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看西游第121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一
很多人认为,西游中最神秘的、对孙悟空影响最大的,非菩提祖师莫属,因为他教了猴子功夫,改变了猴子命运。同时也远藏在西牛贺州,如来鼻子底下,如来居然从来没提起过!他的徒弟除了孙悟空,我们再无所知。
对他究竟是谁,也有很多脑洞解读,有的说他是太上老君,有的说他就是如来本人……总之,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伽。
但与另一位神仙相比,他就有些弱爆了。因为他虽然教给了孙悟空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过硬本领,但对孙悟空心智的成长帮助并不大,走的时候还威胁了猴子,并不让提他的名字。
这位神仙出场时间并不长,甚至只认识猪八戒并不认识孙悟空,孙悟空还用棒要打他,但他的话,却对孙悟空一生影响最大,甚至改变了他不少心性。
不仅是孙悟空,甚至对唐僧的影响也超如来和观音,可以说他才是西游中最核心的灵魂人物。但在原著中他又是出场时间最短的,所有描述文字加起来也不到一页纸。
他究竟是谁?为什么有那么牛叉?
二
在原著第十九回,唐僧在孙悟空协助下,在高老庄收了八戒。按理说,就应该写下一难。但是作者却笔锋一转,穿插介绍了这名神秘人物。
唐僧三人告别高老庄后,走了一个月,行过了乌斯藏界,猛抬头见到一座高山。三藏停鞭勒马告诉大家,前面路途凶险,一定要防火防盗防美女。
猪八戒却说:“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三藏道:“他有些什么勾当?”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这段话是很具内涵的!第一,猪八戒在云栈洞,离这里距离也不近(走路一个多月),为何与乌巢禅师相识?第二,为何他要劝猪八戒修行?第三,猪八戒为何没同意?
更奇怪的事还在后面。
这乌巢禅师既不住高楼大厦,也不住山间“别野”,而是住在树上,称他为鸟人,一点不为过。
看到唐僧师徒过来,他便离了巢穴,从树上跳了下来。唐僧下马奉拜,猪八戒下作揖。
乌巢禅师扶起唐僧,却很惊讶地问猪八戒:“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愿随他做个徒弟。”禅师大喜道:“好,好,好!”
转过身,又指着孙悟空问道:“此位是谁?”孙悟空笑道:“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禅师道:“因少识耳。”三藏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禅师陪笑道:“欠礼,欠礼。”
这的确很奇怪,他知道猪八戒,也知道前面路上有哪些妖怪,可却不知道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对此,那些脑洞君又出来了,有的说他就是菩提祖师,并非不知道孙悟空,只是装着不认识罢了。有的说他是观音,其实在和唐僧演一场戏……
蜗牛认为,这些说法都不正确,想知道答案的朋友,请关注“蜗牛看西游”,期待下期内容解读。
唐僧问雷音寺还有多远,禅师道:“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三藏殷勤致意,再问:“路途果有多远?”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三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多心经》,它是唐僧和悟空以后的精神支柱。甚至它对悟空的影响,远超唐僧。所以,蜗牛常说,它才是唐僧师徒要取的真经,如来的三藏法经,只是李世民水陆大会和如来佛教东进需要的东西,唐僧师徒自始至终就没念过。
为什么说它对孙悟空的影响远超唐僧呢?在原著第在原著第九十三回,取经团队快到灵山时,专门有这样一段文字:
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
这说明,孙悟空其实比唐僧理解更深,感受更深。其实,原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提醒,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孙悟空在之后的取经路上理解最深,但在这时,却是最不爽的。特别是唐僧非要问未来路上有哪些妖怪时,乌巢禅师说了一段话,惹怒了孙悟空。他是这样说的: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最后几句让孙悟空不爽,原因是嘲笑猪八戒是野猪,孙悟空是老石猴。那禅师念完,就化作一道金光,径上乌巢而去。
唐僧往上拜谢,孙悟空却是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那么,这乌巢禅师究竟是谁?请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查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