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都是谁?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84 更新时间:2024/1/16 13:48:21

五虎上将

蒋介石的军事集团里战将如云,内有五人能征善战,屡被重用,人称“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五人后来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上高职:刘峙曾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司令;顾祝同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蒋鼎文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陈诚曾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卫立煌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司令。

刘峙(1892年~1971年),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二级陆军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等职。

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

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

1945年2月,调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

1946年1月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6年9月,在定陶战役失败去职。

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的 徐蚌会战(徐蚌会战是国民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淮海战役是共产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布阵失误,遭到惨败。逃亡印度尼西亚以教书为生。

1953年去台湾。翌年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改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1971年病死于台湾,著有《我的回忆》等。

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涟水县南禄乡人。清宣统三年(1911)就读于南京江苏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因辛亥革命,学校停办,即参加北伐军先遣支队,任排长。民国元年(1912)加入国民党,任江苏陆军第九师第三十六团排长,?月返江苏陆军小学复学,民国2年毕业,任南京卫戍部参谋。后入武昌预备军官学校,民国5年毕业。民国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民国8年毕业。

民国11年(1922)顾祝同任粤军第二军参谋,在桂林与蒋介石相识。同年入闽打陈炯明时,任东路讨陈总部副长官。民国13年6月,任黄埔军官学校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民国14年参加东征,任王伯龄第二教导团第一营营长,旋调升第二团中校团副。

民国15年(1926)国民革命军北伐,顾祝同任何应钦的东路北伐军第一军第三师副师长,后任第二纵队指挥官。民国16年9月,蒋介石下野,何应钦将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一军扩编为三个军,顾祝同被任为第九军军长。民国17年7月第九军缩编为第二师,顾祝同任师长,11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民国18年任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民国19年阎、冯反蒋,顾祝同任蒋部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接着先后任洛阳、潼关行营主任,控制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民国20年6月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2月15日任江苏省政府主席。民国21年6月任淞沪战区善后筹备委员会委员。民国22

年2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任命顾祝同为“剿匪”军总司令。同年,因枪毙新闻记者,激起京沪各地新闻界反对,于10月3日辞去江苏省主席职。随后,蒋介石又发动第五次“围剿”,任命顾祝同为赣、粤、湘、闽、鄂五省“剿匪”军北路军总司令。民国23年1月任军政部政务次长,驻赣绥靖主任。民国24年4月,授陆军二级上将,1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主任,兼管川、黔、康三省军政,同时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民国25年8月,兼任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任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辖浙、闽、苏、皖、赣五省。同年11月兼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2月升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民国29年辞去江苏省政府职。民国30年元月,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顾祝同是主要参与者。

民国34年(1945)5月,顾祝同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2月调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民国35年5月升任陆军总司令部司令,9月兼任郑州绥靖主任。民国37年5月,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总长,11月派为中央训练团副团长。民国38年春赴杭州,重任陆军总司令,10月随蒋介石去台湾,旋又至重庆,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去海南岛指挥军事。

1950年3月去台北,任“国民政府”代理“国防部长”,后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调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67年再任“总统府u(‘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改任“总统府陆军一级上将战略顾问”,连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87年1月17日在台北病逝。

蒋鼎文(1895.1.15-1974.1.2),字铭三,浙江省诸暨人。国民党“双料”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中共 “围剿” ,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蒋鼎文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0 岁时入私塾读书,15 岁时进入县立中学就读。

1911 年秋,武昌起义爆发。年仅16 岁的蒋鼎文立即投笔从戎,参加了杭州学生军。

1912年,他转入绍兴大通陆军中学堂,旋入浙江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被分派到浙江督军公署守备队见习,后升为排长、连长。

1917 年,护法战争开始,蒋鼎文前往广州,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行列。

1921 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中校副官,第二年升任上校参谋,年仅27 岁。

1924年,先后任黄埔军校区队长、教导第1团副营长。

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作战勇敢,升任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5团团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1军第1师师长,率部攻占直鲁联军后方指挥部所在地蚌埠。

1928年参加第二期北伐。7月任第9师师长。后任第2军军长,随蒋介石先后参加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此后,任第4军团总指挥、赣粤闽湘鄂“剿共”军东路总司令等职,率部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第五次“围剿”。其间,参与镇压福建事变。

1934年任驻闽绥靖主任。次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所部在豫中会战中未经重大战斗即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

1949年3月去台湾,此后,曾任“国民大会”代表、“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等职。

1974年1月2日,病卒于台北。

陈诚(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汉族,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国民党副总裁,军事统帅。陈诚以18军为骨干建立了土木系,从而使他在黄埔系中地位举足轻重。陈诚不但是黄埔系骨干将领,而且处处模仿蒋介石,最终成长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政治才干要强于军事才干,施政台湾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稳定了台湾,通过改革为台湾经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青田高市外村出生。

学历: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本科毕业,杭州省立体专毕业,民国十一年(1922)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

经历:民国十三年(1924年)黄埔军校上尉特别官佐;民国十五年(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民国十八年(1929年)任十一师师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任十八军上将军长;民国廿七年(1938年)南京政府迁至武汉,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卫戍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任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

