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词人陈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编有《临汀志》 《家藏经验方》

南宋词人陈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编有《临汀志》 《家藏经验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28 更新时间:2024/1/1 19:43:29

陈晔,字日华,福建长乐人。庆元二年间(1196)时知汀州,年发币捐款助学,革除官占良田以养学校;减官盐价以利平民。

人物简历

陈晔,字日华,福建长乐人。宋庆元二年间(1196)时知汀州,年发币捐款助学,革除官占良田以养学校;减官盐价以利平民。莲城及宁化头陀和奸商托五通渔利,依律法惩治;使尚鬼陋俗为之而变,末敢犯禁。广西帐干吴雄作《正俗论》三千言纪其事。

晔临莲城作义冢掩遗骸,殡无所归者干数。止盗安民亲自督造五营(罗家营、张家营、老营、新营、湖营)屋千幢,建桥梁、铺路一百四十里,以利行人。又造万桂庄、安仁宅以利官族流落于汀者。后升迁为广东宪使,督造韶州东西大桥。

陈晔毕生勤著述,编辑《临汀志》,《家藏经验方》等书。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见载于《全宋词》。

其弟陈映在嘉定 年间(1208~1224)接任汀州知府事,恪守兄法;汀之八县为之振兴。亦迁广东宪使。

其先有同郡陈粹知州事,劝农养士亦多,典籍、革奏列为天下第三。宁宗赵扩赐书褒宠,故民称:晋安三贤,闽汀至今祀之。

淳安为官

筑惠人桥

陈晔到淳安后,发现地处交通要道的合洋(原茶园附近)溪上,竟然没有一座像样的桥梁,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仅靠一条独木桥维持通行,过往行人在桥上摇摇晃晃,心惊胆战,一到春夏汛期,独木桥被大水冲走,十天半月无法通行,只好寻找小船过渡,当地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于是,陈晔发动民众、资以款项、招募工匠,修筑了一条长三百尺,宽十二尺的大桥,并在桥两边筑起围栏,桥上盖起长廊,大桥如长虹卧波,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还可在桥休憩、观景。竣工之日,陈晔受邀参加通桥仪式,专门撰写下了《合洋桥记》。记中说:“桥岂惟桥哉!凡举一事,毋载胥及溺(都要把事情办好),毋薄人于险。如是桥,岂不砥如坦如,永底荡平哉!”。

修锦溪馆

淳安县原有一座驿站,建在县衙的右边,称为青溪驿馆,北宋宣和年间,方腊起兵时,毁于兵燹,后修复,更名为新安驿馆,到陈晔来淳安当县令时,因时间久远而倒塌了。当时县衙左边修建了几间官舍,是用来给县衙的主薄等佐官居住的,由于佐官常常缺编,官舍便被专管酿酒的官员乘虚占居,致使上级或同级官员到县办事,无处住宿,没办法只好让这些官员住在学校里。这些来淳安办事的官员有些是来查办案子的,他们住学校里,常常坐在讲堂上支使衙吏鞭挞人犯,呼喊之声不绝于耳,大殿和走廊的柱子上绑着许多伤痕累累的案犯,让学生们看得听得心惊胆战,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学生们根本无法读书。陈晔来后,把县衙左边的官舍从酒官手中收回,修葺后改造成驿馆,命名为锦溪馆,用来专门接待来往官员,不再随意占用学校,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注重民生

陈晔到淳安后,积极推行义役。当时农村都由富户轮流担任保正(管一都,约五百户)、保长(管一大保,约一百户),由保正、保长应承上级各种差役,由于任务繁重,常常当一年差就被折腾得家破人亡。因此一些“大姓”常因轮派保正、保长役而起纠纷。于是浙江金华、丽水的州、县官为减轻上户轮差保正保长的重役,倡议由当地富户自行结合,各户或拿出一定数量的田产,或以官价购置田产,设为义役田庄,由保正保长从义役田庄中收取租课,以供应役之资,用来减轻当役户的负担。这种做法由处州(丽水)知州范成大上奏朝廷,得到宋孝宗认可,于是义役遂从两浙路扩展到江东江西和福建等路,各地富户纷纷实行。陈晔到淳后,即召集全县大姓到县衙,商量设置义役之事,讲明设置义役的利害关系,并多方晓谕各大姓。他的建议得到淳安各大姓的认同,并很快就在淳安推行了义役法,从而减轻了各富户的负担。当时,朝廷下了个件,如果在外为官的自愿献出义役田,政府可以按官价给钱。淳安有个人叫项训,字处约,考取进士后在江西省湖口县当县令,听说家乡实施义役制,欣然献出自己的田产以响应政府的号召,而且坚决不肯收取县政府给的钱。县令陈晔非常感动,更把项训所在的清溪乡更名为和义乡,所在的千仞里更名为归善里,使项训的善举得到了广泛的传扬。

