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过程中,每当遇到妖怪,孙悟空都是义无反顾第一个冲上去与妖怪进行搏斗。如果遇到妖怪数量多、实力强的情况,通常会带上猪八戒给自己当助手,而沙僧基本都是充当留下来照顾师傅、看守行李的角色,很少会和孙悟空、猪八戒一起外出降妖。整部小说中,沙僧打死的妖怪只有一个,就是真假美猴王时花果山小妖猴变成的假沙僧。同样都是唐僧的徒弟,与猪八戒比起来沙僧的实力也并不弱,为何孙悟空打妖怪时很少带他呢?我认为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沙僧更适合做后勤工作。
从性格特征上说,沙僧比较沉稳、性格细腻,懂得照顾人,属于居家型的男人;而猪八戒比较懒散,偷奸耍滑、贪图安逸,做事情考虑的也不够周全,不适合照顾师傅、看守马匹这类后勤工作。例如在二十八回,孙悟空被唐僧赶走,沙僧需要照顾师傅,于是找水化缘的工作就落到了猪八戒身上,结果他中途偷懒,躺在草丛里呼呼大睡,完全把自己的工作任务抛到脑后。原著中写道:
却说那沙僧出林找八戒……原来是呆子在里面说梦话哩。被沙僧揪着耳朵,方叫醒了道:“好呆子啊!师傅叫你化斋,许你在此睡觉的?”
由此可见,猪八戒做事是非常不靠谱的,要是让他留下来做后勤工作,等到孙悟空回来估计唐僧都被饿死了,马匹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从过往经历来看,沙僧以前在天庭担任卷帘大将,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每天服侍玉皇大帝的生活起居。因此,照顾领导的生活起居对于沙僧来说驾轻就熟,根本没什么难度。而猪八戒就不同了,这位老兄以前是天蓬元帅,是天庭里的武将,属于被照顾的那一群人,情商比较低,根本不懂得领导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满足,让他留下来照顾师傅恐怕会捅出不少篓子,惹出不少麻烦。前面有妖怪威胁,后院再起火,这是孙悟空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把猪八戒带在自己身边监督他,留下沙僧照顾师傅是最佳选择。
第二,照顾猪八戒的个人情绪。
猪八戒骨子里是非常高傲的,别说沙和尚,就算是孙悟空他也并不放在眼里,特别是在取经前期,经常会与孙悟空争夺在取经团队中的话语权,直到真假美猴王时,孙悟空的主导地位被官方承认才作罢。因此,猪八戒非常渴望表现自己的能力,降妖除魔就是最好的证明自己能力的方法,故而每次在看守行李和降妖除魔中做选择时,猪八戒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跟随孙悟空跑到前线,而把后勤工作留给沙僧。正是看准猪八戒这个特点,到后来虽然他不主动提出,孙悟空也会提出带上八戒去降妖。
另外,虽然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唐僧的徒弟,但三人入门是有先后顺序的:孙悟空最先入门,是大师兄;猪八戒老二;沙僧最晚入门,是三师弟。而在师门文化中,非常讲究地位尊卑,后入门的要尊重先入门的师兄,先入门的师兄也要给后入门的师弟做表率。在西天取经过程中,收伏妖怪解救师傅是难度最大的工作,猪八戒选择降妖是为了竖立二师兄的威望。试想一下,如果师弟在前面打杀妖怪,师兄却躲在后方打水、化斋、放马、看行李,是不是感觉很别扭,师兄的威望也很难竖立起来。孙悟空带八戒降妖也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这体现出了孙悟空的高情商。
第三,三位徒弟分工各有不同。
唐僧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早在他们被唐僧收入师门时,观音菩萨就已经明确了他们几人的职责分工:对于孙悟空,观音菩萨交给他的任务是“皈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言外之意,孙悟空的职责就是保护唐僧的人身安全,将他顺利护送到西天灵山拜佛,这样才能修成正果。因此,每当唐僧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孙悟空总是冲在最前面,想方设法解救师父,这符合他在取经团队中的职责定位。对于猪八戒,菩萨给的任务是“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也就是说,猪八戒只要跟着唐僧一起到达灵山就可以,并没有降妖除魔的硬性要求。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沙僧在取经团队中的任务。原著第八回,观音菩萨在寻找取经人途中,遇到了沙僧,在劝戒他皈依佛门时,菩萨说道:
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
观音给他的要求很明确,跟着唐僧做个徒弟,并没有提降妖除魔的事。那么,沙僧与猪八戒一样,只要跟着唐僧顺利走到灵山,就算完成任务。至于降妖除魔,孙悟空是主力,猪八戒和沙僧只能算额外帮忙,并不做强制要求。但为了能早日抵达灵山,在对手实力强大的情况下八戒和沙僧还是会协助孙悟空降妖。由于猪八戒是武将,人脉更广,所以孙悟空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优先考虑猪八戒。当然如果对手实力太过强大,数量又多,也会把沙僧带上一起,例如狮驼岭、车迟国、金平府等。
综上所述,当面对妖怪时,孙悟空优先考虑带上猪八戒降妖而不是沙和尚,主要是基于二人性格特征、过往经历、辈份排序和职责分工等几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孙悟空精于团队管理、擅长搞人际关系,体现出了高能力、高情商,在三位徒弟中处于主导地位,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是实至名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