1949年后任台湾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中央副总裁。

陈诚,青田高市外村人。祖父陈锦艺,一生务农。父名陈应麟,晚清秀才,毕业于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曾任青田县教育科长和县敬业小学校长,为教育事业服务终身。母为洪氏,育三男一女,长子陈诚,次子陈源(字正修),三次陈敏(字勉修),女儿陈金花。陈诚的原配夫人名吴舜莲,后娶谭祥为妻。

陈诚从小受学于五叔公陈一鹏,他是清末廪生。陈诚于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高市养正小学,民国六年(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立处州第十一师范本科学校。第二年又考入杭州省立体专学校,毕业后由师长杜志远介绍,进入保定军官学校,民国十一年(1922年)六月,毕业于保定第八期炮科。在浙江陆军第二师任见习军官。

民国十二年(1923年)随邓演达去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粤军第一师第三团任上尉副官,后调任大元帅府警卫。民国十三年(1924年)夏,任黄埔军校上尉特别官佐,教育副官。民国十三年(1924年)一月,任炮兵连连长。九月,参加第二次东征,炮轰惠州城,立了战功,升任炮二营少校营长。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诚任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后任预备第一师第三团团长,十一月改任二十一师六十三团上校团长。

标签: 蒋介石

更多文章

  • 毛泽东身边“第一美女”吴莉莉最终花落谁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毛泽东,吴莉莉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当月,通过宋庆龄和斯诺的介绍,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延安进行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史沫特莱是继《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之后到延安采访的第二位外国记者。羊皮大衣,貂皮帽子,高筒马靴,史沫

  • 历史上的八个有“平阳公主”称呼的公主盘点 历史上的平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平阳公主

    《史记·外戚世家》里提到了卫子夫从平阳公主女子合唱团团员一跃成为一国之母的经历。今天不说卫子夫飞上枝头变凤凰,说一说平阳公主。“平阳”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公主封号,从这个平阳公主开始,历史上至少有八个平阳公主。这个平阳公主是汉景帝刘启的女儿、汉武帝刘彻的姐姐。这个

  • 卢作孚为什么会自杀 卢作孚与中国乡村建设的关系 卢作孚后人的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卢作孚

    卢作孚为什么会自杀的原因卢作孚为什么会自杀?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卢作孚还在香港。国民党多次请他入台湾都被他拒绝了,卢作孚也拒绝了好友请他去美国的提议。卢作孚一直都希望能够为新中国的建设作贡献,1950年,卢作孚将公司的全部船只开往内地。卢作孚一直是中共备受期待的实业家。卢作孚照片可是两年后卢作孚一手创

  • 国民党革命军人唐淮源简介 唐淮源与朱德是什么关系 唐淮源上将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淮源

    国民党革命军人唐淮源简介唐淮源简介,唐淮源是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国民党革命军人,他是国民革命军的第三军的军长,是个爱国色彩浓厚之人。唐淮源照片唐淮源出生时间是18886年,他是云南江川县的翠峰乡麻栗园村的人,字为佛川。在他不满周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他们母子俩,由于家中没有什么特别的亲人存在,

  • 民国第一女杀手郑毓秀是谁 郑毓秀简历介绍 郑毓秀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毓秀

    民国第一女杀手郑毓秀是谁民国第一女杀手郑毓秀是中国民国时期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是中国女性的偶像,她在中国历史上为中国女性创造了很多的第一,是中国女性传奇人物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这其中,民国第一女杀手的称号就是她创造的,也是只属于她的称号。郑毓秀图片人们之所以给予她“民国第一你杀手

  • 司汤达拿破仑之间有什么联系 法国作家司汤达简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司汤达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汤达,拿破仑

    司汤达拿破仑之间有什么联系司汤达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学者,他在世界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那么司汤达拿破仑这两人又有什么联系呢?他们之间有何种关系?司汤达照片对司汤达和拿破仑这两人的关系,想必谁也不会意想到,司汤达是拿破仑的粉丝。有谁会想到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

  • 法西斯意大利头目墨索里尼简介 墨索里尼为什么会杀死自己的女婿 墨索里尼创建的政党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墨索里尼

    法西斯意大利头目墨索里尼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因主要是源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世人都以为德国的希特勒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但事实则并不是这样的。法西斯主义的真正创始人是一名意大利人,他便是墨索里尼。历史上关于墨索里尼的简介是如何介绍他的,从墨索里尼的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的出身怎样,一生经历如何?通过墨索

  • 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万历皇帝,郑贵妃

    郑贵妃郑氏,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大兴人。明万历初入宫,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这样一位聪明机警、通晓诗文才华洋溢的贵妃是怎么死的?郑贵妃死因又是什么?生皇三子朱常洵后,进封皇贵妃,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郑氏有立己子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册立。万历四十一年,奸人孔学为陷害太子,牵连郑贵妃,

  • 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 柳敬亭和左良玉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左良玉

    根据《明史》和顾城的《南明史》记载,在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之后,盘踞在武昌一带的左良玉,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这个数字确实可信吗,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戏剧《桃花扇》中的左良玉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车箱峡被明朝将领陈奇瑜击败。为了彻底消灭李自成的起义军,明朝方面决定动用合山西、河南

  • 庄子思想 庄子的无为思想概说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庄子

    庄子思想,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庄子的思想一、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