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名将颍国公:傅友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开国名将颍国公:傅友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90 更新时间:2023/12/7 2:52:08

傅友德 (约1330-1394)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

元末参加刘福通 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 ,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 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 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被朱元璋称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后坐事赐死。1644年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

人物生平

弃农从军

傅友德 世代为农,家境不是很宽裕。元朝 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元至正十年(135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 到砀山迎接韩林儿 ,傅友德即投奔红巾军,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卒。1357年六月,刘福通 遣部将出击,傅友德随李喜喜入关中。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李喜喜进军巩昌,兵败后傅友德跟随他进入蜀地。这一年,徐寿辉 的部将明玉珍 占据重庆,攻打成都,尽有蜀地,傅友德便归顺明玉珍 。因为不被明玉珍 重用,傅友德又转而到武昌投奔陈友谅 。陈友谅 让他协助丁普郎驻守小孤山(位于江西彭泽县北长江中)。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称汉帝,明玉珍与之断交,傅友德对陈友谅不满。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 收复安庆,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驱兵至小孤山,陈友谅之将傅友德、丁普郎率众来投,傅友德听说朱元璋 前来,喜悦地说:“我得到了真正的主人了!”朱元璋 一看到他就感到很特殊,立即提拔为将领,让其跟随常遇春 征战。

开国功臣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傅友德随常遇春救援安丰,掠取庐江而还,朱元璋与陈友谅双方发生了鄱阳湖之战,傅友德从战鄱阳湖,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多处受伤,却愈战愈猛,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3月4日,朱元璋以武昌久攻不下,亲自前往视察军队。3月20日,朱元璋到武昌,对攻城很关心,诸将从城东南的高冠山可俯视城中,却被汉兵占据,诸将相互观望,不愿前进。傅友德率数百人一鼓先登,面颊虽中一箭,并未因此退却,拔箭再战,继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为所动,终夺高冠山。后傅友德被任命为“雄武卫指挥使”。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傅友德随朱元璋下淮东,攻取张士诚 江北辖区,破张士诚 援兵于马骡港,缴获敌军战舰千余艘。闰十月,夺取泰州,围困高邮,转战江淮各地。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攻下湖州,攻破苏州。由于傅友德军功卓著,擢升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明洪武 元年(1368年),傅友德又随徐达 挥师北上,破沂州,下青州,攻莱阳,取东昌,很快就平定了山东。随后南下,平定汴洛。闰七月,会师河阴。傅友德为先锋,北渡黄河,克卫辉、安阳、磁州及广安,集结临清,分兵北进,攻占德州、沧州,直逼元大都(今北京),迫使元朝降明。十二月,又进军山西,攻占榆次,进军太原,元守将扩廓帖木儿来援,万骑突至,傅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又夜袭其营,扩廓帖木儿仓皇逃走,追至士门关,获其士马万计。又大败元将贺宗哲于石州、脱列伯于宣府。克复太原,山西平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傅友德进军陕西,攻克临洮,平定陕西。而后出潼关,西进甘肃,克庆阳,捣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而后,移兵伐蜀,领前锋,夺略阳关,克汉中。蜀将吴友仁犯汉中,傅友德率三千骑兵救援,攻其山寨,又令兵士点燃十支火炬布于山上,蜀军惊慌撤退。傅友德因战功受到朱元璋的犒赏,赐白金、文绮。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席卷天下之大功,位次列第二十八勋,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子孙世袭。

西伐巴蜀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 分道伐蜀。汤和 率廖永忠 等乘舟从水路攻瞿塘,傅友德率顾时等以步骑出陇西。朱元璋对众将说:“蜀人听说我军要西伐,必定将其全部精锐部分东守瞿塘,北阻金牛,抵抗我军。如果出其不意,直捣阶、文,门户已毁,腹心自溃。兵贵神速,只怕军队不勇猛啊。”傅友德疾驰至陕,召集诸军声言兵出金牛,而暗地里却率军直趋陈仓,攀援岩石,昼夜行进。抵达阶州,击败蜀将丁世珍,攻克此城。蜀人弄断白龙江桥。傅友德军修桥渡江,攻破五里关,于是攻克文州。然后渡过白水江,直趋绵州。当时汉江水涨,不能渡江,傅友德军为此伐木营造战舰。为将军威通达瞿塘,于是便削成数千木牌,将攻克阶、文、绵的日期刻上,投入汉水,让它们顺流而下。蜀守军见后,全部解体。

