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妻子何香凝介绍 廖仲恺怎么死的

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妻子何香凝介绍 廖仲恺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4/1/17 7:53:20

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于1877年出生在美国的加州一个旅美的华工家庭里,廖仲恺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在金山病故了,所以廖仲恺就跟着母亲回到了广州。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之后,廖仲恺深觉西方文化的重要,于是潜心学习西学。

廖仲恺的婚姻是在叔父的安排之下结成了,他的妻子是香港的地产商的女儿何香凝。婚后二人和哥哥廖恩寿一家住在广州的廖公馆里,夫妻二人在二楼的阳台为自己搭了一个小窝,也就是在这里,素不相识的父亲二人开始了相识相爱。后人出洋留学成为风气,所以廖仲恺也希望去日本留学。尽管家里人反对,但是妻子何香凝却非常支持,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细软陪嫁首饰,为廖仲恺凑钱。1903年,夫妻二人先后娶了日本学习。廖仲恺考入了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学习,之后又到了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学习。也就是这段时间里,他们夫妻二人结识了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廖仲恺夫妻二人跟随孙中山回到了祖国继续革命事业。可以说廖仲恺夫妻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后来廖仲恺就开始了自己几年的国内革命生涯,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任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长。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恺携夫人何香凝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半路上遇见陈秋霖,随即同车前往,不想竟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惨遭杀害。

廖仲恺妻子何香凝

廖仲恺妻子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国民党元老级别的人物,建立民国的功臣何香凝。

廖仲恺妻子何香凝出生在一个香港的茶叶商的家庭中,生活富裕。母亲希望何香凝能够和其他的大家闺秀一样贤良淑德,就给何香凝缠小脚。何香凝从小就听到女兵的故事,羡慕她们的一双“天足”。所以母亲每次给何香凝缠脚,何香凝就用剪刀把裹脚布给剪断,前几次母亲还都会再给她缠上去,但是何香凝倔强,不肯缠足,只要缠上就剪掉,后来母亲对这件事情也就作罢了。

何香凝日渐长大,家里人也为她的婚事着急,何香凝有一双“大脚”很难嫁出去。而廖仲恺是个乔归子弟,扬言要娶一个没有裹小脚过的女人做老婆。于是何香凝的父亲就托人去和廖仲恺说媒。两个人就在1897年时候结为了夫妻,两个人之前连面都没有见过几次。尽管如此,两个人却在婚姻中逐渐培养出感情来,两人如胶似膝,心心相印,这段感情也被誉为是“天足缘”。

后来廖仲恺希望能够去日本留洋,家人都对此表示反对,而何香凝却非常支持,所以就变卖了自己的嫁妆,还有一些金银细软,资助廖仲恺去日本。1903年,夫妻二人先后抵达日本,何香凝也变成了仅有的几个赴日留学的女青年。也就是在日本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夫妻二人结识了孙中山,开始了夫妻二人一生革命之路。

廖仲恺儿子

廖仲恺儿子是谁?廖仲恺和何香凝生育过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廖承志,另一个是女儿廖梦醒。廖承志虽然出生在一个国民党元老之家,但是却投靠了共产党,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廖仲恺儿子廖承志出生在日本的东京,因为父母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继承革命先辈们的志向,所以就给他取名“承志”。青少年时代,廖承志就跟着父母为革命在日本、广州、上海等地奔走。1924年,廖承志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廖承志就脱离了中国共产党,到日本的中稻田大学学习。1928年,廖承志参加了声讨日本帝国制造的济南惨案活动,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同年八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廖承志就开始了在共产党的工作,在这一期间,廖承志多次被囚禁,但是最后都能有惊无险地得救,也算是个福大命大的人。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也曾被国民党抓捕入狱,还在狱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四年之后被中共中央解救出狱。出狱之后的廖承志就到南京协助周恩来工作,担任新华社社长一职,为新华社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还做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之后,廖承志因为自己的海外背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也可以说是殚精竭虑。1983年,廖承志在北京不幸因病去世。

廖仲恺故居

一般廖仲恺故居就是指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了。这座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廖仲恺和何香凝所建的,馆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501号,这里原本是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的旧址,后来经过修缮,成为了廖仲恺、何香凝故居。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于1982年8月30日式开馆,叶剑英元帅还为本馆题写馆名。1984年,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被聘请为纪念馆担任名誉馆长一职。这座纪念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纪念馆被列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又被列为“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

在纪念馆中最开始展出的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革命史迹,后来他们两人的儿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为中日友好邦交正常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廖承志去世之后,经过中央的同意,纪念馆中也开始展出廖承志的生平事迹。

1984年6月10日的时候,是廖承志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纪念馆重新对广大的游客开放。开馆以来,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还有广东、广州的领导都对纪念馆的工作表达过自己的重视与关心,王震等领导还先后到纪念馆中参观并指导工作过。纪念馆中的照片,和档案,也向所有展示了这一对革命伉俪灿烂的人生。

廖仲恺怎么死的?

