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取经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这个故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角度,解读出不同的意义。
这本小说是一本带有喜剧色彩的大杂烩,非儒非道非佛,而且还融合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最后形成了非常庞杂有喜剧效果的这么一本书。
我们平常说中国人的信仰通常都是儒释道杂糅的,这个说法没错,但是不全面,在儒释道之外,其实普通的中国人,还有一套不再儒释道体系之外,更为庞大的思想信仰,这个信仰就叫民间信仰。
什么叫民间信仰呢,那就是在儒释道正式的典籍和学说里,根本就不存在的神仙妖魔或者思想等,被民间也当做神灵来崇拜或者信奉。
比如说玉皇大帝,他的名头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正式的道教和儒家都没有这个神位,我们看皇帝祭天的地方,里面供奉的叫昊天上帝,可不是什么玉帝。
还有就是如来佛祖,现在提起来佛陀,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个名号就是这个,但实际上这也是个有点杂糅的称呼,正是的佛经是没有如来佛这个说法得,倒是有如来,那是形容佛的神通或者状态,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故曰如来。
但是如来佛连起来说,并且成为佛祖的第一称呼,西游记是首创,而且随着西游记的广泛传播,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民间信仰的特点,就是不讲究那么多理论,来历,典籍,很多东西都是错误百出,道听途说,有的甚至完全就是以讹传讹,但这就是民间信仰的强大力量,一旦形成就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流传下去,甚至会反过来影响原有的正统体系。
比如说西游记火了之后,还真的有人,给孙悟空猪八戒等人塑像,甚至把他们当做是神明供奉的,这就是书本和民间信仰之间一种相互影响的故事。
西游故事里,唐僧取经遇到的最后一个妖怪,是玉兔精,这也是最后一个想要跟唐僧结婚的妖怪,他原本是嫦娥仙子的玉兔,偷偷下凡,变幻成公主的模样。
你这变幻成公主的模样,自然也就要守人间的规矩,所以只能通过抛绣球这种方式和唐僧成亲,可惜的是,不管他是何方妖孽,这次都是踢到了钢板上面,唐僧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手的,不管你是想吃他还是想和他成亲。
最后,孙悟空和这个玉兔精大闹的时候,这个妖精有个很奇怪的动作:
却说那妖精见事不谐,挣脱了手,解剥了衣裳,捽捽头,摇落了首饰,跑到御花园土地庙里,取出一条碓嘴样的短棍,急转身来乱打行者。
打架就打架,干嘛要脱衣服呢,难道是想色诱孙悟空不成,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甚至电视剧的影响,我们一直都认为这个玉兔是个女的,其实这个兔子是个公兔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公兔子呢,因为他是月宫上的兔子,这个感觉毫无道理呀,为什么月宫上的兔子,就非得是一只公兔子呢。
这又跟民间传说有关了,这个民间认为,天底下的兔子全都是母的,要想生兔宝宝的时候,只要对着原来上的兔子拜一拜就能生出来小兔子了。
虽然看上去荒诞不经,但大家都是这么信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兔子的雌雄没有那么好辨认,木兰辞里不是说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头,安能辨我是雄雌。
原来是个公兔子,脱衣服也就跟许褚一样,算是赤膊上阵,显得自己比较厉害一点,西游记里类似的隐藏看点有很多,都是借助了民间传说,把各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