当初,蜀人获悉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然聚集所有部众防守瞿塘。等到听说傅友德攻克阶、文,直捣江油,才分兵支援汉州,以保成都。还未到达时,傅友德军已经在城下打败其守将向大亨,并对将士说道:“援军远道而来,听说向大亨兵败,便已经丧胆,无能为力了。”然后加以迎击,大败蜀人。遂拔汉州,进围成都。戴寿等驱象来战。傅友德下令以强弩火器冲击,身中飞箭却毫不后退,将士也殊死作战。大象调头而跑,踩死许多蜀人。戴寿等获悉其主明升已降,才登记府库、仓廪钱粮,反绑双手到军门投降。成都平定。然后分兵巡行未下州县,攻克保宁,将吴友仁捉拿押送京城,蜀地全部平定。傅友德进攻汉州时,汤和还屯军于大溪口。在江流中得到木牌后,这才进兵。而戴寿等此时已撤其精兵西救汉州,留下老弱防守瞿塘,所以廖永忠等才得以乘胜直捣重庆,降服明升。因为这样,太祖写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劳第一,廖永忠次之。

北征大漠

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随征西将军冯胜 北征大漠,大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至永昌,大败元朝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万余匹。而后,又攻占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余匹。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独只有傅友德大获全胜,七战七捷,创下传奇式的战功。

洪武六年(1373年),傅友德出雁门,为大军前锋,俘获平章邓孛罗帖木儿。还镇北平后,傅友德被朱元璋召还,陪太子讲武于荆山,俸禄每年又增加一千石。

洪武九年(1376年),傅友德再次率兵北伐,生擒伯颜帖木儿于延安,降甚众。

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讨乃儿不花,渡北黄河,袭灰山,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随晋王、燕王再征大漠,擒乃儿不花。还军驻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后,复征宁夏。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征虏将军,备边北平,复从燕王征哈者舍利,追杀元朝辽王军队。此役,傅友德又施以诈计,追杀间忽令大军班师,敌军得知后便放松了警惕和防备。这时,傅友德又令大军悄悄地潜至黑岭,大破敌军。得胜后,出任练兵山陕总屯田事,加封太子太师。

南平云贵

明朝 建立之初,贵州尚未归附,云南为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盘踞。

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 、沐英为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贵。傅友德率部至湖广,便分遣都督胡海等领兵5万经永宁赴乌撒(今贵州威宁),自率大军经辰州、沅州奔贵州,克普定、普安后直逼云南曲靖。元梁王遣司徒、平章达理麻领十余万精兵屯驻曲靖以抗拒明军。傅友德率部趁大雾逼近白石江边,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沿江摆开阵势,做出强行渡江的样子。达理麻也集中全部精锐把守白石江另一边,准备迎战。而傅友德则暗中另派数十人从白石江下游偷偷渡江,进至达理麻军后,鸣金击鼓,摇旗呐喊,达理麻闻报急撤将士抵御,引起江边元军的阵势骚动。这时,傅友德乘机挥师渡江,以勇猛且善游泳的兵士作先锋,攻破达理麻的前军,傅友德又令沐英率铁骑直捣达理麻中坚,元军大败,活捉了达理麻,平定了曲靖。

接着,傅友德又分遣蓝玉、沐英率师进军昆明,自率数万兵马奔乌撒,驰援胡海等部。元梁王得知达理麻失败被擒,便弃城逃跑,与妻子一起投滇池而死,元右丞观音保出城投降。

段氏占据大理,传了十代后到了段宝手上。段宝听说明太祖 是从江南开奠基业的,便派他的叔叔段真从会川奉表向明朝廷投诚。洪武十四年(1381),征南将军傅友德攻克云南,授予段明宣慰使的职务。段明派都使张元亨给征南将军送一封书信,说:“大理是与唐朝 相互交好的外国,鄯阐实际上也是宋朝 的玉斧画下来不要的国家。这两个地方很难驻扎军队,动用武力也没什么用。请求你依照唐朝、宋朝 的事例,允许我们蒙氏、段氏独立成国,则我们会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佩戴印章向你们通好,每两年向明朝廷献小贡一次,每三年献大贡一次。”傅友德看后很愤怒,羞辱了段明的使者。段明又送书信来说“:汉武帝 大动干戈,仅仅设置了一个益州郡,元太祖亲自出征,也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鄯阐。请求你们还是班师回朝吧。”傅友德回书给段明说“:大明王朝是龙从淮河郊区起飞,统一海内。我们看不上汉朝 、唐朝那些小小的智计,也看不起宋朝、元朝那些浅薄的图谋。我们明朝大军一到,神龙会来且助阵,天地也会与我们呼应。你们段氏承接了蒙氏的领地,运数在元代已经断绝了,只不过是宽待你们而延续至今。我们的军队已经歼灭了梁王,替你们报了世代的怨仇,你们此时不向朝廷投降还等什么?