修缮设施

陈晔在淳安当县令时特别注重民生和教化,对教育设施进行了全面的修缮,而且经常到学校亲自为学生讲课。重视交通设施的建设,积极组织人民开通道路、开凿河滩、修建桥梁,使淳安的交通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注重环境改造,在淳安县县城东边有条古渠,长期无人管理,致使脏乱淤塞,陈晔到淳后,即组织人员疏通,使之重现甘冽,并将其取名为清心泉。同时,他还严格管理下面的衙吏,谨防身边人老百姓敲诈勒索。经常下乡访贫问苦,尤其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政治宽松,注重思想教育,使全县的犯罪率大幅下降。劝导人民积极生产,并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标签: 陈晔

更多文章

  • 北宋户部尚书陶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陶谷

    陶谷(903年-970年),本姓唐,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北宋大臣。陶谷早年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曾先后担任单州判官、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知制诰、仓部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等官职。北宋建立后,陶谷出任礼部尚书,后又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开宝

  • 南宋官员郑伯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郑伯熊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

  •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三省

    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字身之,宁海(今浙江宁海)人,宋元之际史学家。南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等职。应贾似道召,从军至芜湖,屡有建言,然贾似道专横不用。后隐居不仕。自宝佑四年(1256)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得97卷,论10篇。临安(今浙江杭州)

  • 南宋官员词人陆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陆睿

    陆睿(?1266), 字景思,号西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代官吏、词人。绍定5年(1232)进士,官至集英殿修撰,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淮西总领。存词三首。代表词作《瑞鹤仙》。人物简介陆叡(?1266) 字景思,号云西,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淳佑中沿江制置使参议。宝佑

  • 南宋乙丑科进士杨宏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宏中

    杨宏中(11761228),字充甫,号僩齐,福建福州人。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进士。宋宁宗时列“六君子”之首。生平经历杨宏中,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是晓岐第12代杨恪之四子。庆元元年(1195),杨宏中年仅20岁,便博学多才,政论卓著,宁宗帝立其为国子监生,朝

  • 南宋端明殿学士韩肖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肖胄

    韩肖胄(一〇七五~一一五〇),字似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相韩琦曾孙,徽宗朝宰相韩忠彦之孙。以荫补承务郎,历开封府司录。赐同上舍出身,除卫尉少卿。寻假给事中使辽。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相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江州。入为祠部郎,迁左司。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迁吏部侍郎。三年

  • 北宋殿中侍御史张唐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著有《仁宗政要》、《宋名臣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唐英

    张唐英,自号黄松子,蜀州新津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七年,卒于神宗熙宁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攻苦读书。及进士第。翰林学士孙抃得其正议五十篇,以为马周、魏元忠不及。试贤良方正,不就。调城令。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以父忧去,未卒。唐英有史才,著有《仁宗政要》、《宋名臣传》、《蜀梼杌》等,《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北宋史学家范祖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范祖禹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纯,甫或作父),一字梦得,汉族,成都华阳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终年五十八岁。著名史学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

  •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桓公赢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桓公

    赢荣,即秦桓公,秦共公之子,秦景公之父,春秋时期秦国第十二位君主,在位约40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与翟族合谋攻伐晋国,后晋国与秦国宣告绝交,率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伐秦,秦军战败。秦桓公继位二十七年后去世,其子秦景公继位。人物生平据《史记·

  •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赢任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穆公

    赢任好,即秦穆公,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任君主,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