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内阁首辅:彭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内阁首辅:彭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66 更新时间:2023/12/9 18:34:57

彭时,明朝时期名臣,官至内阁首辅,是天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受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影响,政治与文化两者联系紧密,尤其在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之后,“学而优则仕”基本成为士人学者们的终极目标及根本出路。在科举取仕达到鼎盛的明朝,科举更是几乎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可以说,士人学者们的求学致知都是为了入仕。

彭时亦是如此,在他登进士,入翰林院之后,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学术思想便成为致政求治的一种理论工具,他的人生历程也以政治人物的定位和方向而展幵。

一、初入仕途

彭时是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的四朝元老,其仕宦经历从正统十三年登进士算起,大体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正统十三年的魁甲入仕,景泰年间的入阁与仕途低谷,天顺年间的再次入阁,成化年间的从辅臣到首辅。

同时,其仕宦经历也从侧面体现了彭时恪尽职守、敢于任事的为政风格。明代的科举角逐竞争非常大,不仅需要刻苦奋斗的精神,还需过人的才识悟性,对经史的掌握达到熟稔洞悉的程度。前文提及彭时出生在一个诗书世家,父辈都很重视教育,彭时本人自幼聪颖绝伦,勤奋刻苦,19岁便跟随叔父彭琉学习经史,见解独到,经常语出惊人,彭琉以“他日必为宗工”对他寄予厚望。

正统十年会试,彭时中副榜,不接受任命,与其他副榜并下第者900余人,入国子监学习。在进入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后,彭时在治学上更加刻苦,经常从清晨钻研到深夜,当时以识人闻名的国子监祭酒李时勉非常器重彭时,“以公辅期之”。当时在士大夫中也流传童谣云,“众人知不知,今年状元是彭时”。这说明彭时在就读国子监时便因才识出众而声名远播。

在太学刻苦求学三年后,彭时参加了正统十三年戊辰科的会试,并在这次会试中脱颖而出,在会试中位列第三名。后来在奉天殿举行的殿试中,彭时的对策受到英宗的高度评价遂被列为第一甲第一名,赐朝服冠带,并按例授翰林院修撰。

翰林院是国家选才、育才、储才之地,是内阁阁臣的储养之地,是跻身于国家权力中心的阶梯。可以说,彭时以高起点开了仕途。正统十四年八月,在内阁学士陈循、高穀的荐举下,郕王“令翰林院修撰商辂、彭时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同年十二月,彭时升任翰林院侍读。可以说,彭时当时的仕途是一帆风顺的。然而,之后彭时却遇到了他政治生涯中最严厉的打击。

事情起因于彭时甫一受命入阁即逢继母余夫人去世,遂上疏请求守制,但景帝没有同意,令其夺情办事,彭时以时事多艰接受了任命,却在景帝已经下令夺情的情况下,于景泰元年正月再次力请终制,忤逆景帝旨意,让景帝非常不悦,彭时也不再受到景帝的信任与重视。

因而景泰三年服阕起复后,彭时的仕途便进入低谷期。在景泰后期的四年里,他只担任翰林院侍读,不再参预内阁机务,只是以普通京职官员的身份,主要从事修书、提督考校、主考乡试等事务,与朝政要务几乎无直接联系。天顺元年,彭时以正统旧人的身份再次被擢入内阁,再加上英宗对彭时风度的欣赏,终天顺一朝彭时都受到重用,与大学士李贤、吕原共同辅政,组成了一个和谐融洽、相互配合的内阁。天顺初期,夺门功臣曹吉祥石亨得势,专权乱政,李贤、彭时等阁臣努力经营和运筹,通过尽心辅佐具有蒙尘和被禁锢复杂人生经历的英宗,抑制曹、石势力,使其失去英宗的信任,最终使天顺初期动荡的政局趋于平稳。

在这个过程中,以李贤、彭时为代表的阁臣在平允庶政方面可谓费尽苦心。除了平庶政外,作为翰林院学士的彭时还兼理其他事务,主要参与侍读、修志及主持科举等事务。天顺二年三月,皇太子即后来的宪宗出阁,李贤、彭时与吕原担任侍班讲读官,李贤日侍不更,彭时与吕原每人更侍一日。

二、担任要职

天顺二年八月,任命彭时、李贤与吕原为总裁,负责重修《大明一统志》。在天顺四年二月的殿试中,彭时担任读卷官。在天顺七年八月的会试中,彭时、钱溥担任主考官。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病危,口述遗命,太监牛玉执笔成书后,令其交与阁臣李贤、彭时等人润色。此外,天顺时期,彭时还多次被赐观骑射、游上苑等。如天顺三年十月,上御西苑阅将臣骑射,召大学士李贤、彭时等侍。明宪宗即位后,由于彭时既是前朝重臣,又为东宫旧臣,因此继续得到重用。天顺八年二月,彭时升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成化元年十月,升任兵部尚书,兼职如故。成化三年八月,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四年四月,继陈文成为内阁首辅。成化十一年三月,彭时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宪。在此期间,彭时作为重要阁臣,其主要是按照内阁的执掌来行事,具体而言就是,“凡车驾郊祀、巡幸则扈从。御经筵,则知经筵或同知经筵事。东宫出阁讲读,则领其事,叙其官,而授之职业。冠婚,则充宾赞及纳征等使。修实录、史志诸书,则充总裁官。春秋上丁释奠先师,则摄行祭事。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

按照此范围,可将成化时期,彭时的仕宦经历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作为内阁重臣,在朝廷许多重要的仪式、场合中担任代表官员是彭时从政的一项重要经历。在成化时期,彭时参加的这一类事务主要包括释奠先师孔子、为新册立的皇太子举行仪式等。如成化元年二月,宪宗祭先农之神,彭时等受命行九推礼。是年三月,宪宗谒拜孔子,行四推礼,命彭时等大臣分献四配十哲两庑。