1925年被刺杀而死的。

廖仲恺(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遇刺身亡

廖仲恺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但他所做的这一切无疑对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极端要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动势力都视廖仲恺为眼中钉,欲置之于死地。孙中山逝世不久,谢持、林森、邹鲁等人便结成所谓的“西山会议派”,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破坏国民革命领导力量的团结。

从1925年7月开始,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孙科、伍朝枢等人就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种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否定三大政策。面对右派反对分子的汹汹来势,廖仲恺与他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尤其使廖仲恺感到深恶痛绝的是,一部分国民党右派老党员,为了达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与北方反动军阀相勾结。5月间,廖仲恺发表了一篇《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文章,对国民党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他说:“现在吾党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诩为老革命党,摆出革命的老招牌,以为做过一回革命党以后,无论如何勾结官僚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及极力压制我国最大多数之工界,也可以称为革命党,以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发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个虚名,那个人无论从前于何时何地立过何种功绩,苟一进不续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时有反革命的行为,便立刻变成反革命派。”这篇文章给邹鲁、孙科、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老右派刺激很大。他们对廖仲恺恨之入骨,其中一部分人便蓄谋用卑鄙的暗杀手段除掉廖仲恺。

进入8月,满城风雨,流传着国民党右派要杀害廖仲恺的消息,一霎时间阴云四起,压力日增。当时在广州南堤有右派俱乐部“南堤小憩”,朱卓文等右派分子经常在此密划谋杀廖仲恺,他们熟知苏联顾问鲍罗廷、加伦和汪精卫、廖仲恺等,每日必集东山百子路鲍公馆会议。朱卓文等人起初欲以凶手用炸弹机枪狙击,把这些领导人员全部杀害,下手前,公安局长吴铁城获知此讯大惊,从中阻止了这次流血事件。廖仲恺面对这种情势,无所畏惧,继续孜孜不倦地工作。当他听说敌人要用机关枪杀他时,一笑置之,并对人戏言道:“暗杀用手枪炸弹是所见的,若是用机关枪,却新鲜的很。”何香凝劝他多加两个卫士防备一下,他不以为然地回答:“增加卫兵,只好捉拿刺客,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我是天天到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去开会或演说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几个地方,他们要想谋杀我,很可以假扮工人、农民或学生模样,混入群众中间下手的。我生平为人作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在1925年8月18日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坐在廖仲恺身旁的汪精卫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告诉他有人将对他不利,他当即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1925年8月19日,又有人以确切消息报告他,廖仲恺慨然道:“际此党国多难之秋,个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终日不能忘怀者,为罢工运动及统一广东运动两问题尚未解决!”这一天,他又为给黄埔军校等筹集经费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中。

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恺携夫人何香凝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半路上遇见陈秋霖,随即同车前往,不想竟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惠州会馆,广州市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门前惨遭杀害。

廖案发生后,国民政府迅即组成“廖案检查委员会”,追查暗杀的幕后策划者和凶手。经查明,暗杀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集团所为。主要成员便是邹鲁、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许崇智等人,出面收买凶手的便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等人。凶手之一陈瑞在刺杀廖仲恺后,找到朱卓文告以其事,朱即给陈瑞二百元,打发他离开广州。案情查明后,国民政府派军队搜查了胡汉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胡汉民的哥哥胡清瑞和林直勉,撤掉了梁鸿楷第一军军长的职务,胡毅生、朱卓文事先潜逃,胡汉民也因涉嫌离开广州,国民党右派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1925年9月1日,廖仲恺出殡时,广州黄埔军校师生、工人、农民、市民群众等二十多万人参加。他的遗体暂厝于广州驷马岗他的好友朱执信的墓侧。

1935年9月1日,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

标签: 廖仲恺

更多文章

  • 中国历朝历代宰相{丞相}(宰辅)人物名单大全 中国历代宰相一览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宰相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表达其地位的官名多达几十种)。“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

