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朱琳,大部分观众首先都会想到她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的那个柔情百转的女儿国国王,但其实,在《西游记》问世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朱琳早已经是一位电影演员。
朱琳在《西游记》中饰演的女儿国国王
198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剧情电影《叛国者》,主演是马精武和娜仁花,朱琳在影片中了饰演天真、娇气但心地善良的医学助手沈虹。这也是朱琳的电影处女作。这个人物的特点和朱琳实际生活中的形象非常类似。
文艺兵朱琳
1970年,18岁的朱琳考入了北京通讯兵文工团,担任舞蹈演员。退伍后分配到了我们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工作,之后考取了我们医学科学院。拍摄《叛国者》时,28岁的朱琳刚毕业回到研究所工作了一年。当时她在一个化学实验室里做化验员,工作的环境和剧中的人物十分相似,所以当时剧组找到她,让她试了一段无实物表演的织毛衣,沈虹这个角色就落在了她的头上。
朱琳在《叛国者》中饰演的沈虹
拍摄《叛国者》,让朱琳喜欢上了电影,同时,也深深意识到了自己表演功底的欠缺。回到研究所上班的朱琳,开始留心有关表演的学习机会。1981年,朱琳在报纸上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招生业余表演班的消息,马上报了名。
年轻时的朱琳
经过初试复试的严格挑选,朱琳从300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了81届北京电影学院业余表演班的学生,那一年的业余表演班总共只招了30个人,跟她同班的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李成儒、张光北、李勤勤、赵宝刚。那时朱琳上班的地方在北京天桥附近,上课要跑到北三环的电影学院去。每天下班后,朱琳都会坐着公交车赶到电影学院去上课,五个月的时间从来没有间断过。
这一年, 78届导演班的学生要拍摄毕业作品,导演田壮壮、谢小晶找来了张艺谋、侯咏、吕乐等担任摄影,一起拍摄毕业作品《小院》。当时,方舒、沈丹萍都是北京电影学院78表演系的本科生,但是,大家一致看重朱琳的独特气质和清秀面庞,最终推选业余表演班的她,担任了《小院》的女主角桑桑。
朱琳在《小院》中饰演的桑桑
这是一个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挺斯文,内向的一个女孩,巧合的是,她又跟朱琳过去的生活经历有相似的地方。《小院》由女作家王安忆的短篇《小院琐记》改编。它描写一个文工团宿舍院子中,几户邻居的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这部毕业作品,最终成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的参展作品。正因为这部电影,朱琳有了更多的表演机会。
年轻时的朱琳
1981年2月,短训班毕业的朱琳又一次获得了在电影《梨园传奇》中出演女主角“花想容”的机会。导演觉得朱琳很朴实,像一个唱川戏的民间艺人,既有唱戏艺人漂亮的一面,又有戏班子艺人底层生活的体验感,具有一种流浪艺人特有的气质。
朱琳主演的《梨园传奇》
就在朱琳对电影投入越来越多的时候,她的正式单位我们医学院卫生研究所向朱琳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她立刻回去上班。一直对辞去公职持犹豫态度的朱琳,也在这个最后通牒下达后,被迫做出了决定:放弃原单位,做一名专职的演员。恰巧在这时,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看上了朱琳,将她调到了峨影厂。从此,朱琳成了端铁饭碗的专业演员。
成为正式演员后的朱琳,参演了长春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的电影《远离人群的地方》。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覃泓,成为朱琳主演的第一个知识女性角色,令朱琳没有想到的是,这类知识女性角色的塑造,后来却成为她不能摆脱又无法超越的固定电影形象。
朱琳在《肖尔布拉克》中饰演的知青
在随后的三年中,朱琳先后拍摄了四部电影,在这些影片中,朱琳都饰演知识女性。1984年,朱琳在《肖尔布拉克》饰演了一个到新疆的上海知青;同时接演了《二十年后再相会》,饰演一个造船厂的工程师,从那以后,朱琳就把一头秀发剪掉了。以至于很多年过去后,人们似乎很难区分不同影片中的具体人物,只是提到朱琳,人们都会自然的联想到80年代荧屏上留着盖脸短发的“知识女性”。
朱琳在《二十年后再相会》中饰演的工程师
1987年,朱琳在胡玫导演的电影《远离战争的年代》中饰演文雁,凭借胡玫导演独特的女性处理视角与影片中细节的运用,这部影片获得了前苏联1988年第十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故事片银奖、意大利第32届萨尔素国际电影节委员会特别奖。然而也是在这个时候,朱琳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的塑造,使社会上产生了对朱琳表演的不同看法。那个时候 ,我们的电影正好面临着个更时尚的格局,围绕着我们电影的出路引发了一场讨论,主要讨论关于表演的风格的问题——本色演员,是什么类型演员,和这种个性化的表演。
朱琳在《远离战争的年代》中饰演文雁
本色演员的划分,对朱琳来说更像是一种否定,因为这就意味着朱琳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影子,戏路不如性格演员宽泛。这也引起了朱琳的强烈不满。她认为自己既演过流浪艺人了,还可以演一个大工程师;在这边演了一个知青,被伤害与被损害的,让人侵犯了,还带了一孩子,最后嫁给了一个卡车司机。那边还可以演一个歌剧院的女主角,还可以唱《蝴蝶夫人》,自己的跨度已经很大了,什么都能演了,为什么还是本色演出呢?这样的讨论也让朱琳开始怀疑自己的表演能力,开始想着怎样去改变自己?是演农村题材的,还是演个特泼辣的,抑或是演个什么媒婆,整天里脑子里都装满了各种角色。
虽然有过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被认定为本色演员的朱琳似乎进入一种恶性循环,那段日子,几乎没有人找她去拍戏。那时候,一般剧本来了之后,首先是先通过单位看,如果单位觉得合适了,才会推荐给个人。另外一方面,朱琳的个性决定了她不是很会去做自我推荐,这也是她最致命的弱点。
这一呆就是一年,1985年,导演杨洁在筹拍电视剧《西游记》时,在《大众电影》上看到了朱琳的一张照片,认为这个漂亮的女人特别适合饰演女儿国的国王,就让大家撒开了网去找朱琳,后来找到朱琳的正是她北电业余表演班的同学李成儒,那时的李成儒在《西游记》剧组做制片。一个不同于知识分子形象的角色机会就这样从天而降来到了朱琳的面前。
朱琳《凯旋在子夜》
戏剧化的是,对应电影方面的类型单一,角色固定,在电视剧大举发展的八十年代,朱琳开始闪现出一个大众明星该有的光芒,《西游记》播出的一年前,朱琳因主演《凯旋在子夜》中的女人“江曼”,荣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随后,朱琳在首届十大电视明星评比中,名列第二。
朱琳
随后,走出女儿国的朱琳,又拍摄了《台北女人》、《永远的门》、《山魂女》等许多电影,然而在我们新时期电影四十二年的历史上,朱琳却算不是一个大红大紫的明星。和自己饰演的人物一样,她也带有那个时代女性特有的被动,性格含蓄和隐忍。自2006年参演了电影《我要跳舞》之后,朱琳再无电影作品问世,14年过去了,年近七旬的她,仍期待着和电影的下一次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