在这期间彭时还分别于成化六年二月、成化六年八月、成化七年二月、成化八年二月、成化十年二月共五次在太学举行释奠礼。此外,成化七年十二月,命彭时充副使持节册宝立皇子祐极为皇太子。虽然参加这些活动不像处理具体政务那直接体现行政效应,但选择彭时这样权位的重臣可以表明朝廷对此类事务的重视,其政治意义相当深远。

作为阁臣,尤其是首辅,充当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修书总裁,则是彭时必须承担的责任。天顺八年六月,开经筵讲学,除月讲外,并令彭时等大学士每日侍班进讲。

殿试通常每三年一次,在紧接二月会试后举行。宪宗在位期间,彭时分别于天顺八年三月、成化二年三月、成化五年三月、成化八年三月、成化十一年三月共5次担任殿试读卷官,并为成化五年的进士题名碑再撰碑文。

天顺八年八月,宪宗诏谕李贤、彭时等人为总裁官撰修《英宗实录》。成化九年十一月,主持编纂《续宋元通鉴纲目》,宪宗要求其按照《朱文公通鉴纲目》凡例进行编纂,以宋元二史上接通鉴,彭时以学士刘珝等七人分为七馆撰修,后加起复学士丘浚同编撰,共八馆。

三、礼仪规劝

陈规谏,辅养君德,帮助宪宗弥补礼、政、德方面的缺失。宪宗即位不久便在朝政方面有所懈怠,身为次辅后至首辅的彭时一方面通过在日常侍讲中,讲解经史以启发开导宪宗,辅以君德,另一方面竭力通过论疏对宪宗进行劝导规谏。

根据上文对成化时期彭时为首辅时内阁上呈的奏疏的统计,共19篇,其中专门规谏宪宗的有成化四年六月的“议陵庙礼制属”,成化四年七月的“再谏合葬祔庙疏”,成化五年十二月的“灾异陈言疏”,成化七年十二月的“修政弥灾疏”,成化七年十二月的“请圣躬召见大臣疏”,成化八年三月的“谏否刘永诚封谥疏”,成化八年七月的“民情马政疏”。其中,在议两宫尊号和钱皇后陵庙礼上,饱含彭时等阁臣的一番苦谏。宪宗初即位,议两宫尊号,“独李贤开端,(彭)时力继之”,经过多番开导劝谏,“乃尊(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贵妃位为皇太后”。

结语

成化四年,钱皇后崩,英宗死前遗命曰:“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而周太后却强烈反对合葬,宪宗无奈只好让大臣再次合议,彭时等阁臣则反复劝导,最后只好携朝臣于伏文华门进行哭谏,“始从时议”。此外,作为阁臣,彭时最重要的职责还在于通过上疏等途径对朝政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决定庶务的处理方案。

如成化四年五月的“论先贤熊禾从祀疏”,成化四年七月的“四夷改革疏”,成化六年九月的“论米价疏”,成化九年五月的“起用钱溥倪谦疏”等。这些奏疏既关系朝廷人事,另外其论米价、马政,四夷馆改革等一类的奏疏,更是与当时朝廷制度、措施的实施密切相关。

标签: 彭时

更多文章

  • 明朝官员徐中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曾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徐中行

    徐中行(1517年9月5日1578年11月11日 ),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又称天目山人,湖州长兴人(今属浙江)。美姿容,善饮酒。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

  • 明末政治家丁此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历任太仆寺丞、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丁此吕

    丁此吕(?年-?年),字右武,江西新建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人物介绍万历五年(1616年)进士,由漳州府推官征授御史。慈宁宫发生火灾,请撤鰲山,停织造、烧造,赦还因建言而被贬斥的大臣,清除张居正余党,并尽快诛杀徐爵、游七。报闻。不久,劾礼部侍郎高启愚,谪潞安府推官。历迁太仆寺丞,历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

  • 宋英宗赵曙长女:德安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德安公主

    舒国公主,宋英宗赵曙长女,母宣仁圣烈皇后。原为德安公主。德安公主在仁宗朝时是赵曙长女,遂称郡主,并下嫁潮州许珏。赵曙登基为英宗皇帝,长女德安郡主遂称公主,神宗朝时改称皇姑。至徽宗朝时重封前朝诸皇姬而追封为舒国大长公主,政和三年改封贞静大长帝姬,时德安公主已逝潮州,驸马许珏谪戍儋州未返,因而宋史载&

  • 北宋宗室濮王赵允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赵允让儿子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允让

    赵允让(995年-1059年),男,汉族,字益之,河南开封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太宗赵炅之孙,商王赵元份第三子,宋英宗赵曙生父。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起家右千牛卫将军,四迁右骁卫将军。天禧二年(1018年)八月,出任卫州刺史。宋仁宗即位,进汝州防御使。天圣

  • “秦淮八艳”之寇白门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寇白门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1624年出生于金陵。“秦淮八艳”之一。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柳如是、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人称“女侠”,十八岁时嫁给明朝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1645年清军南下,南明小朝廷失

  • “秦淮八艳”之陈圆圆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 “秦淮八艳”之柳如是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

  • “秦淮八艳”之李香君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香君

    李香君(1624年-1654年),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南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圆润

  • “秦淮八艳”之马湘兰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湘兰

    马湘兰(15481604),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秦淮八艳之一,南直隶应天(今江苏南京)人,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1604年,祝寿归后一病不起,

  • “秦淮八艳”之顾横波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横波

    顾横波(1619年-1664年)原名顾媚, 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工诗善画,善音律,尤擅画兰,能出己意,所画丛兰笔墨飘洒秀逸。作有《海月楼夜坐》、《花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