  •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家人物名单大全 中国历代书法家一览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书法家

    上古、秦汉书法家仓颉史籀孔丘李斯赵高胡毋敬程邈王次仲仇靖仇绋左伯史游师宜官刘烜刘德升刘盛息许慎朱登纪伯允李陵张芝张昶张彭祖张超张敞杜度杜操陈遵罗晖赵袭徐干唐综萧何崔瑗田彦和曹喜蔡琰蔡邕三国书法家卫恒卫觊卫臻卫瓘韦诞刘廙孙皓孙权张飞张弘张纮张昭苏建宋翼邯郸淳钟会钟繇胡昭贺邵皇象曹植曹操虞松诸葛亮梁鹄晋

  • 中国自隋朝以后历代状元榜人名单 历史上的状元名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状元

    隋唐状元榜隋代张损之孙伏伽侯君素杨纂房玄龄温彦博黄凤麟唐代孙伏伽陈伯玉杜绾李琚羊袭吉常衮李博杨凝张正甫陈讽班肃李顾行韦谌裴俅李余李从实狄慎思莫宣卿刘蒙赵峻许佑孙归黯羊绍素崔詹崔液宋守节姚仲豫严迪贾至杨护卢庚王溆王储牛锡庶李程徐晦李固言卢储李合陈宽崔岘顾标于瓖裴延鲁归仁绍郑合敬陆扆崔胶卢文焕李超弓嗣初

  •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画家名单介绍 历代画家及代表作品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画家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1、曹不兴(三国)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时“落墨为蝇”,致使孙权误以为真。2、卫协(晋代)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3、顾恺之(东晋)南朝三杰。《论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传·仁

  • 魏延和姜维关系好吗 蜀汉大将军姜维的资料 诸葛亮与姜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延,姜维

    魏延和姜维关系好吗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在三国蜀汉时期,大将军姜维排行第九,有人可能会疑惑,魏延为何排在姜维之下,二人又到底有何关系?难道真如外人所言不和吗?姜维像魏延,字文长,生年不详,猝于234年,义阳人,(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蜀汉杰出将领,封镇北将军。最受刘

  • 傅立叶和圣西门的关系 圣西门主义思想主张介绍 圣西门实业制度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傅立叶,圣西门

    傅立叶和圣西门的关系在十九世纪的时候社会上曾经同时有着两位思想十分相近的人物,他们被人们称为是空想主义最有利的代表者,而这两位人物就是傅立叶和圣西门。在傅立叶和圣西门身上有着一些十分相似的地方,但是却又因为经历和眼光不同而存在许多分歧。圣西门图片傅立叶和圣西门有很多共同点,他们的家庭都曾经很富裕,但

  • 中共创始人邓恩铭简介 邓恩铭是什么民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邓恩铭

    邓恩铭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共一大代表,参加和组织过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等,是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于1928年被捕,1931年被杀害,时年30岁。中共创始人邓恩铭简介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男,贵州荔波人,水族。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五

  • 陈潭秋有几个子女 陈潭秋求哥哥收养自己的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潭秋

    陈潭秋等人陈潭秋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共武汉地区领导人,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那么陈潭秋的子女都有谁呢?他们现状如何?陈潭秋有几个子女陈志远的父亲是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陈志远跟他女儿都在南开大学供职。陈志远在历史系,女儿在图书馆。女儿志愿加入中

  • 杨至成的后代 杨至成之子杨子江简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至成

    杨志成一家杨至成上将是中国军队后勤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后勤学校,难怪毛主席要赞他为“红色大管家”。虽然杨志成一生有5词婚姻,但子女只有4个,他们现状如何呢?杨至成的后代儿子杨子江:八一学校67届初中毕业生,总后勤部第五干休所所长、总后勤部老干局第五干休所

  • 阿伯丁伯爵的晚年是怎么样的 阿伯丁伯爵两任外交大臣资料介绍 阿伯丁伯爵的夫人汉米尔顿夫人哈里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阿伯丁伯爵

    阿伯丁伯爵的晚年是怎么样的阿伯丁1784年1月28日生于爱丁堡,他属于阿伯丁郡那个古老和富有冒险性的戈登家族的一个支系。他在违背祖父意愿的情况下被送到哈罗公学念书,他在哈罗公学毕业后上了剑桥大学,这时他已继承了阿伯丁的爵位。在他进哈罗公学四年之后,他的堂兄弟拜伦勋爵也来到了这所学院。阿伯丁伯爵画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