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做了什么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历史定位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做了什么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历史定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28 更新时间:2023/12/31 14:51:19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勃列日涅夫时期为在苏联史研究中被忽略了?

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有的论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但是,持这样观点的人没有看到,这种稳定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相当一个时期里是意味着停滞。勃列日涅夫提出“稳定”的口号,实际上是静止不动。勃列日涅夫给人以稳定的表象,也由于他执政期间在苏联国内并没有发生历史性的重大事件有关,这个时期不像斯大林时期那样,重大事件一个接一个。

1991年底苏联剧变后,学界研究的重点自然放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亡了,要着力探索亡的深层原因,但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一些人却是兴盛的标志,这主要指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下半期苏联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到了70年代初苏联战略核武器达到与美国持平的水平,苏联已成为一个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所以,在有些人看来,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大的鼎盛时期”,既然认为是“最强大的鼎盛时期”,那么在研究苏联衰亡问题时就容易忽略这个时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初期做了些什么?

赫鲁晓夫下台时,苏联社会经济处于混乱状态,因此,勃列日涅夫一上台,不得不对其前任的一些重要政策进行调整与修改。首先决定重新恢复按地区生产特征建立统一的党组织与领导机关,取消赫鲁晓夫时期以生产原则为基础分别成立的工业党组织与农业党组织;其次是强调恢复集体领导原则,形成由他(苏共总书记),波德戈尔纳(最高苏维埃主席)与柯西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三驾马车;三是改变党的作风与强调民主法制,批判唯意志论;四是取消地区管理原则,恢复部门管理原则;五是继续进行赫鲁晓夫后期酝酿的经济改革试验。

经过一番政策调整后,1965年召开的苏共中央九月全会通过决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经济体制的件,决定在苏联推行新经济体制。实行这一体制的三项原则是:一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利于提高企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管理经济由行政方法与经济方法相结合,逐步以经济方法为主,加强经济杠杆的作用;三是彻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利益结合的原则。应该说,对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在改革初期实行以上三项改革原则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期间,苏联经济情况较好,这一时期,勃列日涅夫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也是在这一时期,勃列日涅夫站稳了脚跟。

但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趋势日益明显,后来实际上取消了改革。其原因如下:

其一,改革是在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进行的。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所谓发达社会主义,其基本含义为:一是苏联已是一种新的社会,即社会主义到了成熟的阶段;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改造处于即将完成的阶段;三是已具备了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在这样大背景下得出的结论是,苏联所需要的是发达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不需要进行大的改革,更不用说根本性改革。

其二,改革一开始就是强调在不影响集中统一计划原则下进行的。勃列日涅夫在198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六大上强调说:“党一向把计划看成法律。这不仅仅是因为计划是由最高苏维埃批准的。计划之所以就是法律,是因为只有遵循计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工作。”

其三,改革引起权力之争与利益调整,从而使不少改革措施难以实施。从苏联最高领导层来说,害怕进行根本性改革,害怕失去对全国经济、财政大权的控制。从各级管理机关与企业关系来看,自改革开始后,围绕权力与利益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其四,行政官僚机构对改革的阻碍作用。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行政官僚机构一直处于特权地位,这些机构的人员总是以有权“不批准”而自傲。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这些官僚机构不仅庞大,而且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成为改革的重要阻力。

其五,来自“左”的教条主义的理论障碍。从经济理论来讲,勃列日涅夫时期主要是两大教条:一是长期否定商品经济,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是最起劲的;二是所有制理论。这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是不允许触及的。并且,这个时期一直认为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高形式,并把这个理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1954年出版的由斯大林审定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说: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成熟、最彻底的”形式。显然,任何对这种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必然意味着是一种倒退,当然是不允许改革的。

其六,政治体制倒退,制约了经济改革。这表现在: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进一步发展;个人集权加强,独断专行现象严重;个人崇拜盛行。勃列日涅夫时期又恢复了赫鲁晓夫时期废除的干部终身制,出现了严重的干部老化现象。到上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内因循守旧、求稳抑变的思想占支配地位,在勃列日涅夫周围有一大批保守分子,从而使其对传统体制只是修修补补,缺乏改革的坚决性,从1971年起不准用改革一词,只准用完善一词了。

改革停滞不前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从经济上来讲,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率明显递减与停滞。到勃列日涅夫去世的1982年,经济增长率已下降为3.3%;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低效经济未能转变;经济结构更加畸形,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上来讲:人民群众对党对领导不信任,官僚主义、行政机关专权史无前例地泛滥,社会道德堕落,酗酒、暴力犯罪与离婚家庭大幅度上升,吸毒增加,文化艺术下流低俗,贪污、盗窃、行贿日益增加。在社会科学方面,有创新的思想与理论被排除出这一领域,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对最高领导人的讲话、报告与党的决议进行诠译、注解。赫鲁晓夫反了斯大林个人崇拜,而勃列日涅夫又在搞斯大林化,这种倒退促进了“持不同政见运动”的发展。特权阶层扩大化与稳定化,据有关资料,特权阶层有50万70万人,连同家属则约为300万人。这个特权阶层为维护其既得利益,竭力抵制各种实质性的改革,维护现行体制,悄悄地重新斯大林化。

怎样看待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历史定位?

