • 耿恭简介 耿恭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耿恭

    耿恭耿恭是十七史百家将之一,是东汉官员、将领。他出身于世代将门之家,慷慨多谋略,有将帅才能。永平十七年(74年),担任司马,跟随骑都尉刘张、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等打败车师,并将车师纳入东汉版图,于是朝廷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永平十八年(75年),耿恭两次迫使北匈奴领兵撤退。同年,遭车

  • 东汉大贪官梁冀 历史上二十大富豪之一梁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梁冀

    梁冀都说和珅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最大的贪污犯,他就是东汉王朝大将军梁冀,他是中国历史二十大富豪之一。东汉建康元年,公元105年,汉孝和帝崩,两岁的太子刘隆继位。这位小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死后"谥"为"炀帝"的皇帝之一。他继承皇位时才两岁,只做了一年皇帝,三岁去世,在刘隆之世,他

  • 公叔痤是怎么死的?公叔痤的历史评价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叔痤

    公元前362年,公叔痤率领魏国军队,在浍水北岸和韩国、赵国两国联军交战,魏国胜,联军败,公叔痤立下大功。回到魏国以后,魏武侯为了表达自己对公叔痤的重视,不但亲自到郊外迎接公叔痤的队伍,还决定将田地一百万亩赐给公叔痤当做食禄。当着一众将士们的面,公叔痤受到了魏武侯的亲自迎接,已经是享受了极大的殊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