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在位时间有何作为?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汉景帝在位时间有何作为?他的后世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18 更新时间:2023/12/18 15:08:27

因为“文景之治”的关系,汉景帝刘的历史评价较高。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治世”,它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采纳黄老之学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实行轻徭薄役、鼓励生产的政策,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段时期。因为文景之治的成功,后人常常称赞文帝、景帝是仁慈之君,提倡君主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后来,三国的曹植还专门称赞景帝道:“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

然而,对于景帝,人们也指出了其许多值得诟病的地方。比如说,他曾经冤杀恩师、逼死亲子,对待功臣也十分苛刻等等;另外,景帝在位时社会动乱不断,发展速度比文帝时要差上不少,这和统治者的能力显然是有关系的。总而言之,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负面评价。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政绩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为人方面又有很多污点的帝王,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为什么很多人还是称其为仁君呢?

首先,不得不说汉景帝的人品确实存在许多不怎么优秀的地方。早在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因为一次和吴王的太子下棋时因对方态度不恭直接失手将其杀死,这直接导致了吴王心生怨念,为日后的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登基之后,景帝尊晁错为师,决意实行削藩,结果诸藩王一闹事,他马上就杀了恩师希望换取和平。

在位之初,景帝宠幸栗姬,便将她与自己的长子刘荣封为太子,后来栗姬因为人不够大度失宠,刘荣竟然也受牵连被废。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将领周亚夫居功至伟,但他因为在景帝废刘荣时表示反对而逐渐被景帝厌恶。后来,景帝听信谗言认为周亚夫意图造反,于是将其下狱审问,最终,因为忍受不了廷尉的羞辱,这位曾经拯救汉朝的将领绝食而死,而景帝则又为后人留下了话柄。

从上文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景帝确实在做人方面有所欠缺,他为人暴躁易怒、独断专行,经常是按照自己的喜恶去做决定,这显然不是一个明君应该具备的性格。对于景帝,苏辙的评价就令人信服,他表示:“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那么,既然景帝有这么多缺点,为什么人们还称景帝是仁君呢?

对于这个疑问,苏辙在指出景帝的一系列问题后就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原因,他表示景帝能够和文帝一起被尊为贤君,是因为他“惟不改其恭俭故耳。”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景帝之所以能和文帝一起享受后人仁君的赞誉,主要是因为他大体保持了文帝恭敬节俭的优良美德。对于这点,宋朝文人钱时也表示了赞同,他认为:“景帝嗣服虽不如文,而此数事所以厚民元气、养国命脉者,则能遵守无所变乱,是以相继四十年,海内富庶,风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独称文景欤。”

在治国方面,正如曹植所夸赞的,景帝在位时劝课农桑、发展文教,也对藩王进行了削弱,总体上功大于过。因此,对于上述两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为景帝能够将文帝创造的良好势头延续下去,所以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其实,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首先要将其代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其次要重视他实在的贡献。

举例来说,古代一位名将私下里玩弄女性、始乱终弃,但在战场上却曾经大破敌军,拯救了国家,让文明得以延续,让数百万的百姓免于战乱。那么,我们在评价这个人时,从是否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就要给他赞誉,因为比起私德,更加重要的是他所做的贡献。放在汉景帝这里也是一样,他杀了恩师、逼死功臣,对自己的儿子也十分残忍,但这些造成的坏影响远没有他治理国家带来的好影响大。

评价一个君主是不是仁君,我们可以从生活细节出发,如包拯议事时滔滔不绝,导致仁宗脸上全是口水,但后者却没有在意,这就很能体现仁宗仁慈的性格。不过,与这样的“小仁”对应的有“大仁”,也就是对黎民百姓的仁慈。景帝在位时,将原本的田租降低了一半,缩短了男子服徭役的时间,还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让百姓减轻了生活压力,得以安居乐业。效仿先帝躬行节俭,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又有这样的“大仁”支撑,称呼景帝是仁君似乎也就没什么不妥了。