傅友德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食禄三千石,再次授予免死和世袭铁券。

无罪赐死

亲家朱棡,女婿朱济熺贵为九大攘夷藩王之一,藩王国地处山西冲要所在手握精骑重兵,且傅友德本人也常在山西前线布置防务。太子死皇孙幼蓝玉案后,傅友德因为跟蓝玉走的很近而且战功赫赫,更被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召集文武大臣参加一个大型宴会,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门口的那个守卫者没有按照规定佩带剑囊,当时他很生气,但是没有发作。这个守卫者不是别人,正是傅友德的儿子傅让。在大宴文武百官的宴会上,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儿子傅让有些不满,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级,立刻,傅友德提着二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标签: 傅友德

更多文章

  • 明朝权宦冯保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冯保

    冯保 (?-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著名太监、政治家、音乐家、书法家。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

  • 明朝权宦谷大用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谷大用

    谷大用,明代宦官,武宗朝内侍“八虎”之一。提督西厂,与其他宦官刘瑾、马永成、丘聚争宠,势倾中外,专横跋扈。正德六年 (1511),河北爆发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武宗以他总督军务,与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率京营镇压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他竟征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

  • 明朝开国名臣中书左丞:杨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宪

    杨宪(1321-1370),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臣。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

  • 明朝开国名臣丞相:汪广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汪广洋

    汪广洋 (?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 、诸葛亮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 军务。明朝建立

  • 明朝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纪纲

    纪纲(?1416),临邑(今属山东德州)人,佞臣,明成祖永乐年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桀骜不驯,诡计多端,诬陷周新、解缙等人。1416年,纪纲以“谋大逆”的罪名被凌迟处死。人物生平前期事迹大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组织靖难军与侄儿建文皇帝争夺天下。建文二年(14

  • 明朝边将江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江彬

    江彬,一说濒,(?-1521),北直隶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朝边将,曾随军与鞑靼作战,善察言观色,后来成为明武宗的义子,赐姓朱,封为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的统帅。江彬狡诈机警,善于献媚,一见面就得到武宗欣赏,被武宗提升为左都督,赐姓朱,留在身边。眼看靠自己引见的江彬日益得宠,钱宁 十分嫉恨,

  • 明朝锦衣卫钱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钱宁

    钱宁 (?-1521年),镇安人,正德年间锦衣卫官员,朱厚照义子。本不姓钱,幼时寄鬻太监钱能而改姓钱。钱能死后,继任锦衣百户。后转事刘瑾 ,其性狡诘猾巧,有“开左右弓”射箭之技,深为明武宗所喜。曾为朱厚照建豹房出力甚多,后渐被江彬 取代。正德八年(1513)底,下诏钱宁掌管

  • 明朝都指挥使袁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彬

    袁彬 (1401年1488年),字文质,江西新昌县义钧乡(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朝官员,官至前军都督府佥事掌府事。他出生于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土木堡之变后,追随明英宗左右。明英宗复辟后,十分眷待袁彬,袁彬所请之事无不听从。当时内阁首辅商辂罢免,袁彬乞其居所,之后又请别建,都得

  • 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叶向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叶向高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宰相机构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但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此后还是发展成为具有宰相权限的重臣。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等于宰相已经是皇帝都承认的朝廷共识了。比如明朝东林党的大臣叶向高在万历时期就被称为“独相”。叶向高,字进卿,明朝福建省福州

  • 三国曹魏曹丕妃子:薛灵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薛灵芸

    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美女成为了世人纷纷追逐的对象。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生活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才子佳人,并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美谈。而在三国时期,便出现了很多的美女,最为典型的便是貂蝉、大小乔等人了。 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名气稍微小一点的薛灵芸。薛灵芸是三国时期的美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