把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时期概括为停滞时期,这是后人的一个总体评价。曾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在苏共中央六月全会(1987年)的报告中说: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实际上是“惰性停滞不前的力量当时占了上风,一切都回到了旧的轨道。”把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视为停滞时期这一总体评价在苏联和俄罗斯的政界和学术界较为一致。如政论家尔巴托夫指出:“如果用很高的政治和经济标准来评价,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从赫鲁晓夫下台到勃列日涅夫逝世的整个年代是停滞时期。在这些年内,我国没有出现过沿着使我们的社会得到总的改善的道路前进的任何不可忘却的历史性里程碑。”当然,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中有着错综复杂的情况,在各个阶段也有所区别,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在这个时期,苏联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朝着进步与完善方向迈出大的步子,总体上仍然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那一套模式。

应该指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如有的论者明确指出:“勃列日涅夫年代是苏联走向衰亡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时期。”“它为以后苏联的解体准备了条件。”就是说,勃列日涅夫时期是以停滞和聚集危机因素并走近衰亡为主要特征的。这就抓住了这一时期的本质,从而也就找到了它在苏联历史上的确切定位。

标签: 勃列日涅夫

更多文章

  • 盘点被被丑化的历史人物 除了李鸿章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鸿章

    李鸿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辨证全面的看待历史及历史人物,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以下内容足以颠覆你的历史观。以下内容绝非定性评论,仅是抛砖引玉,提供一个新的认识角度。1、李鸿章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去日本马关谈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正中面颊,血流如注,但李鸿章没死,他

  • 中国历史上十大贪官 和珅家产超过朝廷十年收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贪官

    严嵩1 秦朝赵高: 侵夺民田操控国库赵高,原籍赵国,是赵国王族远支族属。后来赵高之父犯了罪,被判处宫刑,赵高弟兄数人也一律处以宫刑,在秦国王宫做了奴隶。秦始皇听说赵高能力强,精通刑狱法令,便提拔他担任了中东府令,兼行符玺令,成了掌管皇车马和能自由出宫的官吏。赵高利用手中的职权,一方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

  • 盘点我国历史上的十大同性恋 历史上著名的同性恋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同性恋

    断袖同性恋并非“源于西方”,史上就有关于同性恋故事的生动记载,而其中有十个则堪称经典的同性恋故事。明代著名文学冯梦龙编著的《情外类》就选录了历代的同性爱情事。冯梦龙既同情和赞扬那些纯洁、忠贞的高尚情操,也鞭挞那些肮脏、丑恶的庸俗情调。记载的同性恋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歌伶市民

  • 盘点中国历史上怕老婆的十大名人 有被吓成癫痫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怕老婆

    怕老婆的名人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怕老婆的男人可谓是层出不穷。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甚至在许多文学作品里,这样的故事早已是屡见不鲜。下面,小编就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最怕老婆的十大名人,排名按历史顺序,不分先后。1、怕老婆之父专诸春秋时期的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r

  • 蒋先云的妻子是谁 蒋先云的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蒋先云

    蒋先云毕业于黄埔一期的蒋先云是当时的佼佼者,对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25岁的他牺牲后,21岁的妻子也不幸病逝,令人惋惜。蒋先云的妻子是谁1924年3月19日,蒋先云从上海回到长沙,与李祗欣(湖南省醴陵县人,李立三同志的胞妹,中共党员)喜结良缘。1927年4月

  • 爱新觉罗奕譞_醇贤亲王奕譞的儿子后代_奕譞怎么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奕譞

    醇贤亲王奕譞道光皇帝是清朝历代帝王当中较为著名的,不论是道光皇帝的成就,还是列强侵略中国时道光皇帝的懦弱,褒贬不一,议论纷纷。在道光皇帝膝下有很多的皇子,其便有中六皇子恭亲王奕与七皇子醇贤亲王奕譞。醇贤亲王奕譞画像醇贤亲王奕譞生于1840年,由于恰逢第一次鸦片战争,国家动荡,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 明朝大臣袁炜简介_袁炜的代表作品故事_袁炜墓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炜

    明朝袁炜简介袁炜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著名大臣,最高官位曾经做到建极殿大学士。袁炜少年得志,十岁便开始研习八股文,对于书本向来是过目成诵,是明朝有名的神童。袁炜在嘉靖十七年的时候中了进士,并从此开始他的为官生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朝袁炜简介吧。袁炜画像明朝袁炜出生于1507年,是浙江省慈溪人,字懋中,

  • 明朝大臣杨嗣昌简介_杨嗣昌怎么死的_杨嗣昌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嗣昌

    杨嗣昌传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杨嗣昌剧照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但是这一期间发生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杨嗣昌的父亲被抓,他多次上书

  • 爱新觉罗胤禔简介_胤禔怎么读怎么死的_胤禔九子夺嫡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胤禔

    爱新觉罗胤禔爱新觉罗·胤禔实际上是康熙皇帝的一个长子,他是康熙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但是因为前边四子皆夭殇,所以他就成为皇长子了。影视剧中爱新觉罗胤禔胤禔是一位很能打仗的皇子,曾经和康熙皇帝一起征讨蒙古噶尔丹部落。因为军功卓著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时候被皇帝册封为我们知道的直郡王,

  • 北齐名将斛律光_斛律光和兰陵王的关系_斛律光怎么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斛律光

    斛律光传斛律光,生于公元515年,卒于572年,字明月,出生在现今的山西朔县,他是与兰陵王高长恭,开国功臣段韶并称为北齐三大将领的将军之一。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在与宿敌北齐长达20多年的战争中,他指挥和率领的作战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堪称战神。而且他军纪严明,骁勇果敢,在战场上常常不顾安危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