标签: 汉景帝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原来真相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匡胤,宋朝,风云人物

    赵匡胤的是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在公元960年的时候呢,发动了陈桥兵变,国号宋朝,她先后灭了南唐荆南后蜀南汉。赵匡胤的父亲呢是赵弘殷,少年的时候是非常骁勇善战的善长骑马和射箭,由于,后唐时期作战有功,非常受唐庄宗的信赖,嗯,在武汉的时候又是,军队的指挥使,后来周太祖郭威起兵推翻了,后汉建立的后周之后,赵

  • 魏豹: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魏豹,姬姓,魏氏,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魏湣王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陈胜起义时立其兄魏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魏咎被迫自杀。他逃亡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继投汉王刘邦,叛归西楚霸王项羽。汉高帝三年(公元前

  • 乾隆对待福康安比亲儿子还亲?两人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福康安,清朝,风云人物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不管这两人是否真的曾经有过交集,但最终都并没有走到一起。魏氏后来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妃子,封号为令妃,儿子永琰更是当上了大清的嘉庆皇帝。而傅恒则为乾隆朝的重臣,另外娶妻生子,儿子为乾隆年间的名将福康安。因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所以对乾隆来说,福康安是他的内侄。乾隆对这个侄子非常疼爱,甚

  • 后世如何评价朱允炆?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在位共四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允炆1398年继位,在位期间增强文官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革弊政,史称“建文新政”;同时施行削藩政策以致燕王朱棣起兵对抗,“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下

  • 明朝开国大将冯胜为何会被朱元璋赐死?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很多伴随皇帝起兵,为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下场很多都很惨。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冯胜是明朝开国名将中,功绩和地位极大的一个,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后,大封功臣时所诏列的八个勋臣望重者,他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最终也让其获得了宋国公的封号。冯胜,原名叫作冯国胜,他有个哥哥

  • 项羽过江就能生存下来 项羽为什么还要在江边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对项羽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乌江边项羽为何要自杀?活下去不好吗?刘邦是个可以说是个江湖痞子,早期没有钱,没有权,还曾在街边当过乞丐。这都是他的劣势, 而且最重要的是和项羽比起来,他没有家庭背景,没有人际关系。但是这些能成为他的优势。他的出身让他懂得更多人情世故,这成为

  • 朱友珪是什么人?他为何要杀死朱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朱友珪,后梁太祖朱温次子,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朱温是后梁开国皇帝,原来是黄巢的大将,后来叛变投降了唐朝,朱温势力做大之后,灭掉了唐朝,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后梁,然而,朱温非常残忍,做事荒唐,最终被儿子杀死。杀死朱温的是他的次子朱友珪,朱友珪的母亲,出身很低微,有

  • 后世对桓彦范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桓彦范,字士则,唐朝时期宰相,弘文馆学士桓法嗣之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桓彦范出身谯国桓氏,为人慷慨豪爽。初以门荫入仕,早年历任右翊卫、卫尉主簿。后受到纳言狄仁杰赏识,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司刑少卿等要职。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桓彦范联合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

  • 程咬金的感情生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不和原配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程咬金的感情生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不和原配合葬?程咬金的一生娶了两位女子,一位是原配妻子孙氏,还有一位填房崔氏,出身“清河崔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在程咬金去世后,原本陪葬的应该是原配妻子,可是程咬金去世后,陪葬的却是填房夫人崔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来说,程咬金这样做,是不符合古代礼

  • 明朝官员黄子澄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黄子澄是洪武年间探花,明初官员,官至翰林学士。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时的朱允炆就已经注意到藩王的权力会威胁到皇权这一问题了,便同黄子澄讨论起了削藩事宜。当时朱允炆也毫不掩饰,直接询问黄子澄称:“叔叔们手中都拥有重兵,假如他们怀有不轨之心,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黄子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